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智慧

发布时间:2025-05-05 16:18

本节目由财富管理行业领军者诺亚财富倾情出品,在这里,我们将与您分享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有关创业、投资和心灵的故事。诺亚与您,意义不止于财富。


在与各位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那些业绩很好的顶级投资人,他们最成功、最赚钱的一笔投资是什么?


在跟很多顶级投资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总结了他们之中一些人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想帮大家问出一个大牛股,赚取多少倍的收益,更多的是想跟大家一起了解,他们那笔成功投资背后的逻辑和思路。 


首先来说说富国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他的业绩很好,但从不外露。 11只超过10倍收益的公募基金中,他参与过两只,富国天益和富国天惠。这11只公募基金里,他是管产品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超过12年。 


朱少醒认为,他属于自下而上的选股型选手,先个股选择,再做配置,基本上是放弃择时的。


他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有本书曾经写过,小孩画画通常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有的小孩边画边撕,画完就撕;还有的小孩画好了,稍好一些好的保存在那边。可能到最后,所有的画里,画的更好的是前者。


朱少醒说自己投资和这个有点类似,他对过去的亮点可能不是特别在意,他更享受过程,也会更清楚地记得在过程得到的教训。被问到这12年来最赚钱的股票是什么时,他说:我平常不会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从逻辑上看,最赚钱的应该是拿得最久得股票。


朱少醒认为,投资市场本来就是被公开评价的,要有自己内心的评价体系,否则很容易焦虑,被大量噪音左右,噪音是最没有意义的。


第二位我要提到的是公募冠军何帅,截至2018年底,他管理的交银优势行业,五年累计回报率192.2%,不仅排在主动管理型股票类基金第一,跟所有各类型的国内公募基金相比,也是第一。


何帅最满意的投资是他拿的时间最长的一只个股,两年左右时间赚了接近60%。但是在整个持有过程中,这个公司始终不在风口上,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他坚持下来了,因为对基本面的判断是正确的,市场估值提升很明显。


还有很多这样的公司,何帅投得也很满意。他说自己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景区实现了高铁通车,一定会有更多客人来,但当时市场对这块并不认可,甚至没有关注,但是估值很便宜,他就买了。 后来,高铁通车了,业绩超预期了,股票涨,他卖了,也就赚钱了。


何帅说,当真正对你投资的东西很了解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宏观的影响。关键是有数据可以印证的,你会知道到底好还是不好。他没有某个股票赚了很多钱,因为买的比较多,买三四家公司,拿了30个点,涨得比较厉害,赚的也就比较多。


第三个要说到的是中欧瑞博的创始人吴伟志,他在1993年就开始管理资金,是26年的投资老将。根据第三方数据,截至2019年9月20日,其代表产品中欧瑞博1期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40.14%。 


茅台被认为是吴伟志成功的案例,但和其他投资人不同的是,他说,茅台既是他们成功的案例,也是最失败的案例。虽然在茅台上赚了30多倍,但是从他们离开的高点算起,后面又涨了6倍。


吴伟志最近也在反思,虽然发现了一些消费类的好公司,在上面也赚了不少钱,但是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到底在哪? 他表示,现在如果发现了一家优秀的公司,虽然也会提醒泡沫严重了要离场,但是还是会去想清楚,未来是不是还有更大的空间。 


第四位是南方基金分管投研副总史博,2004年,他成为国内第一个周期行业主题基金经理,迎接“五朵金花”行情,成为熊市里的赢家,被称为公募的“周期天王”。


史博的投资生涯中,最重仓的股票是大华股份,从2010年到2014年,最重仓的时候接近八个点。因为当时规模也大,2010年南方绩优应该是100亿规模,他最初的投资应该赚了10倍以上。


被问到这笔成功投资有什么可复制的基因时,史博坦然回答:没有,就是运气好。他表示,尽管这笔投资很成功,但并不能照着这个成功的思路再去找一些投资机会。因为思路都是事后形成的,投资当下你只是知道这个需求端很好。有没有政策支持,它的需求能不能持续都是需要追踪的。


史博表示: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你对未来一旦形成明确判断,就有了可以打赌的东西。比如,你认为油价能涨,你理解对了,可以赚钱。 但关键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观点,所以你并不敢去赌。但是如果能看清楚未来,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押一下。


最后说到的是证大投资总裁姜榕,他在证大投资待了17年,谈到自己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他说:最成功的投资其实是在06、07年,大牛市看的比较早,因为我们2006年就去了日本,研究泡沫经济。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沪指回到1100点,后来1300点,我们已经看到了牛市氛围,逐渐到1500、1600点,我们积极性很高,认为那是一个泡沫式牛市,各方面的杠杆就都放出去了。


姜榕称,有一个FOF的杠杆可能是1:3、1:4,他那边是1:2。当初存量资金可能个把亿。他接的一个结构化产品,本金挣了八倍。虽然放了这些杠杆,但是姜榕当时却很淡定,因为前期做足了各种准备,研究各个国家的泡沫怎么形成、怎么破灭,各个阶段是什么情况。 所以,当泡沫起来,别人一直在讨论这是不是泡沫时,姜榕主要分析的是泡沫到哪里结束。 


姜榕说:这些资金在2008年,4000、5000点的时候退出,尽管没有在2007年6000点恰好退出,但依然赚了很多。 在市场还没到6000点,三四千点讨论很激烈的时候,他们做了分红,拿这个钱去做了一些新华人寿这样的非上市法人股。这就是:泡沫后期要留一手。


这5位投资人各有各的风格,每个人的投资逻辑各有不同,有人最成功的投资出现在牛市,有人靠的是顺利穿越牛熊,有人靠长期持有,等等。尽管他们赚钱的时点各不相同,但我想提醒大家,投资背后的这些逻辑并没有时效性。但正因为如此,这也是对大家而言最有价值的,因为至少他们提醒了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做怎样的决策。 


感谢收听《静波投资笔记》,更多关于投资、创业和心灵成长的内容,敬请关注《文思静语》微信公众号。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网址:投资智慧 https://mxgxt.com/news/view/995638

相关内容

炒股加杠杆:明星们的投资智慧与冒险
张国立邓婕:爱与智慧成就的投资传奇
蔡崇信的篮球投资智慧:从23.5亿美元到市值暴涨的财富传奇!
投资思维的璀璨星空:芒格格栅思维下的七大智慧星芒
“何炅与李湘:娱乐圈黄金搭档的传世友情与智慧投资之谜”
华为智慧屏通过蓝牙连接到电脑投屏怎么操作
移动智慧家庭 “尝鲜”智慧生活
航空工业租赁上半年投放智慧农业项目超5亿元
刘宇宁:从“社牛”到资源型演员的社交智慧
阿里腾讯豪华阵容参投,智谱AI投资版图曝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