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爆料引热议 “贵圈真乱”得治
崔永元爆料引热议 “贵圈真乱”得治
2018年06月06日 10:16 来源:长江日报
话题人物崔永元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多种版本的专访视频已在网上流传。在采访视频中,崔永元爆料了不少影视圈乱象。影视行业是文化行业,有市场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各种乱象既是对行业健康、产品品质的伤害,更是对文化形象、社会风气的败坏。网上有句刻薄话,叫“贵圈真乱”。贵圈不能再乱下去。
崔永元作为前央视主持人,实际上是影视圈的圈中人。根据他近日在腾讯视频中的爆料,影视行业的问题主要是三条:一是一些制作班子对投资人的种种“坑蒙拐骗”,拍电影成了一个“局”;二是票房造假,号称20亿、40亿的票房,其实连吹嘘的1%都不到;三是涉嫌偷税漏税的阴阳合同。
根据媒体报道,近些年至少有10多部电影涉嫌票房造假,或造假者公开道歉,或造假者被查处,也有不了了之的情况。有眼明的网友提到,崔永元爆料后,影视板块股票普跌,部分影视公司收盘跌停。
崔永元还声称自己有一抽屉影视圈种种阴阳合同、带有欺诈性质的合同,据说是因投资者发现上当受骗后向他“投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打着文化的旗号,表面上光鲜无比,实际上却有创作没文化,甚至搞成“黑暗料理”,其负面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影视产业失范,不仅有碍影视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而动摇其他产业创新动力的文化基础。
比如票房造假问题,4月28日上映的电影《后来的我们》被爆联手电影院线、售票网站等进行票房造假,国家电影局表态“确有异常”、将严肃处理。而在票房造假的背后,则是资本方在A股市场炒作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收割“韭菜”。一部电影大获“成功”背后,往往是影视市场和股票市场“一地鸡毛”。
造成这类乱象的根源,还是因为一些投资者“来快钱、发横财”心理作祟。他们不想在文化上深耕,不想在文化产品上精雕细琢,而只把拍影视剧当作资本快速变现,乃至实现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可以说,影视业泡沫大、虚火旺。
天价片酬拍不出高水准作品,高颜值演不出打动人心的人物,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劣币逐良币”,挤压诚意创作、优质作品的生存空间。而当公众频频发现电影居然在票房造假、投资方在收割“韭菜”,他们会如何看待这个行业?影视名人之间互掐、互怼,各种揭丑、爆料,又让人们如何看待世道人心?
近两年舆论一直在批评部分企业“脱实入虚”,在金融市场挣快钱。实际上影视业也步入“金融化”歧途,电影不是电影,而成了股价推手。如果文化生产者也“脱实入虚”并走向坑蒙拐骗,谁还会追求货真价实的创新?
在我国,文化市场是一个正在发育中的市场。一个不规范、不健康的影视行业,最终埋单的还是老百姓、消费者。重视和加强对包括影视业在内的文化市场的监管已经迫在眉睫,影视行业的自律也同样重要。(杨于泽)
>>> 网友群议
艺术家在消失
@王钦龙:联想到最近几年,资本疯狂涌入影视文化业,这里面的幺蛾子可能非常多。
@嬛:热钱的涌入、粉丝效应和资本的双重推动,IP影视化+明星带来的却是质量低下的作品,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作品却越来越少。艺术家在消失,明星在速成,恐怕值得好好反思。
@博浒:除去明星的光环,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从业者本身的专业素养,而不是博眼球、拼热度。如果一个行业内的金字塔顶都不尊重专业,对这个行业就是毁灭性的伤害。
@胖子林:把电影生生整成了金融产品来操作,完全不顾观众需求和影片本身的质量,这属于饮鸩止渴。
让艺术回归本质
@吾17: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各种制度设计和执行要到位。另一方面还是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娱乐明星。
@Archibald:批评天价片酬不是因为仇富,而是因为很多人的实力不与收入匹配。影视市场被资方和流量明星绑架得太厉害,资金全部用来请明星,这种乱象必须制止,否则中国的影视行业总是抬不起头。
@北冥小鱼:行业整顿正当其时。望借势而为,真正还艺术回归本质,一切为了人民服务。
@你好:希望以此为契机,整顿明星片酬畸高现象和偷税漏税行为,多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
(杨京 整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崔永元爆料引热议 “贵圈真乱”得治 https://mxgxt.com/news/view/982978
相关内容
崔永元爆料影视圈乱象 “阴阳合同”可罗列三十多种崔永元爆料引影视股大跌 崔永元:我不是故意的
崔永元为什么敢得罪娱乐圈?不怕报复吗?
崔永元爆料影视圈乱象 “阴阳合同”可罗列三十多种
崔永元为何手撕娱乐圈
崔永元爆料娱乐圈某明星夫妻逃税7.5亿,引网友脑洞猜想
崔永元再曝猛料?大数据为你复盘揭秘范冰冰事件
华谊兄弟跌停!崔永元揭“大小合同”引爆娱乐圈地雷
崔永元炮轰娱乐圈明星的真相
黄毅清力挺崔永元爆料某女星涉嫌偷税漏税,网友:好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