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粉丝养成术,总共只需要3步

发布时间:2025-05-07 00:55

“我无条件相信他,骂他的人都是无脑黑!”

“你根本不了解他,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在粉丝眼里,自家偶像都是美型帅,说的都是真理,跟爱豆有关的一切都自带 bling bling 的滤镜。

对于路人来说,可能会有这样的灵魂拷问:当粉丝崇拜明星偶像时,他们到底在崇拜什么?

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粉丝是怎样养成的。

第一阶段

出众魅力吸引注意力,立人设带来心理认同。

爱豆的好,我照单全收

看到偶像的第一眼,我就沉迷了,那股少年感带来了初次的心动,心中的小鹿乱撞,就是开始喜欢的感觉。

这就是粉丝养成的第一步——心理认同。

一个人能成为大众追捧的偶像,在某些方面必然非常出众,要么颜值高,要么有才华……粉丝们一旦受到偶像某一特质的吸引,就容易被其魅力所征服。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形象好才能成为爱豆。蠢萌、吃货、傻白甜……这些标签打造出来的鲜明人设,同样有市场。

粉丝可以从偶像身上产生一种自我投射,觉得自己的某些方面与偶像很像。这样标榜和偶像的“同一性”,能帮助人们在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坐标系,获得自我认同感[1]。

图片

(“人设”只是造星流水线上的一个固定程序)

我的不好,爱豆能补偿给我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有很多无法被满足的缺憾。现实和理想之间,总会存在缺口,无法被填满。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被压抑的情感、无法追逐的梦想、想要逃离的现实,总要有一个安放的地方。

另外,当自己缺少某种特质时,内心容易产生自卑。通过认同偶像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可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这就是心理补偿效应。

图片

(我没有的,偶像有)

最爱追星的年纪一般是在 13~19 岁。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会经历自我同一性的危机。他(她)会不断问自己:“我是谁”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该怎么做”等问题。在被这些问题困惑而找不到自我时,就会很容易被一些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所吸引。

图片

(粉丝爱偶像是追星族的基本“法则”)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拟社会关系”。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心理学教授 Tilo Hartmann 和 Holger Schramm 在一项研究中[2],列出了拟社会关系的 12 个典型表现,不妨对照看一下。如果命中 6 条以上,你就有可能陷入了跟偶像的“单向关系”中了。

我总在搜索 ta 的各种最新消息,想知道 ta 的一举一动。

我经常会想,ta 做出一些行为是为了什么。

我总在想,在现实中我有没有认识什么很像 ta 的人呢?

我知道 ta 身上有什么特别让人喜欢的地方,和特别让人讨厌的地方。

我总想知道,ta 之后还可能做哪些事情?

偶尔,我会想想自己有没有像 ta 的地方?

有时候,因为 ta 做了一些事,我真的感觉特别爱 ta。

如果 ta 不开心,我也会跟着不开心;如果 ta 开心,我也会跟着开心。

如果 ta 从我的世界消失,我会抓狂。

我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 ta 的影响。

偶尔,我会不自觉地对着 ta 说话。

有时候,我会想要在公开场合为 ta 说话。

第二阶段

习惯依恋会减少不确定性,从众心理能发展更多“信众”。

我家宝宝永远最美不解释!

人性总希望未来的不确定性越少越好,而自己做的事一直是正确的。一旦我们形成了最初的态度,就会有选择性地去关注与之一致的信息。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态度结构的心理指向效应”。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 Sydner 和 Swann 曾在实验中[3],让两组女大学生对一个人进行访谈。其中一组被告知“他是外向性格”,而另一组则被告知“他是内向的”。

每组学生都拿到了一份提纲,包含 26 个问题,其中一些适合问外向的人,例如,“如果你想让聚会的氛围嗨起来,会怎么做?”;另一些问题则适合问内向的人,例如,“什么原因让你难以向他人敞开心扉”。受试者可以随机选取 12 个问题来发问,结果发现,如果她们事先认定被访谈者是外向的人,会更倾向于选择适合问外向者的问题;反之亦然。

可见,当形成先入为主的态度后,人们会更期望得到支持自己信念的答案。粉丝也会更加关注自己潜意识认为积极的信息,而选择性地过滤掉负面消息。

图片

(我的偶像怎么会犯错?)

全班都喜欢 ta,我不喜欢会被排挤的

“班里只有我一个人‘饭’xx 吗?”

“举手”“+1”“你不是一个人!”“在这里!”

