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胡适也曾相知相重

发布时间:2025-05-02 14:56

  在学界与坊间,一些人爱在鲁迅与胡适之间制造对立,或扬鲁抑胡,或扬胡抑鲁,好像要看到他们捉对儿厮杀,心里才乐。

  鲁迅与胡适之间是有过分歧,有过不快,但并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查阅两个人的文稿,胡适谈到鲁迅,基本是褒扬,偶有不满,也只是旁敲侧击。鲁迅说到胡适,虽有讥讽之语,但相关文字不多,点到为止,极有分寸,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火药味。两个人有相知相重的一面,也有相背相离的一面。

  鲁迅与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同属《新青年》阵营。抨击传统文化,呼喊思想革命;改造古汉语,建设白话文;疏离贵族文学,倡导平民文学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完全一致。

  在学术研究中,鲁迅与胡适相知相重的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的学术代表作。这部书上卷一出版,鲁迅就给胡适寄了一册。胡适读完,写信给鲁迅,肯定了论著的功绩,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不足是“论断太少”。鲁迅虚心接受了胡适的意见。在回信中,鲁迅说:“论断太少,诚如所言;玄同说亦如此。我自省太易流于感情之论,所以力避此事,其实正是一个缺点。”从书信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得到,彼此都坦坦荡荡,没有那么多的鸡肠鼠肚。

  鲁迅一向很看重胡适的学术研究。胡适写完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寄给鲁迅一份,征求意见。鲁迅回信,推崇备至:“大稿已经读讫,精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鲁迅治学严谨,求实求真,一丝不苟,有清儒所擅长的那一套考据功夫,不轻易相信同时代其他学人的观点。但对胡适,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信任。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引证胡适的观点,不仅次数多,而且每次引证,对胡适的观点照单全收,没有半点怀疑。举例来说,论及《西游记》作者的性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镜花缘》的主题思想等问题,他都引了胡适相关的见解,作为立论的依据。

  胡适对鲁迅的学术研究也是欣赏有加。在《白话文学史》一书的序言里,胡适不吝其辞称赞鲁迅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在小说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颇有一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析别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的精力。”

  胡适在为亚东图书馆版本《三国演义》所作的序言中说:“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不及一一注出,特记于此。”在为亚东图书馆版本《海上花列传》所做序言中,胡适照例引用了鲁迅的观点:“鲁迅先生称赞《海上花列传》‘平淡而近自然’。这是文学史上很不容易做到的境界。”

  除了学术观点互相激赏,鲁迅与胡适还分享彼此珍藏的典籍资料。胡适手头拥有许多孤本秘籍,平常即使好友也难得一见。独对鲁迅,他网开一面,借给鲁迅《梦花琐记》等数种古籍,为鲁迅的小说研究提供了方便。鲁迅也没有亏待胡适。胡适研究《西游记》,需要收集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资料,鲁迅对相关资料了如指掌。他借给胡适《西游补》一书,还把几种平常容易被人忽略的《淮安府志》、《山阳县志》、《茶余客话》、《山阳志遗》等史籍中有关吴承恩的资料摘录下来,寄给了胡适。

  鲁迅与胡适后来有了分歧,彼此渐行渐远,其中的缘由就很复杂了。

  (《书屋》2011年第9期 刘少勤)

网址:鲁迅与胡适也曾相知相重 https://mxgxt.com/news/view/937636

相关内容

胡适与鲁迅
鲁迅多次痛骂胡适,胡适为何从不还口?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与鲁迅友情岁月等.doc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胡适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自己人
鲁迅与胡适矛盾由来 爱问知识人
胡适与鲁迅的关系为何几度紧张?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但是胡适从没翻过脸,晚年直言:鲁迅是我的人
鲁迅与胡适:友谊与分歧的文化碰撞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反驳?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风吹浮世:胡适与鲁迅的是非恩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