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病人的16%左右,在女性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一位。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我国尚不属于乳腺癌高发区,但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20年来持续上升,居于女性癌症发病的首位,占女性癌症发病率近20%。
经常出入社区参加乳腺癌科普活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柳光宇教授,常会对市民提到“精准”这个词。“精准肿瘤学是‘战胜癌症的最佳新武器’。”柳光宇说,精准理念引导提升了乳腺癌的治疗水平。
柳光宇说,虽然乳腺癌不是一个凶险的“杀手”,但面对庞大的病患群体,应以新的视野和活力致力于提高治愈率,延长病患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超过90%。1894年美国一名医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乳腺癌根治术,由此奠定了手术治疗的核心地位。之后,医生为了控制乳腺癌的局部病变的转移风险,做手术时还要加做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有的再加做内乳淋巴结清扫,这两个手术分别称作超根治术和扩大超根治术。它们虽能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但存在创伤大、患者痛苦及影响生活质量的缺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良根治术方案逐步完善。随着科研发展和临床实践丰富,随访数据显示,在运用现代综合治疗的措施下,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手术在患者总的生存率和转移率方面并没有差异。在乳腺癌治疗理念上已达成共识,在确保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缩小手术切除范围,保留功能,注重美容,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外观,是乳腺外科发展的主要趋势。柳光宇说,乳腺癌治疗的目标是“用最小的治疗代价取得最好的生存获益”。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坚守,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保乳、整形手术量占手术总数的40%-50%,同时,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一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柳光宇认为,拥有临床经验的医生积极参与药物的研究,对于精准治疗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实施精准治疗方案,需要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获得患者及癌症的详细信息,来确定患者的癌症类型,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使靶向治疗与癌细胞的特定生物学特征更好地匹配。近些年来,在医生与制药企业、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应用于乳腺癌的基因检测试剂,化疗、靶向、生物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的新方案层出不穷,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新措施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变患者预后,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有着明显效果。
“好的医学不只是锋利的刀、高超的技术,还要有对患者痛苦、焦虑的感知和体谅。”柳光宇说,经过不懈努力,如今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不能保证对所有患者都能治愈,相比其他癌症,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更易产生悲观、抑郁、纠结的情绪。医生要谨慎地与患者交谈和倾听,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对沟通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以寻求最佳效果为目标,“医生不仅要尊重她(患者)说出来的意愿,更要洞悉她未说出口的渴望。”
据悉,柳光宇教授项目组研究课题“基于分子分型体系下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治疗策略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已取得较大成果,相关治疗理念写入新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向全国推广。他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诊疗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三阴性乳腺癌诊疗新模式,不断完善分子分型基础上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模式。他们发现的新型疗效相关标志物及分子靶点,有望进一步临床转化成为药物靶点,为传统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线索。(冯亦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