围观名人丑闻是一桩罗生门
2014年才过去一半,娱乐圈已丑闻频出。3月,“好男人”文章出轨;5月,“好女婿”黄海波嫖娼;8月,爆出郭美美赌博、卖淫丑闻……此外,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演员张默、歌手李代沫更是上演了一出因吸毒而深陷“监狱风云”的大片。当热得烫手的名人成为舆论的靶标,围观者的态度走向似乎成了一场莫测的罗生门。
7月31日,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被曝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抓获,这是继2012年之后,张默二次吸毒被捕。“压力太大”、“寻找灵感”、“家庭不和”等理由都被网友一笑嗤之。无论公德私德,吸毒都是一个没有借口的大错,线上线下对此的舆论基本保持一致。
在人民微博开设的微话题“你如何看待公众人物吸毒”中,大部分网友支持了“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有自律心态”,其次为“娱乐圈这种歪风邪气应该管管了”。
其实,把娱乐圈和吸毒联系在一起,的确有些冤枉。据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7月31日发布的消息,仅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安局就查获吸毒人员3600余名。其中娱乐圈人士的比例显然并没有被曝光的那么大。
对此,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晓辉曾对媒体表示:“明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从传播学分析,警方公开发布一些明星的犯罪信息,会增加传播效果,有利于树立警方形象。在新媒体时代,司法机关越来越会利用明星的丑闻造势。”
笔者同时发现,在一个“黄海波嫖娼被拘留,你怎么看”的网络投票中,近18万投票者,竟有六成多表示“单身男人、可以理解”。有评论称:网民们认为,比起婚外情、潜规则等“大恶”行为,嫖娼只是“次恶”。演员张静初在微信上力挺黄海波:“他的性格简单直接,遇事喜怒形于色,常常口无遮拦……无意间得罪和伤害了不少人。”
舆论走向东突西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两家官方微博站出来发表了评论。《人民日报》称:“名人没有特权,违法必然被究;人生也是舞台,更该本色演出。”新华社“新华视点”称:“卖淫嫖娼为我国法律所明令禁止,全国各地也在接连扫黄打非,无论何人以身试法,都难逃惩罚。身为公众人物,更该洁身自好,身正为范。君子当慎独,且行且珍惜。”
代理过黄海波案的律师莫少平,因警方对名人的“特别关注”提出质疑:“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确弱于普通人,但司法机关是否能以此作为训诫社会公众的敲门砖,还有待商榷。”
时评作者“五岳散人”的话也许更直击那些“宽容”者的心态:“其实大家都知道嫖娼不好,但这是我们的道德观出问题了么?我看不是。举个例子: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鸟巢,其实在建筑与美学上都极其靠谱,但还是遭逢调侃。这不是大家审美出问题,而是看盖这玩意儿的机构不顺眼。”
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卖淫,造谣炒作,郭美美如今已经不单只有“炫富”这桩罪了。一个本就不受欢迎的网络红人被证违法,网友纷纷表示“喜闻乐见”。时评人石述思的微博较为客观:“放在任何一个社会,郭美美早身败名裂了,在中国则不同,她将穿着华丽外衣的慈善、干爹、浮华功利,用身体戳开一个大洞,满足了无力改变现实的公众的破坏欲和发泄欲。”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发微博称:“这几天大灾大难的新闻不少,郭美美的那点事情是不是赶紧让位?很显然,公共突发事件是舆论的焦点,而这个焦点是不容转移的。新浪新闻中心把郭美美作为头条新闻,即使不是本末倒置,至少也是十分不当。”
(原标题:围观名人丑闻是一桩罗生门)
网址:围观名人丑闻是一桩罗生门 https://mxgxt.com/news/view/103377
相关内容
策划:聚光灯下的丑陋 好莱坞名人的性丑闻盘点国内保险公司敢承保名人丑闻险吗?
好莱坞名人的性丑闻盘点
广电总局颁令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
韩国人看娱乐圈丑闻:对特权与不公愤怒失望,寄望政府彻查
明星人设崩塌,经济损失无法挽回?“丑闻险”是最后一道防线!
广电总局严禁炒作名人丑闻劣迹
广电总局再下禁令 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及劣迹
广电总局再下禁令 杜绝名人丑闻及绯闻炒作
广电总局严禁炒作名人丑闻劣迹 疑阿娇是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