每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意见领袖”,要么成绩好,要么长得好,要么会欺负人……当这些“一呼百应”的孩子头儿喜欢上某个明星,天天在课间讨论,其他人就很难“置身事外”。

心理学用社会认同理论(CIC)来解释这个现象:如果其他人都相信或正在做一件事,那你就更有可能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并加入进去。简单说就是从众心理,或叫心理归属感。

追星,实际上满足了很多人的社交需求,弥补了缺失的归属感[4]。

第三阶段

心理奖赏确保不脱粉,否定偶像坚决不能忍。

偶像票房大卖,有我的一份力

死忠粉之所以不“脱饭”,是因为获得了心理上的“奖赏”。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罗伯特·B·西奥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研究发现,在棒球比赛后,如果自己支持的队伍获胜了,球迷们会倾向于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胜利,“我们今天的进攻很棒” ;而如果自己支持的队伍失败了,则倾向于以第三人称来描述,“如果他们只靠一个人的话,是无法得分的”[2]。

郭德纲也有个段子:为什么我老跟徒弟们说,穿大褂不准戴手表?因为观众看看票,再看看表,会感觉心疼,“都是我的钱买的!”但女演员就不一样,戴块大金表,观众看看手里的票,满怀成就地说,“那是我给她买的!”

图片

(偶像的成功有粉丝的一份力)

粉丝会将偶像的成功与自己联结在一起,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正向心理激励将粉丝牢牢绑在了偶像的“业绩榜”上。

说我爱豆不好,就是说我有错咯!

对于粉丝而言,偶像被否定意味着,自我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是错的,进而带来一系列痛苦的认知反应,甚至威胁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在追星的过程中,粉丝之间也会建立心理联结,对偶像信任、崇拜的态度就具有了社会意义。要改变这种与重要社交关系共享的价值观,难上加难。

图片

(说我爱豆不好,绝对不可以!)

追星没啥不好,过头就不好了

我们的自身成长需要偶像,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偶像,尤其是优质偶像。

比如,李清照赞誉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再如,杜甫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将对诸葛亮智谋与品德的追怀体现得令人动容。

“偶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而优质、积极的偶像所传达出的社会影响力,更是迅速而深远。

健康追星,不妨尝试做3点转变:

1.由盲目迷恋向理性追星转变。追星是业余生活的点缀,不能成为主业,要追之有度,不可本末倒置;能放能收,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由重外在向重精神内涵转变。不要只关注外在形象,甚至对负能量缠身的高颜值明星还佩服得五体投地。家长、老师要引导孩子对偶像的积极人格特质产生认同,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比如,多关注他们的谦逊、敬业、努力,而不单是神颜、大长腿。

3.由一元偶像向多元偶像转变。偶像不应只是娱乐影视明星,更需要有文学家、科学家、杰出领袖等。比如在当下,家长、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多看看抗击疫情的前线报道,学一学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总之,就是

图片

审稿专家:安 宁|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博士

参考文献

[1]Cialdini, R. (2017). 先发影响力 (闾佳). Pre-suasion: A Revolutionary Way to Influence and Persuade.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Holger Schramm & Tilo Harmann (2008), The PSI-Process Scales. A new measure to assess the intensity and breadth of parasocial processes, Communications.

[3]Snyder, M., & Swann, W. B. (1978). Hypothesis-testing process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36(36), 1202-1212.

[4]菲利普・津巴多, 迈克尔・利佩, 津巴多, 利佩, 邓羽, & 肖莉等. (2007).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人民邮电出版社.

[5]Cialdini, R. B., Borden, R. J., Thorne, A., Marcus, W. R., Freeman, S., & Sloan, L. R. (1976). 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 Three (football) field stud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 366-375.

【主创团队】

策划/作者:张杰

编辑:张亮、张宁

画师:毋应亮

排版:李永敏

运营:陈韵伊、张宁

统筹:张宁

网址:疯狂粉丝养成术,总共只需要3步 https://mxgxt.com/news/view/1023137

相关内容

疯狂粉丝视角:3月...@Roblox有趣的林子的动态
疯狂粉丝团: 追星族的狂欢与虚无
女粉丝疯狂还是男粉丝疯狂?女星偶遇突发事件全是男粉丝引起的
“入圈一阵,爹娘不认”?疯狂粉丝形成的深层原因
如何成为铁杆粉丝?只需四步
疯狂追星可能成疾?
疯狂小杨哥粉丝超7000万,黑粉:满屏低俗
疯狂粉丝变态追星 专家:让偶像激励自己
疯狂小杨哥粉丝刚过亿,就直接买下一栋大楼
亿元买楼粉丝破亿,一文揭秘“疯狂小杨哥”成功密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