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堆里的千万富翁:90后村姑靠编竹篮从穷丫头变创业明星

发布时间:2025-05-04 23:56

2011年夏,19岁的李菊香蹲在村口老竹树下抹眼泪。父亲在工地摔断了腰,妹妹的学费还没着落,手里攥着的卫校录取通知书被汗水洇湿了边角。她盯着远处漫山的竹林,突然想起奶奶编竹篮时粗糙的手掌——那些编了一辈子的竹篾筐,在镇上集市只卖5块钱一个,可县城精品店里的“手工竹编”,却能卖到50块。

这是川南的竹林坳,漫山遍野的楠竹长得比人高,村里老辈人都会编竹器,竹筛、竹筐、竹匾堆得满屋都是,却只能等贩子开车来收,卖不上价。菊香爹躺在竹床上叹气:“要不跟你堂哥去城里电子厂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呢。”她摸着奶奶留下的篾刀,刀刃上还沾着没刮干净的竹青,突然开口:“爹,我想学编竹篮,卖给城里人。”

头回编篮子,篾刀在手里直打滑,锋利的竹篾划破食指,血珠滴在半成品的篮底。菊香咬着牙继续编,按照记忆里奶奶的手法,把竹篾交错穿织,编到篮沿时故意弯出个弧度,比老辈人编的方篮子好看些。第二天赶集,她背着三个竹篮去镇上,摆在布鞋摊旁边。路过的大婶瞅了瞅:“妮儿,你这篮子编得花里胡哨,能装东西不?”菊香红着脸翻开篮底:“婶,您看,底纹编的是梅花,比平纹结实,装十斤土豆都没问题。”

一个戴眼镜的姑娘蹲下来:“这个篮子多少钱?”“15块。”菊香捏紧衣角,比老辈人的篮子贵了三倍。姑娘掏出钱:“给我包起来,这么好看的篮子,摆家里当收纳筐正合适。”那天三个篮子全卖光,赚了45块,相当于父亲三天的误工费。菊香攥着钱跑回家,路上就想:原来城里人喜欢好看的竹编,只要编得精致,不愁卖不掉。

她开始琢磨改良竹编样式,从手机上搜“日式竹编”“北欧风家居”,照着图片改花样。老篾匠王叔直摇头:“净整些花架子,传统编法哪能瞎改?”菊香不顶嘴,把竹篾劈得更细,编出带镂空花纹的果篮,用煮过的桑树皮给竹篾染色,浅棕色的篮身配上墨绿色的提手,看着就像从杂志里掉出来的。

2012年春,菊香带着20个改良竹篮坐班车去县城,在步行街摆地摊。她用红布铺底,把篮子错落着摆开,旁边立块小黑板:“手工竹编,天然环保,可做收纳、装饰。”路过的白领姐姐停下来拍照发朋友圈,不到半天篮子卖光,还有人加她微信求订做。其中一个开咖啡馆的老板问:“能编带logo的杯垫吗?要100个。”菊香心跳加速:“能!您说啥样的,我先画草图给您看。”

从此,她的手机里存满了客户的订单图,有人要编猫咪形状的宠物窝,有人要带雕花的餐具篮。为了学新花样,她熬夜看视频教程,手指被竹篾划得满是血痕,却乐此不疲。母亲心疼地说:“妮儿,咱差不多就行,别把自己累垮了。”菊香举着刚编好的蕾丝边竹盘:“妈,您看这个,网上卖80块呢,够妹妹半年的生活费了。”

订单越来越多,菊香一个人编不过来,开始教村里的婶子们改良编法。王婶撇着嘴:“编了一辈子竹篮,还能让个丫头片子教?”菊香把自己的订单分给王婶:“您按我的样子编,一个篮子多给您3块钱手工费。”当王婶拿到第一笔80块的手工费时,笑得合不拢嘴:“妮儿,明天我把隔壁张婶也叫来学。”

2013年,菊香注册了微信小店,拍编竹篮的视频发朋友圈:粗糙的手掌在竹篾间翻飞,青绿色的篾条渐渐变成精致的篮子,阳光透过竹叶洒在篮身上,泛着温润的光。“家人们,这是咱山里的楠竹编的,没有任何化学处理,每个篮子都是手艺人一针一线编出来的。”视频被转发到本地论坛,标题是《90后村姑用竹篾编出致富路,传统手艺变身网红单品》,当天就接到200个订单。

