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网红、当明星、玩电竞,小学生的理想不再是科学家
在90年代以及世纪之初,如果你要问一个小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当科学家”几乎是大家公认的“标准答案”,也是普及度最高的一个理想。笔者在学前班(当时农村没有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每个同学说说长大以后的理想。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说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还有人说长大要开飞机,有的说要考大学,有的说当警察,总之那节课堂上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我就比较悲催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彼时家里在镇上开着一个小商店,于是轮到我的时候站起来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想开小卖部......”话音刚落,老师笑的前仰后合,同学们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因为老师的婆婆也开着一家商店,就在我家旁边,我的这个“伟大理想”还在镇广场商铺间广为传诵,一时沦为笑谈。时过境迁,虽然我开小卖部的理想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但在新零售概念大火的今天,以后真的会走上这条路也未可知。
与90年代相比,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孩子的理想也在跟着时代改变。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项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当科学家)的学生比例仅为16.8%,而美国的占比为38%,我们甚至还远远低于该组织的平均值24.5%。央视记者曾就“长大后想做什么”的问题随机采访了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一个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以外,其它的都与科研无关,而是明星、企业家、咖啡师等等。可见“当科学家”这个曾经是大部分孩子的梦想,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少。
再来看看另外一些数据,中科院曾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未来理想的调查,在9个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当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居倒数第三,倒数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农民和工人,“科学家”几乎要被沦为“最不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13年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愿意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有52.5%,中学生降到了47.5%,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当科学家的念头会逐渐发生改变。智联招聘也做过一项调查,职业人员中希望成为技术专家的人里,女性仅有3%,男性也只有7%,可见进入职场以后再谈理想,还梦想着成为专家的几乎要没有了。
那么现在孩子的梦想都变成什么了呢?与此相对的另一个调查数据或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这几天各地艺考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今年的艺考完全发扬了“车牌摇号”的精神,竞争相当惨烈。我们先看北京,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计划招生703人,而报名总人数为30311人,比去年增加了8233人,增幅高达40%。其中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导演三个专业最是火热,报录比分别是327:1、144:1、134:1。再来看看南京,南京艺术学院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2300人,而报考人次直逼9万人,平均录取率仅为2.26%。竞争最残酷的是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考录比为424:1。南京影视学院导演专业计划招12个人,报名人数为5000多,同样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景象。最后来看看上海,今年上海戏剧学院网上报名的考生人数从去年的21872人暴增到30929人,增长了近9000人。最热门的还是表演系,6317人争夺50个名额。
由此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理想变成了当演员和当导演,不过这并不算完,还有一个专业也日趋热门,火爆程度让人不敢相信,那就是电子竞技。你可能会说电子竞技不是玩儿游戏吗?这也要搬到校园里去学习吗?老师不是严禁我们进网吧吗?那是以前,随着电子竞技越来越走向职业化,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不少学校已经堂而皇之的开设了电子竞技专业课程并开始招生。当然,这些专业在课堂上除了教你怎么打怪抢水晶之外,还有赛事运营、用户体验、游戏研发等等专业的东西要学。山东潍坊的小王就报考了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电竞专业,当2月28日到济南艺术学校参加考试时发现,虽然学校只招90人,但他的考号已经排到了200多,现场的学生更是人山人海,让他感觉压力山大。他同时还报考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电子竞技方向)专业,报考人数高达670多人。
越来越多的少年不再眷恋“科学家”这一崇高理想,反而对表演和电竞趋之若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笔者以为不能归罪于某个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环境来说,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以前我们高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几乎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事儿干,现在则不同了,第三产业百花争艳。另一方面,有了电视、电脑、手机和互联网,小学生接触社会信息要比我们那时候早的多,信息面也广泛的多,而这些信息载体中充斥了太多演员娱乐消息,明星们的高片酬以及光鲜亮丽的形象和生活,对于价值观尚未确立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把他们拽过去。再者,科学研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可能都认为科学家的回报率很低,介绍一个科学家时会习惯性的突出他的勤奋,穷毕生精力云云,而展示一个演员的时候则更多的是星光灿烂的场景。明星过的好,科学家过的苦,这是媒体不觉中给我们灌输的概念,大多数孩子自然会选择光鲜好过的生活,却不知科学家的历史贡献往往可同日月争辉。或许,家长和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小时候最希望家长和老师带我们去博物馆和科技馆,因为一般孩子都对科学存在天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而现在很多老师在应试的压力下会告诉你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高收入的工作,家长就更不必说了,有多少家长周末只顾捧着手机刷了?
那这样的变化到底是不是好事儿呢?也许现在小孩子的理想更客观更实际一些,因为虽然我们小时候全班大部分人都喊着要当科学家,但实际上恰恰是大部分人当不了科学家。也许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的理想不切实际,才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时一大波人活在迷茫当中,如果我们小时候确立一个实际点儿的理想就好了。但如果孩子们奔着当网红、当明星、当电竞解说去了,这不免又让“老一辈”深感忧心忡忡。
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到现在仍不过时。“少年强则中国强”,还是希望我们“大人”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当科学家”成为更多孩子心目中崇高而伟大的理想。
网址:做网红、当明星、玩电竞,小学生的理想不再是科学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903005
相关内容
学生“理想职业调研”:从想当科学家,变成网红明星,值得深思科学网—科学家与明星
现在年轻人想当网红做明星?其实这是伪成功学
从老师、科学家到明星、网红:我们梦想的变迁与社会发展
科学家徐颖:我们担心孩子长大后都想去当明星当偶像,而不是科学家丨青年100五四特辑
李易峰致敬科学家,他小时候是想当科学家,结果怎么成了明星
央视:电竞专业迎50万人才!学生,想做主播 QG:电竞并非打游戏
有一本明星当科学家的小说是什么
把英雄烈士、科学家当做攻讦娱乐明星的工具人算哪门子尊重?
为什么科学家不如娱乐明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