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北京人香港人,实则是哈尔滨人,这7位明星个个是家乡骄傲
你知道全亚洲最大的蔓越莓基地在哪儿吗?答案可能会让你眼镜跌落——黑龙江!没错,就是那个冰天雪地的北国。前阵子,黑龙江给广西回赠了十万盒蔓越莓,消息一出,连不少黑龙江老乡都懵了“啥玩意儿?咱家还产这红果子?”这事儿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随着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这座城市“卧虎藏龙”的神秘面纱,才被一层层揭开。但更让你想不到的还在后头那些你以为是香港大佬、北京才子、上海姑娘的明星,居然也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准备好迎接一连串的“原来如此”了吗?这座冰城,到底还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说到东北人,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个一米八往上、说话自带“大碴子味儿”的壮汉形象?那你觉得包贝尔,那个在喜剧片里常常有点“怂萌”的光头哥,像是东北大汉吗?很多人下意识觉得,他那范儿,怎么也得是香港或者南方哪个旮旯的吧?错了!大错特错!人家是1984年结结实实出生在哈尔滨的。这第一个“反差炸弹”就够劲爆吧?一个看起来跟“东北硬汉”标签完全不搭边的人,居然是不折不扣的哈尔滨爷们。这就像告诉你,你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其实是个隐藏的摇滚乐手一样,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这只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更让你惊掉下巴的。
包贝尔的例子只是个开胃菜。提起赵文卓,那可是功夫片里的一代宗师,黄飞鸿、方世玉,一身正气,拳脚生风。多少人看着他在香港电影里打遍天下,就默认他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武打明星?可人家是1972年出生在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武术世家子弟,从小练武,12岁就拿各种武术冠军,后来更是全国武术冠军,国家武英级健将!是徐克导演慧眼识珠,把他从北京体育大学拽到了香港影坛。这经历,简直就是武侠小说照进现实。普通观众咋想?“演黄飞鸿那个不是广东人或者香港人吗?”你刻板印象又被打脸了吧。再说说李健,那个唱着《贝加尔湖畔》的音乐诗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因为在北京上学,又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多少人想当然地以为他是北京土著或者至少是北方文化圈里长大的?实际上,李健1974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文艺家庭,小时候学过戏曲,练过武术,骨子里既有东北人的爽朗,也有知识分子的细腻。要不是童年在哈尔滨那嘎达相似的冰雪气候里泡过,能写出《贝加尔湖畔》那清冽又深情的意境吗?难!你地域标签这东西,有时候真不靠谱。
好了,说了包贝尔、赵文卓、李健,你可能觉得,嗯,有点意思,哈尔滨确实出了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物。但这能说明也许只是巧合?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中国这么大,哪个地方没出几个名人?他们虽然出生在哈尔滨,但事业的起飞、人生的闪光点,很多都是在北京、香港这些大平台实现的。就像赵文卓,没有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他的功夫可能也只是圈内知道。李健,要不是在北京上了清华,组了“水木年华”,后来又上了《我是歌手》,他的音乐才华能不能被这么多人听到,还真不好说。再比如张译,这位新晋的三金影帝,演技没得但你听他说话,有一丁点儿东北口音吗?没有!他为了播音员梦想,早就把口音练得标准得不能再标准了。如果不是他自己在《三大队》路演时直说“我是哈尔滨人”,估计很多人还蒙在鼓里。这恰恰说明,为了融入更大的圈子,有时候“地域特色”反而成了需要被“修正”的东西。,揪着“哈尔滨人”这个标签不放,是不是有点硬往上贴金的意思?也许,人家成功,靠的是才华和努力,跟出生在哪儿关系没那么大呢?这种看似平静的分析下,其实藏着一种对“地域决定论”的怀疑,也让前面营造的“惊喜感”稍微降了降温。
你以为这就完了?以为刚才的反思就是最终答案了?太天真了!真正的“王炸”还在后面。还记得刚才提到的张译吗?他没口音,但这并不妨碍他是哈尔滨人这个事实。更重要的是,他并非科班出身(中传落榜,后来考入话剧团),长相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在北京军区话剧团摸爬滚打6年,退伍后又跑了多年龙套,直到《士兵突击》才被人记住脸,《狂飙》才真正家喻户晓。这18年的坚持,从配角到影帝,背后那股子韧劲儿,那种不服输、死磕到底的精神,难道不带着点东北黑土地赋予的“劲儿”吗?这就像从冻土里顽强钻出的小草,生命力格外旺盛!这还不够颠覆?那说说薛佳凝。多少人提到她,第一反应是“胡歌前女友”,“粉红女郎里的哈妹”,因为她在上海戏剧学院上学,又和上海人胡歌有过一段情,很多人就默认她是上海或者南方姑娘。可人家是1978年实打实出生在哈尔滨的!她妈妈是上海知青,但这改变不了她在哈尔滨长大的事实。小学就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拿过“十大校园明星”,后来才去的上海。更让人唏嘘的是,在经历了娱乐圈的风风雨雨和感情波折后,这位哈尔滨姑娘最终选择皈依佛门。这背后的人生选择,是不是也带着一种北方式的决绝和通透?还有阚清子,那个敢爱敢恨,在综艺里和小男友纪凌尘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也分得明明白白的爽朗姑娘,也是哈尔滨人。她的那句“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透着一股子东北女孩的直接和不拖泥带水。再算上那位因为椰树牌椰汁广告和身材引发争议的徐冬冬,同样来自哈尔滨。你从喜剧演员、武打巨星、音乐诗人,到实力影帝、话题女星,哈尔滨输出的人才类型如此多元,完全打破了单一的地域想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他/她也是哈尔滨人”的惊讶了,而是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哈尔滨这座城市,它的内涵和它培养出来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前面积累的那些“误解”和“巧合论”,在这一连串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哈尔滨制造”面前,是不是显得有点站不住脚了?
