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陈祥榕19岁牺牲,姐姐继承遗志参军报国,妈妈一句话让人破防

发布时间:2025-04-28 17:20

世人皆知边防战士陈祥榕年仅19岁就为国捐躯,却鲜有人知他的背后还有一段动人至深的手足情。2020年6月,这个刚刚成年的少年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当噩耗传来,他的姐姐没有沉溺于悲痛,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更令人动容的是,失去爱子的母亲面对前来慰问的战友们,没有哭诉,没有抱怨,只是轻声问了一句话。这句看似普通的问话,却让在场所有人泪流满面。这个英雄家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母亲那句让人破防的话,又道出了怎样的心声?

一、少年英雄的成长轨迹

陈祥榕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当他刚满周岁时,父亲因病离世,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张秀珍独自扛起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既当爹又当妈。

为了维持生计,张秀珍在村里打零工,有时到工地搬砖,有时到田里插秧。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干活,直到天黑才回家。姐姐陈玉珍比陈祥榕大六岁,从小就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放学后,她要先给弟弟做饭,辅导功课,再做自己的作业。

在长乐区松下村,陈祥榕家的房子是村里最破旧的。瓦房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天就到处漏水。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但即便生活艰难,母亲也从不向亲戚借钱。她总说:"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学习。"省吃俭用供两个孩子读书。

在母亲和姐姐的支持下,陈祥榕从小就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懂事。村里的邻居经常看到,他放学后会主动帮母亲干农活。有时是给菜地除草,有时是帮忙收割稻子。暑假里,他还会跟着母亲去建筑工地打工,为家里多赚些钱。

上初中时,陈祥榕就读于长乐区第六中学。学校离家有十多里路,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但他从不抱怨,反而经常安慰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能照顾你了。"在校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2016年,陈祥榕考入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专业。在校三年,他刻苦学习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阅兵仪式,他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渐渐地,参军报国的志向在他心中扎根。

2019年秋天,陈祥榕向母亲表达了参军入伍的想法。起初,母亲有些担心,但看到儿子坚定的眼神,还是支持了他的选择。在征兵体检时,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项测试。同年12月,陈祥榕正式入伍,被分配到西南边陲的某边防部队。

临行前夜,母亲煮了一碗长寿面。看着儿子穿上崭新的军装,她既骄傲又不舍。陈祥榕对母亲说:"妈妈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做个优秀的军人。"第二天一早,他就踏上了开往部队的火车,开始了他守卫祖国的征程。

二、边关战士的铮铮誓言

入伍后,陈祥榕被分配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边防连队。初到高原,他和其他新兵一样面临着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在适应期间,他从不向连队请假,坚持参加每一项训练科目。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他也和战友们一起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中进行野外训练。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边防连队实施全封闭管理。陈祥榕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连队的消毒防疫工作。每天凌晨4点,他就起床给营区消毒,完成后再参加正常训练。三个月里,他从未间断过这项工作。

4月的一天,连队接到紧急任务,在边境线上加强巡逻力度。陈祥榕所在的班组负责一段最为险峻的巡逻路线。这条路线沿着悬崖峭壁蜿蜒而上,最窄处不足半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在一次巡逻中,陈祥榕发现一处可疑痕迹。经过仔细排查,他们找到了一个非法越境的隐蔽通道。这一发现为边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得到了上级的表扬。此后,他更加细心地观察每一处地形变化,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地形图,为连队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5月底,连队组织军事技能考核。陈祥榕在射击、体能、战术等科目中全部获得优秀成绩。特别是在5000米武装越野中,他不仅完成了规定时间,还帮助同组一位出现高原反应的战友完成了考核。

6月15日这天,连队接到命令,要求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当时正值雨季,山区天气多变,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陈祥榕所在的班组被派往最危险的卡点执勤。

那天凌晨,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陈祥榕和战友们按照既定计划,分成两组在指定区域巡逻。上午10点左右,他们接到报告,有一伙人企图从这个区域非法越境。陈祥榕立即带领小组成员展开搜索。

在一处陡峭的山崖上,他们发现了可疑人员的踪迹。为了不打草惊蛇,陈祥榕决定从另一条路包抄。就在他们穿过一处狭窄山路时,突然遭遇了对方。面对数倍于己的不法分子,陈祥榕没有退缩,而是立即组织战友布防,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在这场不平等的较量中,陈祥榕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当其中一名不法分子企图夺取战友手中的武器时,他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在搏斗过程中,他和对方一起跌落悬崖。虽然战友们第一时间展开救援,但为时已晚。

