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标题“陈教授,何之过”是当时随手一写,也没仔细考虑,现在看来确实存在不妥之处,请谅解。】
这几天,陈教授事件沸沸扬扬,具体内容不多讲了,大家都知道。今天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陈教授谈到的人种问题。这个话题,世界上都要慎之又慎,你自己家里讲讲得了,拿到高中讲座上去讲,而且是有种“崇洋媚外”的倾向,不喷你喷谁?而且是一帮血气方刚的高中生面前。回想下我们自己念高中的时候,是不是也对一些热点话题为之兴奋?你一个教授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就是自毁前程,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人肉你下网暴下就受不了。估计陈教授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教授教授,教授传授知识技能于学生,你这种不雅的观点在这中讲座上体现,实在是欠考虑。
第二,话说回来,我们现在真正有多少真的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少高材生,上了大学,走过远方,开拓了眼界,思维也很活跃,最后是不是也有不少,为生活的五斗米折腰?被世界的名利所迷惑?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吗?老师、医生、军人、科学家...现在呢?直播带货、网红等等这种梦想又迷惑了多少青少年?不是说这些职业一定不好,但是国家要发展,靠这些职业能行吗?上台的那个高中生喊出了这句话,我们看了感到很欣慰,也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这份心,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蒙蔽。国家要发展富强,一定少不了各行各业的人才、专才的努力付出,唯利是图终将被他人所掌控。
第三,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很重要。首先陈教授这种图一时之爽的话,你如果换个词语、换个语气、换个场合,是不是效果会不一样?比如你在班级里,让学生们针对类似话题,如“读书读得多好,还是早点进入社会好”等这种内容展开个辩论,是不是既让学生思考,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在学生未进入社会时,少谈一些庸俗的内容,多聊一些美好的事物,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
其次,那个学生上台,勇气很令人赞赏,有学生领袖的风范,偶尔一两次可以展现你的果敢大胆,但是如果每次都是自己要冲上台来表达不一样的观点,那么这种行为,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而且,经常这样,会“上瘾”,碰到一些讲座,一旦意见不合,就容易激动上台,很多同学可能也喜欢,或者是被动地享受他这种行为带来的快乐。但这种行为,以后步入社会和职场,又有多少人会惯着你?
所以,蒋同学的行为值得赞扬,但是不鼓励提倡,或者换个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当然话有说回来,谁还没个年轻气盛的时候,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先爽了再说,至少这次事件,能成为蒋同学一辈子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