好吧,我们承认,哈尔滨确实是个“宝藏城市”,输送了不少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打破了我们的刻板印象。但这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困境。你无论是赵文卓去了香港,李健扎根北京,还是张译在北京的军队话剧团成长,薛佳凝在上海求学成名,他们的成功轨迹,似乎都离不开“走出去”这一步。哈尔滨是他们的起点,但真正让他们发光发热的舞台,却往往在别处。这就像一棵好苗子,虽然根在黑土地,但最终开花结果,却需要移植到更肥沃或者阳光更充足的南方园圃。这难道不让人有点不是滋味吗?我们在这里惊叹“原来他们是哈尔滨人”,但这份“认亲”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丝本地平台未能留住人才的尴尬?更进一步当他们在外地功成名就,我们再强调他们的“哈尔滨身份”,会不会有点像硬拉关系?人家可能更希望大家关注的是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反复强调“他是我们哈尔滨的”。与此像李冰冰、孙红雷、贾乃亮、宋佳这些大家公认的、标签非常明确的“哈尔滨明星”,他们身上的东北印记似乎更重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是个人选择,还是时代机遇,抑或是他们所从事的领域更容易保留地域特色?这使得“哈尔滨人”这个身份,变得更加模糊和复杂。一方面我们为家乡走出这么多名人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人才外流和身份认同的微妙局面。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为挖得更深,暴露出了更多值得思考的矛盾和无奈。局面看似清晰了(知道了更多哈尔滨名人),实则更拧巴了(这些名人的成功路径和身份认同并不简单)。
哎呀呀,真是了不起的发现!搞了半天,就是告诉我们,原来明星也是有老家的,而且有些明星的老家恰好是我们没想到的地方——哈尔滨。这简直是地理学和娱乐八卦的完美结合,让人醍醐灌顶,忍不住要为这个“重大发现”鼓掌。特别是知道了赵文卓是哈尔滨人,感觉他打拳都带着冰碴子味儿,更带劲了呢!李健的歌声里,也仿佛能听到松花江水流淌的声音了。这篇文章真是用心良苦,它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他现在在哪儿混,得挖祖坟……哦不,是挖掘他的出生地。多么深刻的道理!尤其是文章还特别强调了,虽然这些明星都是靠离开哈尔滨才闯出名堂的,但这恰恰证明了哈尔滨人杰地灵,你我们这儿的人,到哪儿都能成!这逻辑,没毛病!必须给这篇文章点个大大的赞,真是太会夸人了,夸得哈尔滨脸上都有光了,尽管这光芒主要是在别的地方点亮的。
,挖了半天“哈尔滨老乡”,除了满足一下“原来他也是我们这儿的”或者“没想到他是那儿的”这种猎奇心理,到底还有啥用?是知道了包贝尔是哈尔滨人,他演的喜剧就更好笑了?还是知道了李健是哈尔滨人,《贝加尔湖畔》就更有冰雪味儿了?咱们是该为这些明星的个人奋斗和才华点赞,还是该硬给他们贴上个“哈尔滨制造”的标签,然后沾沾自喜?这到底是挖掘城市底蕴,还是强行给名人“认祖归宗”,顺便蹭一波热度?这算不算一种新的地域绑架?你怎么看?
网址:以为是北京人香港人,实则是哈尔滨人,这7位明星个个是家乡骄傲 https://mxgxt.com/news/view/945444
相关内容
哈尔滨的明星骄傲...@咪兔starlet吃呵玩的动态哈尔滨走出来的十位明星:各个是家乡骄傲,他们私下是怎样的性格
这些“明星qiě”,在“尔滨”每天都“哈哈哈”
哈尔滨娱乐圈“卧虎藏龙”:揭秘...@王纪楒影视的动态
这些明星被误认为是中国香港人,但其实是大陆人,个个演技派
沈腾马丽为哈尔滨打call:宣传东北,展现家乡魅力
哈尔滨真是神奇,怎么出了这么多大明星?
田凤山“落马”还是家乡人的骄傲?
哈尔滨刘大美人个人简介
众多明星宣传哈尔滨,宋佳言论引争议,被吐槽看家乡火了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