这个年仅19岁的边防战士,用生命书写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将青春和热血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疆。在牺牲前的最后一刻,他仍然紧紧抱住不法分子,确保了任务的完成。

三、姐姐的特殊选择

消息传到家乡的那一天,陈玉珍正在福州一家工厂上班。厂长把她叫到办公室,和武警部队的同志一起告诉她这个噩耗。陈玉珍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失声痛哭,而是立即请假回家,担心母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回到家中,陈玉珍发现母亲已经从村干部那里得知消息。家门口站满了前来慰问的邻居和亲戚。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张秀珍表现得异常平静,只是一直坐在陈祥榕的房间里,摸着他的旧校服发呆。

两天后,部队派人将陈祥榕的遗物送到家中。一个旧背包里装着他的日记本、一些换洗衣物和几封未寄出的家书。最新的一封信写于牺牲前三天,信中说"妈妈不用担心我,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等我休假回家,一定好好陪您和姐姐。"

在整理弟弟遗物的过程中,陈玉珍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他对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关于边防战士使命的思考。最后一页写着:"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条边境线,更是千家万户的平安。"

2020年7月,在陈祥榕牺牲一个月后,陈玉珍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报名参军。当时她已经27岁,超过了女兵征召的年龄限制。但她多次给征兵办公室写信,请求特殊批准。在信中,她表示希望接替弟弟的位置,继续守护祖国边疆。

这个请求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考虑到特殊情况,经过研究讨论,最终批准了她的申请。9月份,陈玉珍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正式成为一名女兵。在新兵训练中,她虽然年龄比其他人大,但训练刻苦,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

2021年初,陈玉珍被分配到另一个边防连队。虽然不是弟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但同样是在艰苦的高原地区。她主动申请担任通信员,负责连队的通信保障工作。每次执行任务,她都会带着弟弟的照片,仿佛他一直在身边守护。

在部队期间,陈玉珍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通信技术,很快就能独立操作各种通信设备。她还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多项改进通信保障的建议,获得了连队表彰。每到假期,她就把津贴寄回家给母亲,只给自己留够基本生活费。

2022年春节前夕,陈玉珍获得了立功表彰。在表彰大会上,她说:"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着我的弟弟陈祥榕。守卫边疆的岗位虽然艰苦,但越是艰苦,越要坚守。这是我们家的传统,也是对弟弟最好的纪念。"

在部队这段时间,陈玉珍经常给母亲写信,详细讲述自己在部队的见闻和成长。每次写信,她都会特意多写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希望能给母亲带来一些欣慰。信中常常提到:"妈妈,我现在特别理解祥榕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无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四、母亲那句让人落泪的话

2020年6月底,陈祥榕所在部队的领导和战友们专程来到松下村,看望张秀珍。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张秀珍刚从田里回来,衣服上还沾着泥土。面对前来慰问的战友们,她擦了擦手,请大家进屋坐。

屋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陈祥榕的军装照。张秀珍端来了自家种的茶叶,一边给大家倒茶,一边询问儿子在部队的表现。战友们讲述了陈祥榕在部队的点点滴滴:他如何帮助其他战士适应高原环境,如何在训练中勇争第一,以及牺牲前那场激烈的搏斗。

听完战友们的叙述,张秀珍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问了一句:"他走的时候,痛不痛苦?"这句朴实的问话,瞬间让在场所有人红了眼眶。一位老连长哽咽着说:"阿姨,祥榕走得很快,没有受罪。"

这次探访之后,部队专门派人定期来看望张秀珍。每逢节假日,都会有战士来到这个小山村,帮她干农活、修缮房屋。2021年春节前,部队官兵自发捐款,要给张秀珍家修建新房。但她坚决婉拒了,只同意让战士们帮忙修补了屋顶的漏洞。

张秀珍仍然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邻居们劝她歇一歇,她总是说:"地里的活不等人。"但细心的乡亲们发现,她经常会在儿子曾经的房间里坐很久,有时还会把儿子的军装取出来,一件件地摸着、叠着。

2021年夏天,当地一所小学邀请张秀珍去给学生们讲述陈祥榕的事迹。面对孩子们,她讲得很少,只说:"他从小就想当兵,保家卫国。现在,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讲完后,她默默地擦了擦眼角。

