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父柳传志与他的...
中国教父柳传志与他的江湖家族 倪光南
1978-2018,风云四十年。四十年中,青云之上,明星企业起起落落;聚光灯下,风云人物几度沉浮。他们中有些人留在了史册上,有些人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风云四十年”系列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格隆汇精心选择了过去四十年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批经济人物,来分析他们的偶然与必然,分析中国、中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偶然与必然。这一系列中的每篇文章既不幽默,也不八卦,读来甚至有沉重的压抑感,但恰恰是这种专业且深刻的反思,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当下所需要的,能令我们趔趄前行的疼痛的清醒。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维克多·唐·克莱昂
阿玛尔菲三人沙发,海马形的扶手雕花,洛可可时期的家具风格,细腻柔媚,庄重中又凸显贵族气质。在并不明亮的办公室里,马龙·白兰度抱着那只科波拉在片场中偶然邂逅的流浪猫,用低沉的意大利口音询问来访者:“你爱你的家人吗?”
在西方的黑帮影视作品中,《教父》的地位至今无法撼动,上映几十年来依然经久不衰,好评如潮,人们甚至并不在意克莱昂家族所操之业是游走在阴影之中的黑色产业,这是为什么呢?原作者马里奥·普佐在1996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教父》是“一个非常浪漫化的神话”,但智慧、冷酷甚至残忍的克莱昂先生一生对命运、友谊和家族保持了最大的忠诚。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复杂多面的教父形象,才让科波拉在电影史上获得了如此崇高的地位。
然而在看到上一周的“风云四十年”系列作品《柳传志:夹缝中的中国企业教父》一文时,我感慨的是:四十年来,柳传志的确一直是个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的企业家,然而将“中国企业教父”的名号授予这样的一个人物,这件事本身令人唏嘘不已。
四十年来柳教父与他身边的人有过怎样的恩怨纠葛?他又是怎么去构建自己的企业家族的呢?这是本文想讨论的问题。
1
柳传志先生的创业史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笔者并不想把上周的文章再重复一次,但我认为上周那篇文章中关于“柳倪之争”的问题谈得过于简略,这里有必要再聊一聊,毕竟倪光南曾经是联想的元老之一,他是柳传志身边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倪光南
1983年,倪光南放弃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的优厚薪酬选择回国,那时候他十分渴望为中国做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而彼时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第四代计算机,但又缺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支持,如果倪光南当时成功了,那么他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中国科技领域最耀眼的人物。然而倪光南加入中科院计算所(联想集团前身)担任总工程师,这个看似不错的开局其实已经种下了败因。
1984年的联想确实没有实力走“技工贸”路线,这一点没什么可争论的,但在1994年联想上市之后,联想完全有实力在科技研发领域给一些投入,可是柳传志并没有这么做,他和李勤都在这件事上对倪光南说了“不”。1994年前后,倪光南已经在上海、香港等地辗转奔波,广揽人才,甚至连“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都已经成立了,“中国芯”工程都已经箭在弦上,但在就这样的时刻,柳传志釜底抽薪灭了“中国芯”项目,这是为什么?
柳传志是一个商业敏锐度非常强的人,否则也不会在2001年就坚持去做VC行业;他也不是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企业家,事实上他自己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出身,那么他为什么坚决否掉了倪光南的“中国芯”计划?真的是联想出不起这笔钱?当时联想刚刚上市融资成功,大把资金在手,如果说是缺钱导致“中国芯”计划无法推进,这个理由怎么看都有点牵强。
柳倪曾经有长达十年的合作,一度被外界誉为“联想的双子星”,但此后二人关系迅速恶化,最终走向了决裂。柳传志认为倪光南胡搅蛮缠,倪光南则不断向上级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且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一场口水战一直持续到1999年倪光南从联想扫地出门。
倪光南的出局并不意外,联想至今都有强烈的体制色彩,可想而知90年代这种氛围会更加浓厚。体制内的人都明白,在那里,做人永远比做事更重要,脾气火爆性格刚烈只能成为自己的墓志铭,才能再高都难逃雪藏的命运。
网址:中国教父柳传志与他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995279
相关内容
申鹏:柳传志是谁的“教父”?从曾经的“商业教父”到现在的“人人喊打”,柳传志“惹”了谁?
“联想教父柳传志”与“地产大佬孙宏斌”的爱恨情仇~
柳传志和他的“虎子虎女”
柳传志——马云口中的“偶像”,商界大咖都称他为“大哥”
柳传志的另一面:家风、爱情与亲情
柳传志教外企怎么在中国搞好关系
潜望|“老兵”柳传志退役 他的家族、门徒与朋友圈
柳传志江湖地位多高?俞敏洪说见了柳传志,自己只有倒水的份了
狠辣与大度!柳传志孙宏斌的江湖往事:教科书级别的“化敌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