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伴随着人的一生,一个好的名字甚至会提升好感度,取名字各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花钱请高人起、有的请长辈起、有的小两口商量着起……在起名的过程中,有些问题稍不注意,很容易踩雷。
遛娃时,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多大了?另一个是孩子叫什么?大多数名字就能看出家里对孩子的期待,有的名字却让人摸不到头脑。
父姓+母姓给娃取名,起好了是“蔡徐坤”,起不好太坑娃
周末在附近公园遛娃时,新来一个带娃的奶奶,在问到孩子叫什么时,就见这位奶奶有些尴尬地说孩子叫孙刘,周围的家长一愣,基本都没反应过来。这位奶奶解释起来:孩子爸爸姓孙,妈妈姓刘。
有的人在旁边圆场地夸起来,这样挺好记的,也能看出你家对儿媳妇的重视;也有心直口快地道:这啥名字啊,跟顺溜这么像呢,以后上学不得被嘲笑啊。
奶奶无奈地吐槽:也管不了啊,这都是人家小两口合计定下来的,上完户口才通知我们。周围老太太们,都纷纷表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对于这样的取名方式,很多网友表示:
@小虫飞:我爸姓王,我妈姓林,就给我起了个王林,我是个女孩子呀。
@笑傲江湖:这种起名方式是父母在偷懒,起好了是“蔡徐坤”,起不好就是坑娃。
@下一站天后:以后我是绝对不会给孩子这么起名字的,没啥意义。
孩子姓氏=父姓+母姓,取名套路将遗留3大问题,家长别踩雷了
第一、太生硬,没新意
单独的两个姓组合在一起,念起来非常拗口、生硬。
从一份同时采取父姓+母姓的人口情况表中,可以看出张杨、王李、刘陈、张王……均榜上有名,而且采用的人数还不少,虽然是父母秀恩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名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二、有谐音,易尴尬
小时候,班级里有个同学叫高杨,就是采取父姓+母姓的方式取得名。
印象里最深的就是,这个男生一直有个外号叫小羊羔,伴随到成年,现在同学聚会还时不时地拿这个外号开玩笑,这个男生非常地无奈。父姓和母姓的组合,最大的隐患就是谐音,有的姓氏如:史、朱、苟,也不太好取名字。
第三、缺内涵,少寓意
名字不仅代表一个人,还有一定的社交价值。投简历时、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一个好的名字都会赢得好感,如怀瑾、致远、浩然、清妍……听到就会理解其中的含义,产生联想,父姓+母姓的组合,只是单纯的文字叠加,缺乏内涵。
非想用“父姓+母姓”的方式起名,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避免踩雷
1)将父母的姓改成谐音字
很多情况都是父母同姓,如果硬要叠加那肯定非常怪异,采取谐音的方式就很好解决了这种情况。
一些明星夫妻就采用这种方法,比如陈妍希夫妻俩都姓陈,给孩子起名叫“陈慕晨”,既有夫妻双方的姓氏,还传达出彼此之间的情谊,孩子的名字也很顺口、通畅。
而一些比较常见的姓氏改成谐音字,也马上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朱改成竹,立马有了风骨。
2)将姓氏进行拆分
很多人认为著名作家老舍姓舍,实际上他的本姓是舒,把舒进行了拆分,变成了他的笔名,现在也有很多人起名字,借用另一个姓氏的偏旁部首,如木、子、东等。
3)两个姓氏间加字
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做法,在父姓和母姓之间,加个字:思、念、牵、慕、怀……马上通顺很多,也通过名字让人了解父母之间深厚的感情。
4)引用经典
最近也有种流行趋势,男孩的名字从《楚辞》里取、女孩的名字从《诗经》里取。著名的南怀瑾先生的“怀瑾”就出自《楚辞·九章·怀沙》;科学家屠呦呦的“呦呦”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这两本传统文学穿越千年,辞藻华丽,隽永深刻。
总而言之,孩子的名字更为重要,父母在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留言板话题:你家宝宝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