2022年春节,部队特意邀请张秀珍去边防连队过年。这是她第一次走出福建,来到儿子牺牲的地方。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哨所前,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她长久地凝视着远方。一位战士问她累不累,要不要休息。她摇摇头说:"不累,我想多看看祥榕站岗执勤的地方。"

在连队食堂,张秀珍看到墙上挂着儿子的照片。照片上的陈祥榕穿着戎装,笑容灿烂。她走过去,轻轻抚摸着照片,对身边的战士说:"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临走时,她特意去了儿子生前住过的宿舍,在床铺前站了很久。

回到家乡后,张秀珍开始在自家的菜地里种上了各种蔬菜。每当有战士来探望,她总会让他们带些自家种的蔬菜回连队。她说:"这些菜是我自己种的,干净放心,让战士们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2023年端午节,张秀珍包了几百个粽子,让探望的战士带回连队。包粽子时,她总会不自觉地多包一些陈祥榕生前最爱吃的蛋黄肉粽。邻居们看在眼里,都默默地帮她择粽叶、煮粽子,没有人说什么,但大家都知道这位母亲的心意。

五、家乡人民的深切怀念

松下村的村口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陈祥榕的事迹。这块石碑是村民自发筹资建立的,每逢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总会有村民自发前来献花。石碑前的空地上,村民们种植了一片向日葵,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2021年开始,松下村小学将陈祥榕的故事编入校本教材。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组织一次"祥榕班会",请村里的老人讲述陈祥榕从小到大的故事。村里的孩子们还自发组织了"祥榕小队",专门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陈祥榕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祥榕事迹展览室"。展室里除了陈祥榕的遗物,还收藏着他的手稿、照片和获得的荣誉证书。村民们经常带着外地来的亲友参观这里,向他们讲述这位年轻战士的故事。

2022年春,村里的年轻人自发组织了一个"祥榕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军烈属,帮助村里的老人修缮房屋,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服务队的队徽是一朵向日葵,象征着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精神。

松下村的老支书回忆说,陈祥榕小时候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干活。有一次,村里一位老人家的屋顶漏雨,陈祥榕放学后主动帮忙修补,直到天黑才回家。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传承着这种互助精神,经常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

村里的邮递员老张说,每逢节假日,总会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明信片和信件。这些信件的收件人都是陈祥榕,寄信人大多是被他的事迹感动的人。这些信件都被整理保存在展览室里,成为了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2023年,松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在表彰大会上,村支书说:"是陈祥榕用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的村子变得更好。"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村里还开辟了一条"祥榕小径",这是陈祥榕当年上学必经的山路。现在,这条小径两旁种满了花草,成为村民晨练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到春天,小径两旁的杜鹃花盛开,格外美丽。

在村口的小广场上,每天傍晚都会有村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有时是广场舞,有时是民歌演唱,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首由村民自编的歌谣《祥榕之歌》。歌词朴实无华,讲述着这位普通军人的动人故事。

2024年初,村里建立了一个"祥榕图书室",收藏了大量军事、历史类书籍,专门供村里的青少年阅读学习。图书室的墙上挂着陈祥榕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每到周末,这里总是坐满了看书的孩子。

松下村的变化,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村道更加整洁,房屋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每当有外地游客来访,村民们总会主动介绍:"我们村里有个好后生,叫陈祥榕......"

网址:英雄陈祥榕19岁牺牲,姐姐继承遗志参军报国,妈妈一句话让人破防 https://mxgxt.com/news/view/878718

相关内容

00后战士陈祥榕牺牲后,姐姐放弃律师职业,继承弟弟遗志继续前行
戍边战士陈祥榕牺牲后,姐姐放弃专职律师,考入军队文职继续前行
陈祥榕的姐姐投身军营!续写“清澈的爱”
19岁的陈祥榕牺牲后,母亲只想知道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今天是陈祥榕20岁生日
英雄回家丨陈祥榕,你的名字
一等功臣陈祥榕烈士,姐姐辞去律师工作携笔从戎,延续弟弟遗志
陈祥榕,22岁生日快乐!
续写“清澈的爱”烈士陈祥榕的姐姐投身军营
每日热门:谈到陈祥榕生前战斗的这个细节,姐姐哽咽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