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伟分享

发布时间:2025-05-01 09:31

在2008年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的要求。细化这一要求,我们认为,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创设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组织学生参加风险程度高的教育活动;(2)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在灾难和危险面前带学生脱离危险处境,保护学生不受伤害;(4)制止侵害学生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5)在学生受到伤害以后,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救护和告知相关人员。

我们相信,如果遇到的是其他人对自己学生合法权益的侵害,做老师的可能大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制止。但如果遇到的是同事(有时还可能是自己的领导),在“顾及同事的面子、怕得罪同事”、怕“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而影响与这位同事的关系”的犹豫中,很多老师就会选择沉默。在这样的情形下,怀有这样的心思,采取这样的行为相信不只这一例,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样,讨论下面的案例就有了相对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这里姑且不讨论Z老师偏激过火的处理行为,且说教师如何在这样的情形下保护自己的学生。

第一个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该不该出面制止同事的行为?

回答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教师具有保护学生自己的学生不受侵害的责任,退缩意味着没有履行好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正因为意识到这样的结果,富有反思精神的谭老师才感到内疚和痛苦,才把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讨论和借鉴)。另一方面,同事在盛怒下的不理智行为是一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不良的结果和后果,这可能给同事带来不利影响,制止这样的行为本身是对同事的爱护和保护。再有,明哲保身的行为会影响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可以在谭老师的先生对此的态度和看法得到印证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不伤害同事感情的情况下,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学生?

首先,我们要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美国学者戈尔曼有这样的看法:“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天天和同事相处,教师是应该了解自己同事的性格,注意识别他们的情绪的。对于同事Z老师,是不是容易“护犊子”?是不是情绪比较冲动?在他班上学生哭诉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对这些,谭老师是要识别一番的。这样,就不要一听说两个班的学生有了冲突,就急急地把自己的学生找来,三头六面地对质,以致事情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遇到这样的情形,一种值得推荐的处理方式是:先安抚告状的孩子,向他们和Z老师承诺自己会去调查,会根据调查的情况批评做得不好的同学;然后去调查,去和自己班上的两位同学沟通;最后和Z老师沟通,商量处理办法。这就是退后一步自然宽,也是教育实践中“慢慢教,想想啊”!

其次,在Z老师打自己孩子的时候,谭老师可以怎么办?“作为老师本身没有权利去管同事的行为,即使要指出这位同事的不对,也应由学校领导指出会比较妥当。”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也可以理解和接受。但又要看具体的情形,在没有出现伤害和危险的情形下,同事做得不对,你可以直接说也可以不说,这要看你和同事的关系,以及你对同事的看法和态度。现在的问题是,正在发生侵害行为,你就不能等领导来解决了,何况伤害的是自己班上的学生?这里就有了一个原则:紧急的情形下就不要等领导,这是没有选择的;不紧急的情况下可以放一放,进行权衡和选择。

如何出面制止呢?直接说“Z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打了你们班同学,他们做得不对,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有教育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你应该把他们交给我处理”是可以的,它表达了尊重你的教育权利的要求,这可以用于你和Z老师关系比较僵硬的情形。用手势和眼神提醒“这样做不妥”也是可以的,这可以用于你们之间关系融洽的情形。也可以暗示办公室其他同事来提醒和劝阻,这可以为Z老师提供一个平息愤怒的缓冲,给他找一个下台的台阶也可以拨响他的手机,让他转移注意力。我们相信,只要愿意思考和发现,我们总能找到不伤同事面子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是出现这样的伤害以后怎么办?

与反思成功的教育经历比较,反思失败的教育经历更能促进人的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反思失败并不是背上内疚的包袱,而是发现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对于这一经历,谭老师是不必背上内疚和自责的包袱的,我们需要教学的勇气和信心。

然后是如何对待班上的两个孩子和孩子的家长?谭老师下来已经做了安抚的工作,这很好。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没有在孩子身上留下阴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如果孩子为此有了抱怨和不配合,老师是应该就自己的“保护不力”进行道歉和说明的,并说明自己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以争取同学和同学家长的理解和谅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Z老师的行为。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和Z老师沟通的,沟通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要了解Z老师的行为动机和原因。我总认为,Z老师的行为有些出乎意料。我在猜想是不是和谭老师有矛盾,就此借题发挥?如果是这样,这就需要在理解中消除隔阂和误会。二是让Z老师分享自己对这件事的反思和检讨,比如自己因为没有保护自己班上学生的自责,自己老公(作为家长)对此的看法和批评,作为学生可能由此对老师的失望和不配合;这可以帮助Z老师将心比心地理解自己的沟通意愿和苦衷。三是可以商量以后遇到类似事情可以怎么协调和处理的办法

坐下来,心平气和,将心比心,相信大家是能走到一起的。

附原案例:

老师的自私,成为孩子受伤害的助燃剂

“老师,X班两个同学打了我们。”两个小男孩哭喊着来办公室找Z老师,听说是我班的孩子打了他们,我忙上前问究竟是谁打的,并立即找来了打人的那两个男生。投诉的那两个同学一边哭一边在描述事情的经过,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别班两个孩子在操场先抢占了一块“地盘”玩游戏,后来跑走到别处玩了,我班的两个孩子以为是那里没人,就一起在那块“地盘”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别班的那两个同学又回到了这块“地盘”,发现“地盘”已被我班两个孩子抢占了,于是四个孩子吵了起来,最终四个人动手打了起来,由于我班孩子比较健壮,他们班的孩子打输了,于是来告状了。

