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如今是最炙手可热的视觉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5-05-03 15:44

作为一名完全没有在海外学习与生活经验的“80后”摄影师,陈漫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超混合风格成为国际级的摄影大师。她在英、法、美、日及香港等全球各地多次举办个展,并屡次斩获国际奖项;她的多幅作品被英国V&A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她因为一系列将时尚与艺术相融合的作品,成为宇舶表在艺术领域的全球品牌大使;她也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视觉改革的先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陈漫的名字取自于她的出生地内蒙古奈漫旗,那是她的父母下乡相遇的地方,但她说,名字往往是一个人命运的提示。

确实,她做摄影师还真像是命中注定,从“漫”的字面结构来看,上面的“日”代表光,中间的“目”代表眼睛,倒下来的“目”则象征着影像倒着显示的相机,下面的“又”代表的是三脚架。而“漫”字“浪漫”和“散漫”的中文词解,更是完全可以定义陈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轨迹。

陈漫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咬牙切齿、摩拳擦掌式,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当别人头悬梁椎刺骨地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的时候,她却每天在一边玩玩乐乐,但考试时却总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拿第一。

陈漫自认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懒散,以至于说话都懒得张大嘴,带着拖音地哼哼是她特有的语气腔调。这个在皇城根底下看着《大宅门》长大,崇尚骨气、正义和民间英雄主义的北京大妞打小就没什么志向,每天尽知道发呆。你以为她高深莫测,但她却坦白说:“其实就是头脑空空,我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从来就不是个有计划的人,也没有什么生活目标,基本上是被推着才走到今天的。”

可能,一切只能归结于天赋。一两岁时,陈漫随手在纸上涂鸦了一只老鼠,妈妈发现画得很像,便将她送去少年宫学画,一路画到大。在央美附中时,陈漫就一直保持着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但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才一年,她便自作主张地退了学。“因为我是习惯在自由中成长的人,美院附中就属于比较自由的高中环境,但中戏的管理太严格。我们跟表演系住一个楼,表演系就是女生漂亮男生帅,学校怕他们出问题,所以晚上很早就熄灯,来访客人都得登记,我觉得太严格,不适应。”

另一个原因是,她当时的男朋友是中央美院的学生。为了能在一块儿,她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美院的摄影系。这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的好处是,让她兼具了绘画、平面设计、舞台美术、建筑美学、摄影等多项技能。

而陈漫也用自己的人生真实诠释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对绘画的热爱与初心,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创造力,百无禁忌的视角,让她成为摄影领域里的一个闯入者和革新派。她初露锋芒是在大学期间,接下《Vision》杂志的拍摄工作,对于她,这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第一次拍摄,她是从朋友那里借的相机,结果片子拍出来都找不到人影,只能重拍。她又借钱买了个普通的胶片相机,让模特化最简单的妆,在棚里拍下了大幅的人像,然后扫描到电脑上,用Photoshop、Maya、3Dmax、Elastrator等软件整整做了一个多星期的后期,对人像进行了改头换面的处理。她这种难以被归类为摄影还是绘画的创作方式,对整个行业都是一次巨大冲击——因为当时还是胶片摄影时代,摄影师里善用电脑的人不多,对后期处理普遍是排斥的。

正是陈漫的创举,让《Vision》从同类杂志中脱颖而出,她也由此声名雀起。大学毕业才一年,她便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和顶级的奢侈品牌合作,成为《VOGUE》、《Elle》、《Bazaar》的封面摄影师,给中国的一线明星拍照。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对于摄影,陈漫的解释是——“摄影就是你想和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场景、一个时刻永远在一起或永远不在一起,同时瞬间不能察觉的深知,以肉体承载的永恒是不存在的,而不得不举起相机拍的那一刻,为的是能把其封存在好像能永恒的一个物质里。但追求很累,我不喜欢琢磨非当下的一切。”

在最初学习摄影的阶段,陈漫非常欣赏刘香成的作品,他将后文革时期的新闻摄影拍得既时尚又有幽默感。而陈漫自己会选择人物摄影作为专业,则源于她从小到大对人的兴趣以及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她甚至曾经想过要做犯罪画像师。而大部分初次接触陈漫的人,对她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也是来自于她的锐利眼神与温和懒散的性格形成的强烈反差。

陈漫用镜头阅人无数,且无论是谁,她总能捕捉到他最独特的一面,甚至是他自己内心都未知的一面,对此她毫不谦虚,“我总是能把被拍摄的对象拍得比他自己知道的还要更像他自己。”

那些专属于摄影师与被拍摄者之间的线索与信号,被她封印在影像之外的她的记忆深处,“王菲的骨架、Rihanna的用词、尼可·基德曼的眉毛、郭德纲的父爱、金城武的害羞、胡歌的智慧、鹿晗的纯真、范冰冰的率直、孙俪的慈悲、林青霞的笑、周迅的泪、陈坤的魅,基努里维斯的到来方式、舒琪的雀斑和美丽锁骨上的伤疤、巩俐拍摄时的呼吸、刘涛在棚里唱的歌……很多很多难忘的瞬间,但最难忘的还是他们被拍摄时,给到我镜头时的那个眼神。”