订单暴增带来新问题:竹篾质量不稳定,有的太脆容易断,有的染色不均匀。菊香跑到县城的竹器厂请教,才知道要选三年生的楠竹,冬天砍伐,经过蒸煮、晾晒、防霉处理,竹篾才会坚韧有光泽。她带着村民进山选竹,雇了辆三轮车拉去县城加工,虽然成本增加了,但篮子的品质上去了,客户投诉越来越少。

2015年,电商平台兴起,菊香在淘宝开了店,取名“竹语山房”。她给每个篮子配上手写卡片,画上竹林图案,还推出“定制刻字”服务,客户可以在篮沿刻上名字或祝福语。有对新人订了200个刻着婚礼日期的竹篮当伴手礼,菊香带着婶子们连夜赶工,每个篮子都编得格外精细,婚礼现场的照片传到网上,成了店铺的活广告。

随着规模扩大,菊香发现传统编法效率太低,复杂的花纹全靠手工,产量上不去。她跑到成都的文创展会取经,看到机器编织的竹器,却总觉得少了手工的温度。回来后,她琢磨着改良工具,把老篾刀换成可调节的不锈钢刀,自己设计了简易的编织模具,复杂的花纹分步骤编织,既能保证美观,又能提高效率。

2017年,一场暴雨冲毁了村里的竹林,楠竹供应短缺,订单眼看要违约。菊香急得嘴上起泡,突然想起后山的斑竹,虽然竹节短,但质地更坚韧。她试着用斑竹编篮子,深绿色的竹篾自带天然纹路,编出来的篮子别有一番韵味。客户收到后纷纷点赞:“这种天然的花纹太特别了,比纯色的好看多了。”因祸得福,斑竹系列成了店铺的爆款,售价提高了20%。

2018年,菊香遇到了知识产权纠纷,有人模仿她的编织样式,用机器批量生产低价倾销。她咬咬牙,注册了5项外观专利,给每个篮子挂上防伪吊牌,还推出“手艺人认证”服务,每个篮子都标注编工的名字,客户扫码就能看到编工的照片和故事。“我们卖的不只是篮子,是山里手艺人的心血。”她在直播里举着刚编好的篮子,身后的婶子们对着镜头笑,朴实的话语打动了无数消费者。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销售停滞,菊香转战直播电商。她穿着蓝布衫,坐在竹林里编篮子,身后是漫山的翠绿:“家人们,看看咱山里的竹子,喝的是山泉水,吸的是新鲜空气,编出来的篮子自然带着灵气。”镜头扫过她粗糙的手掌,扫过婶子们专注的神情,一场直播能卖出上千个篮子,销售额突破百万。

如今,33岁的李菊香成了当地的“竹编女王”,她的厂房里,既有传统的手工编织区,也有现代化的质检车间,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村里80%的农户都加入了她的合作社,户均年增收3万元,曾经只能卖5块钱的竹篮,现在最高能卖到500元的定制款。

回顾创业路,菊香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卖篮子的场景:那个戴眼镜的姑娘蹲在摊位前,阳光斜斜地照在竹篮上,把粗糙的篾条映得发亮。“其实机会一直都在,就看你能不能弯腰捡起来。”她说着摸了摸腰间的篾刀,刀柄上的纹路早已被手掌磨得发亮,就像她走过的路,每一道坎都成了发光的印记。

窗外,新栽的竹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年轻的编工们围坐在一起研究新款式,阳光穿过竹叶的间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无数个等待被编织的梦想,正在这片土地上悄悄生长。

网址:竹篾堆里的千万富翁:90后村姑靠编竹篮从穷丫头变创业明星 https://mxgxt.com/news/view/981975

相关内容

绿色掩映小康路 竹山创建生态小康村调查
女明星嫌弃穷丫头的小说推荐
历史上从百万富翁变成穷光蛋的明星有哪些?
从热搜到三千万的背后:周芯竹的星光与阴影
富二代与穷丫头断绝关系了吗小说
明星网红扎堆儿前来拍片,京郊这个村靠“颜值”致富
篮球的“篮”为何竹字头:探寻“篮”字起源与篮球运动的联系
明星和穷丫头的小说
从“疯狂石”到“幸福石”——杨明星教授十五年竹山扶贫路
明星最爱的竹叶青里,藏着春风十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