Z老师在听到他们班孩子说是他们先在那块地方玩,后来我班孩子去占领那块地方还故意捣乱,又听我班一个孩子说根本没看到他们班的两个孩子在那儿玩,是我们班的孩子先在那儿玩是他们班的两个同学来占领的,在没有弄清事情真实经过时就一口认定是我班孩子在说谎、在狡辩,不由分说拿起办公桌上的尺子就打我班孩子,打在两个孩子的手掌上啪啪作响。在旁的我很不是滋味,心里在嘀咕:是我班的孩子,要教育也是先交给我这个班主任教育,凭什么要如此狠心地打才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当时心里很难受,看着自己班的孩子眼泪直往下流,孩子不停地在辩解自己没有说谎,说自己当时是没有看到他们班两个孩子在那块地方玩。在得到如此重罚时还在为自己辩解,我非常相信孩子此时是没有说谎话的,按照我的理解,如果孩子是在说谎,孩子的眼神不会如此清澈,孩子不会哭得如此委屈。打在孩子的手心却疼在了我的心上。虽然对打孩子的行为非常不满,但也无计可施,碍于同事的情面而无法“撕下脸皮”当面制止他的行为。接下来,我不敢转过头去看那被同事打得红红的稚嫩的手,不敢去看自己班孩子那受委屈的眼睛,只在一旁心里暗自感叹为何有如此凶的老师?为何要如此对待这些不太懂事的只读二年级的孩子?时间在这一刻似乎显得格外的漫长,好不容易终于停了,同事随意批评了他们班上的孩子后就打发他们回教室了。

我班两个孩子被我留了下来,孩子来到我身边,就像受委屈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哭得更厉害。我不停地为孩子擦眼泪不停地跟孩子说:“老师相信你们没有说谎,是当时你们没有发现他们在那玩,是以为那个地方没有小朋友在玩,所以你们就占领了那地方。”为了缓和学生的情绪,我换了一个角度来跟孩子们讨论刚才那个话题。“其实有没有学生在那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要学会怎样与同学如何相处、如何交往。如果是他们先占领了地方,你们可以以商量的方式征求他们的同意后一起玩游戏,如果他们不同意也可以选择离开换一个地方玩。如果有同学说了些难听的话,没关系我们原谅他,我们不和他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我们动手打了别人,就是有千万种理由都说不清了。”孩子在一旁不停点点头,我相信他们是真的明白了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要怎么做。我也让孩子说说通过此事你们明白了些什么?孩子此时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像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那样大声地对我说:“以后遇到事情要和气一点,不要与同学争吵,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要告诉老师,不要动手打人。”我接着补充了一句,如果是别人惹了自己也没关系,我们原谅他,终究他会明白会理解你的大度的,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朋友呢,多一个朋友你就多一份快乐。我摸着孩子的手问:疼不疼?此时的孩子显得异常的懂事,说不疼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随后我叫他们回教室去上课,看着他们离去时欢快的表情,我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感觉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很快就忘记了先前的伤痛,但我有一种触及心底的无奈感,自己在场都保护不了自己班的孩子。一整天这件事都在困扰着我,内心非常矛盾,一边在不断自责:为何没有制止这种事件的发生?为何没有叫停这种行为?为何没有替孩子解释?只因顾及同事的面子、怕得罪同事,却忍心去面对自己班的孩子受罚。同时又一边在安慰自己:作为老师本身没有权利去管同事的行为,即使要指出这位同事的不对,也应由学校领导指出会比较妥当,如果因我出面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而影响与这位同事的关系,造成以后工作的不配合会得不偿失呢。两种想法此起彼伏、针锋相对,使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焦灼状态。

下班后回到家,我把整个事件及自己的矛盾讲给先生听时,他非常激动地对我说:你连自己班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如果我是家长我对你这个班主任是不满的,孩子交给了你,孩子在你眼皮底下受到伤害,难道你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没有责任?先生很为孩子喊冤,好像是作为那孩子的家长在对我进行斥责。我知道先生是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当时的我却只是在为自己不影响同事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你连自己班的孩子都保护不了,你当什么班主任?还说要做优秀的班主任?”先生的那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连自己班孩子都没有保护好,还能是孩子眼中的好班主任吗?还经常说自己班上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呢。先生再次反问我:如果当时那个孩子是你女儿你会这样忍心看你同事如此狠心打她吗?我在一边默默无语,意识到今天的想法是错误的,进行导致了自己的做法是那样的荒唐。对待整个事件,出于一种自私的想法,为自己找了一个不与同事发生冲突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与借口。我的自私,成为孩子受伤害的助燃剂。(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谭老师)

人物介绍 | PROFILE

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致力推动创造教师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观课议课变革实践,慕课“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国大学 MOOOC”上线, 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 专家”。“观课议课”的实践和主张在《人民教育》刊发,2010 年第 9 期列为“《人民教育》创刊 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 33 件)。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在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24 本著作。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陈大伟个人微信公众号,作者:陈大伟,文章刊于《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2年6期,原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学生》。以上图文有部分删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址:大伟分享 https://mxgxt.com/news/view/915246

相关内容

分享一张图片,感受碧苍王的雄伟气势吧!赵丽颖风范 沈璃
卓伟夸奖大S明星范,分享张雨绮和汪小菲分手往事,引得网友热议
赵继伟发博回顾全明星之旅,感恩与分享并存
张馨予分享近照,寇振海与12岁儿子同框,成龙曾志伟聚会共唱朋友
陈伟霆分享拍太阳星辰时的感受,因为一直沉浸在这部戏的情绪里面…
特写:“很珍惜、不享受”——林丹再胜李宗伟
赵继伟谈全明星:过程很重要 享受和大家相处的时间
CBA榜样情侣!赵继伟的妻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赢得总冠军的照片!
于和伟倒大霉?曝潜规则隆妮,粉丝:演了一辈子戏就不能享受享受
那大家评评,她俩谁更出众 片段分享 分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