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时隔15年再度惊艳上海,专家:沈铁梅为当代戏曲作出三大贡献
戏韵流芳,文脉悠长。这两天,上海知名戏曲展演剧场宛平剧院,因为重庆市川剧院文华大奖剧目《江姐》的到来而大放光彩。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三度梅”艺术家沈铁梅领衔主演的《江姐》在这里连演两场,不但让戏迷震撼,也令众多专家学者直呼惊艳。
▲研讨会现场。邓晓军供图
12月1日,由重庆市文联、重庆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联合主办的“沈铁梅表演艺术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举行,沪渝两地众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分享,大家围绕“沈铁梅三部曲”《金子》《李亚仙》和《江姐》,从不同角度对沈铁梅表演艺术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研讨。
四点艺术观思考戏曲传承发展
“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戏曲展演的文化中心之一,我曾在2009年带着《李亚仙》首次来上海演出,对这次时隔15年的重逢,我期待已久。”研讨会上,沈铁梅直言,研讨之根本目的在于中国戏曲发展,期待专家们共同关心川剧,关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与理论构建。她也结合多年实践,分享了关于戏曲艺术的四点思考。
“首先,戏曲艺术是情感体验与表演程式的诗性交融。”她表示,戏曲表演离不开程式,在《金子》《江姐》等现代戏中,巧妙化用了许多传统戏曲的程式和技法,而程式最终必然落脚于情感,戏曲中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人物和情感服务,动人的舞台表演都来自于戏曲演员对生活理解、提炼之后对程式的重组或创造。
▲川剧《金子》剧照。
第二,表演要在戏缝里挖掘人物内心的外在表达。戏曲是一门每个环节都需要恰到好处、分寸衔接的艺术。细节决定艺术的品质。演员该用什么样的唱腔、动作、眼神、甚至呼吸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与情感?何时该高亢激越?何时低吟浅唱?演员之间、演员与乐队之间怎么配合?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反复琢磨。
▲《江姐》剧照。市川剧院供图
第三,是建立“观与演”的戏曲表演理论。戏曲创作不仅要站在戏曲规律的角度、站在演员表演和塑造人物的角度去创造,也要站在观众角度去创造。沈铁梅表示,这个观点得益于父亲沈福存先生,也在她自己的舞台实践中得到了反复验证。中国戏曲的魅力一定不能忽略观众欣赏,才能形成一种流动的戏剧美学。
第四,在守正创新中追求戏曲表演的美学境界。“艺术思维应该是思辨的,应该是在继承借鉴之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沈铁梅说,自己非常庆幸,父亲沈福存先生和恩师竞华先生都是戏曲的守正创新者,也倡导和鼓励她革新创造。这种革新创造就是用传统戏曲的美学表现方式去突破传统,实现戏曲表演的创新性发展。
三大杰出贡献凝结当代价值
“近些年沉淀下来的红色题材现代戏不多,川剧《江姐》是一部杰作。经典歌剧《江姐》本就川味十足,铁梅和她的团队让‘江姐’回家了。”中国剧协原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罗怀臻认为,川剧把江姐题材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剧中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角色是四川人,但在歌剧等剧种的表现中,人物的地域性往往浅尝辄止,铁梅强化了这些特质,不仅在于语言、声腔,更在于人物性格的挖掘。”
▲演出现场。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在罗怀臻看来,探讨沈铁梅表演艺术的当代价值,就必须看到她对当代戏曲作出的三大杰出贡献:创作了一批代表性剧目、建设一个著名的全国戏曲领军院团、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辨识度的表演风格。
“《金子》《李亚仙》《江姐》这些代表剧目,既属于铁梅自己,也属于整个川剧、属于我们的时代。”罗怀臻表示,“三部曲”的创作体现着沈铁梅对于戏曲现代化、传统戏曲建构现代审美的思考和探索,《江姐》成为一个叫好卖座的商业巡演剧目,尤其了不起,“可以说,铁梅的代表作少而精,但每一部都成为了精品。”
