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申公豹:从刻板反派到立体角色的蜕变
申公豹在电影中的形象初印象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申公豹一出场便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他那豹子精出身的独特设定,在外貌上有着鲜明体现。脸部轮廓线条硬朗,眼眶深陷,一双眼睛仿若藏着无尽的幽光,透着神秘与狡黠;鼻子高挺且鼻翼较宽,配合上一张略显宽厚的嘴巴,让他的面部多了几分野性,与常见的仙风道骨的仙人形象大相径庭 。再看他的发型,一头白发肆意张扬,仿佛是在无声地宣泄着他内心的不羁与对命运的抗争。身着一袭黑袍,上面绣着奇异的暗纹,行走间黑袍随风飘动,更添几分神秘与冷峻。
而他的口吃设定,更是为这个角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原本气势汹汹的话语,从他口中说出却变得磕磕绊绊,比如那句 “我,我,我是申公豹”,本应是自我介绍时的干脆利落,却因口吃变得诙谐有趣。这一设定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时常能引发观众的笑声,缓解了影片的部分紧张氛围。但细细品味,这口吃背后却藏着他的心酸过往。因为妖族出身,他在仙界受尽歧视,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这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从口吃这一细节中得以体现 。正是这些外貌特征与独特的口吃设定,共同勾勒出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印象深刻的申公豹形象,让观众对他充满好奇,迫不及待想要探寻他背后的故事。
被偏见裹挟的挣扎灵魂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世界设定里,仙神世界等级森严,妖族出身的申公豹从踏入修仙界的那一刻起,就被贴上了 “异类” 的标签,遭受着来自各方的歧视。他和太乙真人同为元始天尊门下弟子,可待遇却天差地别。太乙真人白白胖胖,性格憨态可掬,备受师父器重,得到了诸多法宝,还获得了收哪吒为徒这样的美差,可谓是风光无限。而申公豹呢,空有一身高强法力,却始终被边缘化。在各种重要场合,他都只能默默站在角落,看着那些资质平平却出身正统的仙人接受众人的赞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仿佛如尘埃般被忽视 。
这种长期遭受的不公平对待,在申公豹心中种下了愤懑的种子。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加努力,可仅仅因为妖族身份,就被剥夺了应有的机会和尊重。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出身、外貌、学历等因素,即便能力出众,也会在求职、晋升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申公豹的遭遇正是这种现实困境的映射,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情。他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怒,如同压抑在心底的火山,时刻都有喷发的可能。
终于,这种愤懑推动他做出了一系列偏激行为。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打破他人对妖族的成见,他暗中策划抢夺灵珠 。他觉得只要自己的徒弟敖丙能凭借灵珠的力量成为拯救苍生的英雄,就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妖族的实力,从而改变自己和妖族的命运。在他看来,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哪怕这条道路布满荆棘,充满了危险和罪恶,他也义无反顾。他蛊惑敖丙水淹陈塘关,试图制造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以此来凸显敖丙的能力和功绩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行为逐渐失控,变得不择手段,一步步走向了所谓 “反派” 的深渊。但从他的角度去看,他不过是一个被命运逼到绝境的可怜人,在黑暗中拼命挣扎,试图抓住那一丝改变命运的希望,只是他选择的方式太过极端,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长与救赎之路
随着剧情的推进,申公豹的人物弧光逐渐展现,他开始踏上成长与救赎之路,从单纯的反派逐渐转变为有血有肉、令人动容的角色。在得知哪吒父亲断臂、弟弟中箭咽气,陈塘关遭遇灭顶之灾时,申公豹并未被仇恨冲昏头脑。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判断力,迅速找出了幕后黑手并非表面上的东海龙王,而是仙族之人无量仙翁 。这个发现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立场和所做的一切,也成为了他人生转折的关键节点。
当哪吒等人面临生死危机时,申公豹挺身而出,选择帮助哪吒。在陈塘关面临被水淹的紧急关头,他不顾自身安危,运用自己的法术和智慧,与哪吒并肩作战,共同对抗龙族和其他邪恶势力 。他不再是那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申公豹,而是为了守护正义、守护陈塘关百姓,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和执念。在与哪吒的合作过程中,他看到了哪吒身上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精神,这些品质也感染着他,让他逐渐找回了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义。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申公豹为了保护李靖夫妇,独自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明知自己可能不是对手,但依然没有退缩,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他的这一行为,彻底颠覆了观众对他之前的认知,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成长和蜕变。曾经那个被偏见裹挟、满心愤懑的申公豹,如今已经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完成了自我救赎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出身卑微,即使曾经犯错,也依然有机会改变自己,追求正义和光明,这种成长与救赎的故事,让申公豹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让观众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神话传说中的申公豹
在传统神话传说里,申公豹是明朝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身为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弟子,与姜子牙、南极仙翁同为阐教同门 。他随身佩戴着一把宝剑,拥有法宝开天珠,坐骑是威风凛凛的白额虎,光是这般装备,就透着一股不凡的气势。
申公豹修道几千年,法术颇为精深,炼就了五行真妙诀,能够移山倒海、降龙伏虎、跨鹤乘鸾,实力不容小觑。但他的性格却与他的法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狂妄自大,自认为修行多年,能力超凡,对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见了师兄姜子牙也直呼其名,毫无尊敬之意 。同时,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敏感多疑。在封神故事中,他的行为几乎都围绕着与姜子牙作对展开。