陈漫的朋友都叫她“乌龟加闪电”,因为在创作的状态下,她是与平常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在第二个孩子临产前,她还在坚持拍范冰冰,拍完直接被送医院;给孙俪拍照时,她给自己头顶扎针用以补充刚生产完的气血不足……对陈漫而言,每一个在她镜头前留下影像的人,和那些在创作中燃烧的瞬间,也都是她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多数人对陈漫的认知还是局限于一位时尚摄影师,但视觉艺术家或许能更准确地定义她的多重身份:除了摄影,她还是设计师、画家、导演。她为佳能设计过一款名为“彩虹的速度”的相机包;为阿芙精油、百威做过外包装设计;并以导演的身份执导过鹿晗、TFboys的MV,为GUESS、M.A.C等品牌拍过广告大片……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陈漫的摄影生涯也被清晰地划出了三个分水岭,第一阶段是浓墨重彩的时期,运用了大量的PS技术;第二阶段是返璞归真,很多时候她就只用一盏灯打光,不做后期,以一寸照片式的极简和写实见长;再之后便是当下这个自由创作的阶段。她认为在这个物质大爆发的时代,人类最本真的东西,无非是简单自然,而只要抓住了本质,甚至可以不在乎器材,不在乎作品的属性。“我很喜欢用手机拍片,修片儿就用美图秀秀。”她每天还拍很多的“美拍”,因为在她看来,视频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时间,可以让她阐述更多的故事。“法无定法,以不变应万变”是陈漫的规则,或者说,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规则就是规则。而如果有第四个阶段,她希望是“克制”。“佛教中的‘无我’,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阐述。”

尽管身处时尚圈的中心,但陈漫始终与这个名利场保持一定距离,虽与媒体、品牌、明星都有极好的合作,却几乎没有和谁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她自认不太通人情世故,“我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不喜欢复杂化。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一般人都把我想得过于复杂,而我把对方想的过于简单。”

这样的个性,却能在商业领域获得极大的成功,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也是因为她懂得妥协。“现在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家,艺术家也可以挺商业的,商业的最大特性无非就是复制。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如果客户给我宽松的发挥空间当然好,如果不能,我也不会太较真儿。我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我要拿赚的钱供养自己的理想,来‘买’自己喜欢的那些事情。”

感觉是最准确的科学

陈漫一直相信“感觉是最准确的科学”,这不仅是针对艺术创作而言,她自己的人生路,也是凭着感觉走到今天。漫不经心,随随便便就获得成功,对于她并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Rihanna称赞陈漫是“最酷的”摄影师,其实她最酷的一面还体现在她在感情生活的选择上——陈漫的丈夫Raphael 是地球公民乐队主唱之一,中美混血帅哥。两个人在一个大型派对上因为排队上厕所而认识,一见钟情。那时候两人都很穷,一个拍前卫照片,一个玩滑板,但有房没房、有车没车、以后小孩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一系列现实问题,她都没有多加考虑,只是跟着感觉走。如今,这段在旁人看来不怎么靠谱的爱情,却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因为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以及在工作状态中散发出的强悍气场,她常常会被媒体树立成一个女性主义的代言人,但陈漫却坚持以东方人的思维来解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道。

“国外的女性一直都是讲女权独立,外国女人经常结婚、离婚、再婚、离婚、再婚……因为她们搞不清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不会把家庭和工作区分开。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女人还是非常聪明的。中国女性就讲究要像水一样,你给我放个瓶子,我就能变成什么样的形状,她们能顺应家里的男人,也能做好外面的工作,她们能够进行一个多重角色的扮演。比如网球冠军李娜,当外国记者采访她的时候,想让她说一些关于中国女性很独立的话,但是她没有,她只是说她老公如何如何,因为在那个时候要给老公面子,表现出自己家庭的和谐,所以我觉得中国女性还是挺会平衡这个关系的。”

如果不做摄影师,陈漫最想尝试的职业是中医或者厨师,它们的共通性都是用植物的偏性治疗人的偏性,以达平衡。“对视觉的表达其实也是一个相通的体现,我也是用灯光、化妆的偏性去融合或者提升人的偏性。”而这种调和的能耐,也被她用来经营中西结合的婚姻,应对其中的各类矛盾。

陈漫一直是一个情绪特别稳定的人,这也让跟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很有安全感。当团队全部的人都火烧眉毛乱成一团的时候,她总能腾出几秒空隙来给自己抹上口红。看到有人心情不好,她会过去拍拍肩说一句:“太阳出来你就好了。”而所有积极的心态,都是来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我对美好的、有生命的东西一直很关注、很敏感,小时候看一棵草我都能蹲那儿看一天,我会觉得特别美。”陈漫认为自己最强的特质其实是专注力,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专注于当下,在专注中收获乐趣。

即便现在已经是蜚声国际的大摄影师,即便经常被丈夫说“忙得像龙卷风”,但在身边人眼中,她依旧是当年的那个随性而为、天塌下来当被盖的北京大妞。她看世界的眼光始终如一的简单澄澈。不拘泥、不将就、不刻求,这是陈漫一贯的生活哲学,她说:“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是一场战争,是自己和自己较量,越是这样,越要让自己的内心归于平静——以柔克刚,气定神闲。”

陈漫没有给自己另起英文名,直接就用了“MAN”,对此,她的解释是:“我是外表懒散的女人,内心专注的男人。”在她的眼中,伟大的灵魂往往雌雄同体,一体而观。人如是,作品亦如是,所以我们才能在她的作品里看到阴阳融合之美。

(本文所用图片均由Studio 6提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曾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如今是最炙手可热的视觉艺术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956569

相关内容

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你认识几位
艺术市场裂变: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凭借娱乐节目成为万千宠爱的女孩,她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新红楼梦》中的低调知名配角,如今每位都是炙手可热
演员:艺术家与戏子的区别
邵兵曾是炙手可热的演员,出...@番茄汉堡吃大瓜的动态
5岁的张峻豪,成了炙手可热的童星,那时张峻豪年入百万养活全家
当年炙手可热的女歌手,如今居然落得这样!
你觉得艺术家和明星的区别是什么?
娱乐圈成为师徒的几位明星,第一位就是我们如今炙手可热的蔡徐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