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从“不祥之鸟”到真实益鸟的科普之旅
谈及“不祥之鸟”的称号,乌鸦与猫头鹰常被提及。乌鸦因一身黑色羽毛及食腐习性而闻名,常被与不祥联系在一起。然而,猫头鹰并非如此。它们并非全身漆黑,亦不以腐肉为食,那究竟是何原因让它们背上了“不祥之鸟”的标签?
真实的猫头鹰
究竟是何方神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猫头鹰的奥秘。
“不祥之鸟”猫头鹰
猫头鹰,作为鸮形目的一员,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著称。它们共同拥有圆润的头部和明亮的双眼,这种特征颇似猫的头部,因而得名。全球范围内,已知的猫头鹰种类多达249种,其中我国就拥有32种。这些猫头鹰在体型上差异显著,例如,雕鸮作为其中体型最大的成员,体长可达惊人的90厘米;而姬鸮则是最小的猫头鹰,其平均体长仅为13厘米,与常见的麻雀不相上下。
在我国,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鸟”的说法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称谓,源于古人对猫头鹰的知之甚少,由此产生了种种误解。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剖析这种被误解的鸟类:
首先,谈及习性。多数猫头鹰是夜行性鸟类,它们习惯在夜晚觅食,而人们通常在此时已进入梦乡。这种夜间活动的特性,加之猫头鹰面部在夜晚显得有些恐怖,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然而,动物的习性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猫头鹰之所以选择夜间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避开白天活跃的猛禽和食肉动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夜晚是它们猎物的主要活动时段。
第二:关于“吐球”的误解。在许多民间故事中,猫头鹰被描绘成一种会“修炼”的鸟类,它们在临终之际会从口中吐出一个球状物,被误认为是其修炼的“精华”。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对猫头鹰的一种误解。实际上,猫头鹰吐出的球状物并非在临死前,而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猫头鹰没有牙齿,它们在进食时会将猎物连皮带肉带骨头一同吞下。这些骨头和皮毛对于它们而言难以消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进食后,猫头鹰会将这些难以消化的部分混合在一起,从口中吐出,形成所谓的“吐球”现象。
第三:关于“猫头鹰笑会死人”的说法。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老人们相信,只要听到猫头鹰的“笑声”,就预示着附近将有老人离世。这种说法让老人们心生恐惧,而猫头鹰之所以“笑”,据传是因为它们嗅到了将死之人的气味。然而,这实际上是对猫头鹰的一种误解。虽然鸟类的嗅觉相当敏锐,但它们并不可能闻到不存在或超自然的气味。实际上,人在临终前,其机体并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更不会产生所谓的“将死之人”的气味。
猫头鹰确实会发出一种类似笑声的声音,这种声音在深夜时分尤为令人毛骨悚然。然而,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中国境内生活着32种猫头鹰,它们的叫声各具特色。笔者在农村长大,曾多次亲耳听到猫头鹰的所谓“笑声”,那时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了探寻这种声音的来源,我专门收集了超过50种猫头鹰的正常叫声,最终发现,发出这种“笑声”的猫头鹰正是鬼鸮(Aegolius funereus)。
鬼鸮,这种欧亚大陆上常见的猫头鹰,不仅在我国大江南北广泛分布,更因独特的叫声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冬季,它们会从西北和东北的栖息地迁徙至低海拔的平原地区,那里的猫头鹰“笑声”也变得更为频繁。这种独特的叫声,虽然令人毛骨悚然,却与死亡并无直接联系。然而,由于人们对猫头鹰的了解有限,这种叫声往往被误解为不祥之兆,甚至有人认为猫头鹰能夺取人的“魂魄”。实际上,这种联系纯属无稽之谈,是对猫头鹰及其行为的误解和传言。
真实的猫头鹰
猫头鹰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充满神秘色彩。它们实际上是一类昼伏夜出的鸟类,为了适应夜间的生活方式,这类鸟类进化出了一对硕大的圆眼睛。它们的瞳孔宽大,能有效利用微弱的光线。此外,猫头鹰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几乎全部转化为感光性极强的视杆细胞,赋予了它们在漆黑的夜晚仍能清晰视物的能力。
而且,为了更有效地观察树上的周围环境,猫头鹰进化出了一种非凡的能力:它们的头部能几乎旋转一圈,达到270°的转动范围。这种能力的演化与猫头鹰的双眼位于同一平面且都朝前有关,这种独特的眼睛结构使得它们能更准确地锁定猎物。然而,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观察范围相对较小。相比之下,食草动物的眼睛结构则完全不同。
但猫头鹰的这一头部灵活转动的能力却赋予了它们在原地就能获得近乎全局视角的观察能力。
其次,猫头鹰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老鼠。据统计,一只成年猫头鹰一年内能捕获并吃掉平均超过1000只老鼠。考虑到每只老鼠每年可能消耗约9公斤粮食,这意味着一只猫头鹰实际上每年能为人类保护至少9吨粮食。这一数字还未计入老鼠的高繁殖能力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最后,我们谈谈猫头鹰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爱琴海地区和基督教信仰里,猫头鹰被赋予了“幸运和智慧”的象征意义,这与它被称作“不祥之鸟”的形象截然相反。本质上,猫头鹰只是一种鸟类,它们对人类并无害处,反而因为大量捕杀老鼠而对我们有益。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猫头鹰的有色眼镜,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它们。
网址:猫头鹰:从“不祥之鸟”到真实益鸟的科普之旅 https://mxgxt.com/news/view/873907
相关内容
猫头鹰之谜:从误解到理解的探索一年吃掉1000多吃老鼠的“益鸟”猫头鹰为何会被“妖魔化”?
猫头鹰家族的秘密:从神话神鸟到生态卫士
猫头鹰真的不吉利吗?探索猫头鹰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从误解到科学:猫头鹰与雕鸮的奥秘探究
昼夜节律:猫头鹰、百灵鸟和闹钟
辟谣:猫头鹰临死前会吐出一个“毛球”?这是猫头鹰的“精华”?
猫头鹰科普,原来它有这么多秘密!
猫头鹰的秘密:从生活习性到特殊技能全解读
以前说猫头鹰是“报丧鸟”,为何如今成了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网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