姜子牙拿到封神榜下山前,申公豹就试图蛊惑他,想用飞头幻术展示自己道法高强,劝说姜子牙跟随他保纣灭周,甚至想让姜子牙烧毁封神榜 。在这个过程中,南极仙翁识破了他的阴谋,派白鹤童子衔走了他悬于半空的头颅,差点让他丢了性命。后来在姜子牙的求情下,他才得以捡回性命。可头颅归位后,他不但不感激姜子牙,反而认为是姜子牙与南极仙翁合谋害他,立马变脸,向姜子牙放出狠话,扬言要让西岐顷刻成血海,白骨积如山 。
离开昆仑山后,申公豹四处游说,先后挑唆了二十三人助纣为虐,帮助纣王攻打西岐,其中既有阐教的土行孙、殷郊、殷洪、羽翼仙,也有截教的金鳌岛十位天君、三霄娘娘、菡芝仙、彩云仙子、吕岳、罗宣、刘环、马元等众多能人异士 。他凭借着自己的如簧巧舌,利用这些人的弱点和心理,成功将他们拉到了自己的阵营。比如他说服金鳌岛道人摆成十绝阵发难姜子牙,姚斌用落魂阵施法使姜子牙魂魄离体,险些丧命;怂恿云霄三姐妹为赵公明报仇,摆下 “黄河阵”;利诱土行孙下山,盗走其师父惧留孙的困仙绳;游说吕岳助苏护,在西岐城水源投毒,让全城百姓染病 。他的这些行为,给姜子牙和西岐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也让他成为了封神故事中典型的反面人物。最终,申公豹被元始天尊罚去以身体塞了北海眼,封神时,受封为 “东海分水将军”,算是有了一个别样的结局。
两者差异大揭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申公豹和神话传说中的申公豹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在就来深入剖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
从性格方面来看,电影中的申公豹尽管前期因长期遭受歧视而心怀愤懑、行事偏激,但他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善良的一面,并且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能够完成自我救赎,走向正义,展现出坚韧、勇敢且富有担当的性格特点 。而神话传说中的申公豹,性格则较为单一,主要体现为狂妄自大、心胸狭窄和睚眦必报,他似乎从始至终都坚定地站在邪恶的一方,不断给姜子牙等人制造麻烦,几乎没有展现出善良和正面的性格特质 。
在行为动机上,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电影里申公豹的所作所为,无论是抢夺灵珠,还是后来帮助哪吒,其核心动机都是为了打破命运的不公,改变自己和妖族被歧视的命运,他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抗争和对正义的最终追求 。神话传说中的申公豹,行为动机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嫉妒和对姜子牙的敌意,他四处挑唆他人与姜子牙作对,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让姜子牙的封神大业受阻,并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
人物结局同样大相径庭。电影中申公豹完成了从 “反派” 到英雄的转变,他在与哪吒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虽然影片没有明确他最终的结局,但他的成长和救赎之路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相信他会在未来继续追求正义 。在神话传说里,申公豹最终被元始天尊罚去塞北海眼,即便封神时被封为 “东海分水将军”,但这个结局更多是一种惩罚后的安置,他始终没有摆脱被惩罚的命运,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
这些差异的背后,是电影创作者为了使故事更加丰满、深刻,以及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而进行的大胆改编。通过这种改编,电影中的申公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形象,而是成为了一个具有复杂人性和深刻内涵的角色,让观众能够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引发对命运、偏见、正义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这种改编不仅赋予了经典神话角色新的生命力,也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所产生的奇妙火花 。
申公豹角色改编的意义
电影对申公豹这一角色的改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剧情丰富度来看,电影中申公豹复杂的人物设定和成长历程,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波折和看点。他不再是简单的推动剧情发展的反派工具人,而是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故事线和动机。他与哪吒之间从对立到合作的关系转变,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层次和深度,让整个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
在引发观众共鸣方面,申公豹的遭遇和内心挣扎极易触动观众的心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被他人误解、歧视,或者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遭遇不公平对待 。申公豹被偏见束缚,却努力反抗命运的形象,让观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使观众更加投入地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世界中 。
从主题传达角度而言,申公豹的角色改编对影片反偏见主题的呈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与偏见作斗争,无论是来自仙界的歧视,还是周围人对他的误解,都让他饱尝了被偏见对待的痛苦 。通过他的故事,影片深刻地揭示了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这一主题,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偏见现象进行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打破这些偏见,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人 。申公豹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也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号:即使身处困境,被偏见包围,也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走向光明,实现自我价值 。
#申公豹#
网址:《哪吒之魔童闹海》申公豹:从刻板反派到立体角色的蜕变 https://mxgxt.com/news/view/888508
相关内容
《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妖界打工人”申公豹,凭什么成了顶流?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没人会不喜欢申公豹!
150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奇迹背后的营销密码
哪吒2:难怪申小豹被称为薛定谔的豹,你看他三次出场的意义何在
意难平!《哪吒2》里的申小豹,藏着多少人的心酸
哪吒2纪录片揭秘:创造申小豹是受观众启发,一个镜头渲染200小时
申小豹
《哪吒2之魔童闹海》全删减版!
《哪吒2之憋佬仔闹海》
申公豹真男人:面对父亲断臂,弟弟惨死指认哪吒,还能分析出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