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中职生是一个较为特别的群体,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飞速发展,但心理的发展追不上生理的变化,这会导致中职生逐渐出现压力和困惑,造成他们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而同时对于中职生而言,中职教育这一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形成独立性,转变社会角色的时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从学生走向事业,作为充实我国工业队伍的一份子。
这意味着还是未成年或刚刚成年的他们,要面临着即将就业的艰难决策,因此有着比高中生面对高考更加严峻的考验。
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再单单是学习,还有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如工作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操作,与领导同事的交流等。那么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人际关系受到困扰,这不仅会影响到中职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将对未来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好坏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来说,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在大量的数据中都有所体现。
林鸿鹏对105名在校中职生进行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可见中职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并不乐观。李爱华认为,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正在增加,其中人际关系问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面对着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老师,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大部分的学生不存在人际关系困扰问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合理的认为,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中职生在各自家长的潜移默化指引下,还有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使得他们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张海燕的一项调查表明,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赵海霞的研究发现,个人性格特征对人际关系有预测性,其关联度高达10.4%。
国内外对于人际关系、人格特质和父母教养方式各自的研究有很多,但却鲜有人将三者联系在一起。
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一旦明确且加以改善,同时判断人格特质在人际关系困扰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影响中职生人际关系的机制,相信会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学生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都会有极大地改善。
一、结论
研究分析中职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长春地区三所中职学校的660名中职生的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倾向于过度保护,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
(二)中职生人格特质整体处于中间状态,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一年级和二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
(四)中职生人格特质的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道德感四个维度在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五)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困扰,也可通过人格特质间接影响人际关系困扰;人格特质在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建议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职生面临着严峻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多因为中考失利而选择职业院校,多数对自身不自信与自我封闭,是沟通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
为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问题,更好的享受家庭、校园、社会生活,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质来有效的对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与解决。
(一)从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
研究发现,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过度保护、拒绝会造成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因此父母应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比如多给予子女关怀理解,让子女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理解、支持他们的想法与自身的决定,提升中职生对自身的肯定与自信,促进中职生人格的开放性,敢于自己做出决定,敢于自己面对陌生的人与不熟悉的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校中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为即将步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其人际关系交往技能的形成,父母应要重视与子女沟通,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积极正向的教养方式来促进他们良好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形成。具体如下:
1.做好优秀榜样。我们都知道个体最初的学习大多数是在潜移默化中的模仿中进行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子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该如何解决的。
身体力行永远要比口头上的教育更加有效,当父母能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你想让子女达到的程度。
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在父母遇到问题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他人争吵,要采用和谐、冷静、积极的解决办法为子女做好榜样,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
2.多理解常沟通。对于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而言,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经历很多,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就像绝大数青春期的未成年人都会有“叛逆期”。
作为能够直接影响子女人际关系的父母来说,了解与理解自己的孩子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想法是很重要的,这就代表父母要常与子女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
在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中,父母要避免处在一个高于子女的地位上,去命令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而是要与子女做平等的朋友,不要因为对一件事情的分歧,就大声斥责或埋怨子女的不成熟,这样会事倍功半,甚至让子女更加不愿与你进行沟通交流。
3.充分展现爱意。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子女做得不对的时候给予建议与纠正,在子女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与夸奖,还要时常对子女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这种爱可以在言语之间倾诉也可以是在陪伴孩子间展现,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一部温馨的电影,闲暇时对孩子生活的关心询问,甚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游戏,这些都可以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能有效改善亲子关系。
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来改善子女在外对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状态,让子女感受到良好的交往,从而提高人际关系水平。
(二)从人格特质方面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
良好的人格特质也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与开放性可以正向预测人际关系困扰。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中职生,往往是由于自身缺乏上述三种人格特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以接纳他人与自身的不同,或过多的封闭自己或过多的注意他人的不对,推卸责任等。
虽说中职生的人格特质已趋于稳定,但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塑造。这不仅需要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变,同时学校公正公平的教育方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如下:
1.班主任应细心观察管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保证公平合理的情况下,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用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切身的了解学生的相处情况,不让任何一名学生遭受歧视或冷落。
在改善自身与学生们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干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促进中职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
2.学校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开展关于人格特质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格特质的表现与特点,不歧视任何一名同学,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不排挤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同时讲授给学生们在面对人际相处中的问题时,要采取大众都能接受的、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采用极端方式。
网址:为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https://mxgxt.com/news/view/936135
相关内容
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则有哪些方面 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内容女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妙方
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有哪些
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的六个方面
黄有璨:过去 10 年,我如何不受任何复杂人际关系困扰
增进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职场中人际关系该怎样维护?
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智慧与改善策略
人际关系辞职: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