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应该补上文风课

发布时间:2024-06-16 07:09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前几天应约写了一篇关于改进文风的小文章,重点强调文风问题并非只是公文写作者和新闻报道者要面对的问题,很多文学写作者也有改进文风的任务。在提升文学语言品质的过程中,阅读经典,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从而改进文风,当是必由之路。

关于改进文风,可以探讨的方位和话题太多了,这里再谈一点——努力做到世事洞明。

从事文学的人总觉得,追求个性化语言是根本,所以不太注意阅读公开报道、报纸社论以及相关文件;或者,不从文字表达的角度关注这些文本。事实上,对于很多社情民意,很多重大问题,这些文本里常常有概括性更强、定义更准确的特点。很多具有历史感的命题,在概念的演变以及外延的拓展上,常常通过细微的语词差异来体现。无论是作家还是别的什么家,要对这些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命题有所了解和掌握,就很有必要通过学习研读相关的文本来获得。

我们知道,当年的柳青、赵树理等前辈作家,之所以能够在小说中很好地表现当代的社会生活,而且直至今天仍然具有认识和欣赏价值,与他们不断地学习同时代的“非文学”类文本,并从中梳理出个人的认识、加入自己的思考有很大关系。路遥的文学道路,除了对自己选择的中外经典如饥似渴地阅读外,与系统地、完整地阅读长达10年之久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从中了解时代发展变化的踪迹,感受社会前行的脉动,从而进一步理解个人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有直接关系。这一课,今天的文学人需要补上。

今天的文学人浏览网络多了,参与聊天多了,但阅读传统经典、系统学习时事文本少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把握,包括总结现象提升认识、掌握规律的能力弱了,由此对生活的表现力也就弱化了,这是更加致命的文风问题。

责任编辑:

网址:文学人应该补上文风课 https://mxgxt.com/news/view/9243

相关内容

女老师想要孩子丈夫给不了,只好带学生回来补生物课了
妙手再现文物风华(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上新,《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描绘文化风情画卷
鉴赏摹制汉唐壁画 西北大学学生在特色课程中感悟历史文化魅力
文物修复师张孝宅从事书画修复60余年——妙手再现文物风华(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抓住课题和方向做广做深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出版,获赞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海港地标”
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13岁女孩课余卖凤梨赚生活费 ,因家中有变故 ,8岁就开始补贴家用!
肿瘤患者补充营养要重时机、避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