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让大明朝续命三十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首《石灰吟》,是对于谦一生最好的阐释。于谦一生铮铮铁骨,两袖清风,无论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无一不对他赞叹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个于谦,可以让我大明朝再续命三十年。
流传千古的《石灰吟》
于谦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科举放榜当天,他不仅喝得醉醺醺的,在殿试面圣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想当场考一下他的才华,便让他即兴赋诗一首。结果于谦当场就做了一首《荒村》,顿时语惊四座,气得明成祖当场就想把他杀了。在后面的历史里,事实证明了朱棣没杀他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一首诗,改变了明成祖对他的看法。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于谦《荒村》
此时蒙古残余势力阿鲁台部在大明边界不停地骚扰,朱棣决定御驾亲征。于谦虽然是进士,但因为触怒了明成祖,不仅没能进入翰林院进修,反而被派去出征的军队里做了马政。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此次亲征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对军事方面的了解也极大地提升。
“马政”于谦随驾出征
在之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的在位期间,于谦都深受皇帝的重用。宣宗在驾崩之际,把他和内阁“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任命为托孤大臣。
然而,明英宗却不领他父亲的情。对于于谦的多次直言进谏,朱祁镇早就对他很不满了,再加上太监王振的蛊惑,明英宗对他的杀心早已蠢蠢欲动。当时的孙太后见情势不对,早早地把于谦安排到京郊的石灰窑去避难。
被贬去京郊石灰窑
当时孙太后对于谦说:“现在你还不能死,我得为皇帝留下你,得为大明朝留下你”。历史证明孙太后是正确的,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英宗被俘后,朝廷之内大乱,有不少的官员建议迁都南京,保全国家大体。于谦坚决反对,说:“建议南迁者,可斩也”。
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于谦被景泰皇帝封为太子少保,兼内阁首辅,到达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
然而,这一切都在明英宗复位之后全变了。朱祁镇“南宫复辟”之后,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杀了。可怜五朝元老于谦,最后没能迎来自己最好的结局,反而被自己的主子给杀了。
朱祁镇复辟,诛杀于谦
这个曾经被明成祖誉为可以保大明盛世三十年的男人,就这么惨死在屠刀之下。如果当初他懂得急流勇退,试着放下肩上的担子,放下社稷和百姓,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吧。
名臣急流勇退懂放下,忠臣为国家社稷至死方休。于谦依旧是那个于谦,是那个宁可做忠臣而不愿做名臣的于谦,直至奔赴刑场的那一刻,仍旧关心着沿海地区倭寇问题。
一代名臣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既囊括了于谦的一生,也暗示了他的归宿。与岳飞、张苍水合称“西湖三杰”的他,也正如他的诗一样,把清白留在了人间,把芳名流传了千古 。
网址: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让大明朝续命三十年 https://mxgxt.com/news/view/941997
相关内容
以一己之力为明朝续命200年——大明第一忠臣于谦朱棣大明王朝1566 大明风华大明王朝1566朱亚文朱亚文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朱棣为什么造反
朱祁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朝十三陵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山河月明》朱能与朱棣的关系是什么 朱能是朱元璋的什么人
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有同一规律,水平很高
明朝历史上最分裂的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明成祖朱棣南征安南的起因跟评价,安南成为明朝的一部分
震惊!马主任竟然是朱朝阳的亲生父亲!(狗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