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中的关系户有多强?等级分类大公开
大家总说,“有关系就能一路顺风”。
在央国企,这句话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表面上,央国企里讲规矩、重制度,但细看下去,潜藏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关系户文化”。
权力交错编织出一个隐形网络,把人分成不同等级,有些人一路畅通,有些人却步步维艰。
我们就来看看,这种“关系户”现象在央国企内部是怎么运作的。
其实,在央国企的关系户文化里,并不是所有关系户都一样的“待遇”,他们是分层的。具体来说,大概能分成这么几个级别:
最底层:一次性饭票
最底层的关系户,只是打通了最基础的关系,像一次性的饭票。
他们靠着一份“关系”好不容易进了单位,能分到些许资源,但也就这一次了。
日常的升职加薪、培训机会什么的,几乎轮不到他们。
这类关系户,说白了也就比那些“单打独斗”的普通员工多了一个起步优势。
中间层:部门级“优待”
再上一个层次,就是那些和部门一把手沾点边的关系户。
他们在单位里能享受一定的“优待”,比如工作上能少操点心,考核评定也相对宽松一些。
但这种关系毕竟不是高层的,只在本部门吃得开,跨部门就没什么面子了。
所以他们只能算是“半个关系户”,有时候该干的活还是要自己扛。
高层关系户:企业管理层的“圈内人”
接下来就是企业高管层的关系户了。
和前两级不同,这些人往往和公司高管有更深的关系,特权自然不言而喻。
不仅在部门内部,甚至在跨部门合作、资源分配中,都占据优势。
他们不用费力争取资源,资源自己就“送上门”。
这一层关系户几乎不用担心考核晋升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张保护伞,免去很多本应有的考验。
最顶层:“皇亲国戚”般的待遇
最后,是最顶层的关系户。
他们和企业的最高领导有血缘、亲戚或长期关系,基本上有点“皇亲国戚”的意思。
这类人几乎不受任何规则约束,任何资源都是优先满足。
这种顶层关系户的存在,使得央国企内部形成了一个“关系王国”,让人既羡慕又无奈。
关系户等级背后的逻辑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关系户会分等级?
答案很简单——靠关系获得的权力取决于“权力中心”的距离,离领导越近,得到的资源越多、待遇越高。
底层的关系户,可能也有关系,但和顶层领导没什么交情,只能在边缘获得些许便利。
而那些高层的关系户,和核心权力圈离得很近,自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取各种特权和资源。
体制决定了关系户的生存
关系户的存在,实际上不仅是人性的问题,还和央国企的体制息息相关。
央国企的大部分管理,奉行“向上负责”的原则,领导们更在意如何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而非认真关注下属的实际需求。
这种“向上负责”的氛围导致了内部对关系的默许和妥协,大家都知道,一些岗位和资源并不是分配给能力最强的,而是给了那些“有背景”的人。
即便在近年来,央国企大力倡导改革和反腐,这种现象并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为隐蔽。
领导们在公开场合极力宣扬公平透明,但私下里,关系户依然横行,只是手段更高明、关系更隐秘。
这种“面子和里子”的脱节,让央国企的反腐改革难以真正落实,根深蒂固的关系户文化依然存在。
关系户文化的后果
说到这儿,不得不谈谈关系户文化对央国企的影响。
首先,它打击了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一个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环境下,有能力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其次,关系户的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很多有发展潜力的岗位被关系户占据,而真正需要这些机会的人却被排挤在外。
最后,关系户文化抹杀了创新。
关系户们不需要在企业内部推动创新和改革,他们只关心保住自己的位置,甚至会对改革表现出抗拒。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央国企的关系户文化究竟还能撑多久?
这种依赖权力和关系的隐形文化,会让央国企的未来何去何从?
关系户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会一夜消失。
或许,只有当这个体制真正实现“向下负责”时,央国企才能迎来一个更加公平、充满活力的明天。
#智启新篇计划#
网址:央国企中的关系户有多强?等级分类大公开 https://mxgxt.com/news/view/903426
相关内容
一文带你了解国央企有哪几种关系户!国央企职场,如何和关系户相处?
国企里,关系户的4个等级,你知道吗?
赣中南六大明星企业升级为央企,赣州、抚州等地业界格局重塑!
“出资人依法调控+企业自主分配”——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
央企二级子公司的级别和地位:重要概念和定位分析
中央上收川西成都乐山绵阳峨眉山等6大明星企业,从此川企变央企
中央上收广东粤北梅州河源韶关云浮6大明星企业,从此粤企变央企
如何增强央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回应国资央企热点问题
中央上收陕北榆林延安铜川神木靖边6大明星企业,从此陕企变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