▲《江姐》演出现场。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在铁梅的带领下,重庆市川剧院的发展也为中国戏曲院团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铁梅几乎是白手起家,将重庆川剧院打造成为集‘创、演、研、博’于一体的领军院团,她是大艺术家,却并不是说自己演好戏就可以,她建起一流剧院场馆,又建设了一支川剧生力军,我想这是铁梅对于重庆文化、对于中国戏曲的历史性贡献。”
“我一直说尚长荣、沈铁梅、茅善玉等开创了流派,这是当之无愧的。”罗怀臻说,在流派意义上分析沈铁梅的艺术,不仅在于声腔,更是一种表演艺术风格,“今天戏曲的魅力在于人物的塑造,与过去行当化的脸谱化的戏曲表演不同,演员个人形象不可能大于角色,‘腔中有人,人活腔中’,正是铁梅的个人风格。”
专家声音>>>
马博敏(上海市文化局原局长、上海市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
铁梅很幸运,在京剧和川剧双重滋养下,艺术修养非常全面。她是有家传、有根基的一个艺术家。她饰演的江姐与金子、李亚仙一样光芒四射,江姐不好演。但铁梅演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演出了英雄本色。讨论沈铁梅表演艺术的当代价值,要看到艺术家有眼光才能引领全团创排一出又一出的精品力作,看到她所创造的角色既能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又能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的演员,就是当代最有价值的艺术大家。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研究员):
铁梅来上海是沪渝两地一次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时隔多年,她来上海依然引起轰动。《江姐》是铁梅表演艺术作为戏曲综合魅力的一种成熟展现。她已经进入了一个从容、大气、出色而本色的表演境界。用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天工与清新”,既精彩纷呈又不露痕迹。表演当中体现了戏曲唱腔的独立审美价值,唱段又可以作为单独的艺术品来欣赏,悦目悦耳而不媚俗。只有这样的艺术家,才能真正带动中国戏曲和川剧的繁荣。
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
《江姐》盼了很久,从厦门宁波一路巡演过来,都说川剧在上海演得少,但我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川剧在上海很活跃,不只是重庆、成都,几乎所有的名角都在上海演出过,当时上海各个剧种向川剧学习很多。铁梅演出的《江姐》体现了“重庆特点、川剧特色”,很好地回答了各个剧种的个性、地方特色能不能保持发扬的问题。如果说梅兰芳先生把古典美发展到极致,周信芳先生是把当代美、现代美发展到极致,那么铁梅的《江姐》则在运用戏曲程式和戏曲表现手段去真正跟人物、跟情境完美结合方面,完成得最为出色。
何占豪(著名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江姐》体现了对川剧的大踏步改革,我非常感动。剧中的帮腔有着质的变化,有独唱,有合唱,最重要的是帮腔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对剧情的烘托非常及时、到位,而且感人。现代歌曲的合唱艺术在戏曲现代化的探索中表现突出。川剧打击乐的设计也极富创新精神。但我更期待能有专业音乐人才,帮助铁梅更好地改革川剧唱腔,要唱遍全中国,尤其要赢得青年的喜欢。
林宏鸣(上海财经大学校董,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网址:文化中国行|时隔15年再度惊艳上海,专家:沈铁梅为当代戏曲作出三大贡献 https://mxgxt.com/news/view/95624
相关内容
“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首位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作曲家,上海交响乐团要纪念他
当“中国诗”邂逅“中国酿”,古井贡酒传递文化魅力
上海京剧院“三国·戏”圆满落幕 百视通邀您线上再相逢
魏明伦去世|冯骥才、陈彦、沈铁梅、陈智林等悼念:作品长存,文坛永记
海纳百川道衷曲 燕鸣清音绎红颜 ——记京剧名家李海燕震撼上演程派经典名剧《梅妃》
作家刘克中历时三年完成《中国大港》,刻画三代海港人物群像
探索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发行
沈晨:当我们可以自信从容地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文化中国行
中国作协悼念叶嘉莹: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