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诗,何惧岁月荒凉

发布时间:2024-11-29 09:52

《叶嘉莹说诗词之美》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胡胜盼

2024年11月24日,百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逝世。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叶嘉莹说诗词之美》收录了她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受,也记录了她人生的因缘和心路历程。

《叶嘉莹说诗词之美》按照“与诗词结缘”“经历战乱”“历经死生”“从漂泊到归来”“传承诗词”的脉络,讲述了叶嘉莹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心中有诗,何惧岁月荒凉。这本书既是讲诗词,也是谈人生。“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如同古人一样,叶嘉莹的很诗词,也是在极度悲凉的环境下创作而成,但这却并不妨碍她度人度世。她说:“我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命运舛,但从诗词里,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有了诗词,便有了一切。”诗词对她来说,不只是可以宣泄的出口,更是抚慰人心的力量。

王国维曾有一句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舛的命运成就了叶先生斐然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注解。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乳名是“小荷子”。叶嘉莹的曾祖父是进士,她的父亲叶廷元熟读古籍,曾就读北大英文系,她的母亲李玉洁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在诗书满怀、书香萦袖的家庭氛围浸染之下,叶嘉莹三岁就开始学习古典诗词。15岁时,她曾为窗外濒死的蝴蝶写了一首《秋蝶》以追问人生意义之所在:“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师从诗词名家、国学大师顾随。不幸的是,叶嘉莹的母亲于同年因子宫肌瘤术后感染,在火车归途中离世,受到沉重打击的她,连写8首《哭母诗》。其一云:“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我一辈子都是在命运之中,是顺服着命运,尽我最大的努力,在一切的挫折苦难之中站起来。”叶嘉莹与诗词的连接,从未间断。她写过的诗里,藏着她的生活。正如古人留给我们的诗词,内含的韵味,除了所写之人当时的心境,也与时代紧密地结合着。

叶嘉莹先生说:“不去实现的梦就只是梦。”她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去台湾,不是自己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自己的选择,只有回国教书才真正是自己的选择。这时候的叶先生已经五十岁了,在加拿大有稳定的工作、家庭,但是为了实现回国教书的梦,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倾其一生把诗词传给祖国的下一代。她读诗词、讲诗词,也写诗词。诗歌是叶嘉莹情绪的表达,是她人生的诉说,是她的理想所系,是她生命的慰藉。

学诗,叶先生提倡吟诵。“吟诵古诗词让我疏离,让我融入;让我出走,让我回归;让我自我审视,也让我自我完成;更帮助我暗室逢灯,引领我趋光前行。”她说,不学吟诵,就很难体会诗歌之微妙。声音能充分唤醒你的情感,缺了声音就少了一份生命的感动。吟诵是学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吟诵的过程中,更能体会诗歌平仄中体现的格律之美,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情意。

经历了战火连天的少年时代,寄人篱下的早期婚姻生活,叶先生始终没有丧失对诗词的热爱。即使曾经有过毫无时间去想诗词的时候,那些诗词却依然会入梦来,帮助叶先生对抗困顿的生活带来的苦涩。如果说用一句话形容叶先生的一生,那必然得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诗词。”

2021年叶嘉莹先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组委会授予叶先生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她的一生追求一件事,也用一生做了一件事,传播古诗词之美,桃李满天下。“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当是对叶嘉莹先生最贴切的赞誉。

责任编辑:

网址:心中有诗,何惧岁月荒凉 https://mxgxt.com/news/view/94458

相关内容

又见少年刀剑中 不惧岁月不惧风 雨霖铃 古风
在心中振翅,世界便不再荒凉,hello时尚季 妆点我的人生 张凌赫
月出凉州·武威诗会举行
甘肃武威月下诵诗 具象化艺术化展示凉州词之美
端午节,读读这四首诗词,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
“此行定将历经岁月,荒原寒暑易红颜” 唐朝诡事录
难道我注定要在那冷寂荒凉之处独守吗
520那些“爱而不得”伤感的诗句,有没有击中你的内心
节令之美|节到小暑进伏天,你有何消暑“凉”策?
62岁何超琼女士,历经岁月沉淀,依旧优雅慈祥,人美心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