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心理?

发布时间:2025-05-03 12:57

在很多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对伴侣有不同的期望:

期望TA对自己好,期望TA能记住自己说过的东西,期望TA会为自己而努力改变,.......

然而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已经厌倦“期望”的感觉了。

这两年来,她和男朋友总是因为同一个问题吵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吵架到最后,男友都说会改。一开始她相信了,可是后来又吵了好几次,精疲力尽之余,她感到心灰意冷。

她实在架不住一次次的期望之后又一次次失望的沮丧,最后她对男友说,算了,我不再期望你去改了。

她确实也这样做了,为了避免自己失望,她故意把自己的期望值调到最低,并且提前在脑海里一遍遍地预演最坏的结果。

而当男友再次犯了同样的错后,她心里依然摆脱不了那种失落的心情:“果然跟我想的一样,他就是改不了了。”

都说“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然而你却发现,即使放下了期望,也很难摆脱内心的失望感觉,这也让很多情侣在关系中陷入了两难:当一段关系中堆积了太多的失望,是否应该抽身离开。

如果不该,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真正地不失望呢?

01 “不去期望”背后的期望

A. 你要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

我们总是希望伴侣能猜中我们的心思。

比如,你快过生日了,

伴侣问你:想要什么礼物?你说:什么都不用。

那伴侣就果然什么都没准备。

结果生日那天,你还是满怀期待,但看到对方毫无表示,感到有些落寞。

于是,你在心理暗暗告诉自己:看吧,他果然不爱我。我下次再也不会期待了。

而为了避免感受到“被拒绝”“不被爱”痛苦,你说服自己“不要去期待”,试图用这种方式推开对方。

但是,你似乎把对方不主动为你生日筹备,和不爱你,划上了等号。你认为对方不为你过生日,就是不爱你。

但是,当你试着去和对方沟通,直接问对方:你怎么不给我买礼物,你为什么不给我过生日?

对方可能还会委屈的说:是你不要我给你买礼物的呀?

你会发现,并不是他不爱你,而是他以为你说的不用,是真的不用。而你以为你不说,他也会知道你心里的想法。

但事实是,如果我们不告诉对方我们的真实想法,对方并不会知道。

毕竟每个人都是成长于不同的环境,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知世界,“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也是建立在不断冲突和磨合之后,才建立的默契。

B. 你要满足我所有需要

我们总是希望伴侣能满足我们所有需要,而当对方无法满足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感到愤怒,失望,为了避免让自己尝到失望的痛苦,我们会降低对对方的期待。

我有一位来访者,她的先生外出应酬的时候,总是希望带上她,但是她不太愿意去出席这类活动。

一次,她又拒绝了先生的要求。先生摔门而出,说:

“我下次再也不会要求你了,反正说了也没用。”

先生感到自己的需要无法被满足的时候,产生了失望,而失望转化成了愤怒。

“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的背后,似乎也隐藏着失望后的愤怒和被动攻击。

这种不去期望的方式,让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对整个局面更有掌控感。

02 “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背后的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这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一些防御机制,来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那“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的人,可能具有哪些防御机制呢?

A. 分裂

分裂的防御机制意味着,我们看待这个人和世界的方式,只有好和坏,全或无,没有中间地带。

当我们认为伴侣做出了一件让我们失望的事,或是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会感到焦虑和痛苦。而分裂,可以让我们快速摆脱痛苦。

“期望”和“不期望”,其实同“有”和“无”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两极。当我们从“期望”变为“不期望”的时候,似乎就不那么痛苦了。

但是,“分裂”的防御机制,也容易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做出过于武断的评判。

B. 理想化和贬低

我们在恋爱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会对恋人和爱情本身,抱有很多理想化的想象,我们认为爱情和恋人,都应该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但是一旦想象和现实不相符的时候,我们的理想化就破灭了,伴随着理想化破灭带来的失望和愤怒,我们可能会转而贬低爱情和这个爱的对象。

既然爱情不能完美,那还不如不要。既然给你说了也没用,那还不如不说,反正你也做不到。既然会失望,还不如不去期望。

也许,理想化破灭带来感觉太痛苦了,而贬低,是一种快速摆脱痛苦,让我们重建自尊,找回自我完整性的方式。

贬低让我们心里暂时好受一点,而贬低到极致,我们可能会离开这段关系,去寻找下一段关系,但是依然摆脱不了理想化—贬低这个模式的循环,那可能永远也不会对一段关

03 我们该如果应对“失望”

A. 调整你的不合理期望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然后需要评估一下,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们的期望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那些不合理的期望,包括希望对方“猜中我的心思”,“无时无刻”,“全部都能满足”等等。比如:

我希望每次下雨你都能来接我。(那如果对方加班或有其他事呢?)我希望你在任何都能接我的电话。(那如果对方在开会或在飞机上呢?)

所以,你需要先反观一下你的期望是否合理,如何是合理的,就去和对方沟通,如果是不合理的,那就需要调整你的期望了。

B. 失望并没有那么可怕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段完美的关系。

美国婚姻专家温格·朱利在她的书《幸福婚姻法则》中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无法避免,而冲突所带来的失望也在所难免。

与避免冲突相比,更重要的是去容忍冲突所带给我们的绝望、焦虑和愤怒等情绪,并在有了冲突后,及时和对方沟通,化解冲突。

心理学家在研究母婴关系的时候发现,即便是最好的母亲,也会平均每19秒对婴儿做出一件错事。但是这并不导致母婴关系的损害,因为好的妈妈,会在关系破裂的时候主动地,进行情感沟通,化解冲突。

修复了关系的母子,依然能够保证很好的亲子连接,孩子依然会对母亲产生信心。

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只要是一段能被修复的关系,就是好的关系。

而沟通,是修复亲密关系的一剂良药。

C. 沟通你期望背后的愿望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心理上的动机和需要。所以,与其告诉对方你的期望,不如直接跟对方沟通你期望背后的情绪和需要。比如:

我想你陪我外出应酬,只是希望在我喝醉时会有你的肩膀和照顾。我想生日时收到你的礼物,只是希望感到你是爱我的。……

当对方真正明白了你的想法和心意,才能理解你心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期待,才有可能去满足

如果你是“期望”的那一方,尝试放下无效的自我保护。

如果你是“被期望”的那一方,尝试去了解你爱的人心里的念头和想法。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恋人,能够时时了解我们的需要,无时无刻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无限接近那个地方。

【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文章中涉及来访者的部分,已经过改编,请勿对号入座】

- The End -

作者:梁娟,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专注个人成长。

公众号:心流场(ID:flowfield),陪你探索自己。

网址:“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心理? https://mxgxt.com/news/view/954636

相关内容

中国明星朝鲜之行: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当麦琳遭遇争议:难取悦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甜不甜?井胧为甘望星张欣尧的备注名背后隐藏了什么?
记乔任梁:明星光环背后,隐藏的绝望与反思
演员失联震惊娱乐圈,背后隐秘的心理危机是什么?
贝克汉姆夫妇捧女儿背后的心理博弈与家族期望
林狗和小赵的神秘关系,背后的心理暗流到底是什么?
虚增收入、信披不及时,遥望科技叒叒让投资者们失望了?
同人女的追星陷阱:从期待到失望
胡歌与韩雪真正关系曝光,隐藏了整整12年,网友们却纷纷失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