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这首《西江月》,被水浒传直接引用为反诗,内容究竟写了啥?
宋江,生卒于公元1073-1124年,北宋人。古典名著《水浒传》里的主人公,字公明,人称“及时雨”或“孝义黑三郎”,梁山一百单八将头把金交椅,三十六天罡星之首--天魁星。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来历、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准自然也不太高,只有宋江做过郓城县押司,也就是县太爷的笔杆子,文秘出身,因此只有他能吟诗填词。
所以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写到,宋江被刺配江州。一日,他独自一人到浔阳楼吃酒,文中曰:“宋公明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
词曰: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首词确实是宋江所写,宋江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起义前,他受小人陷害,被官府刺面发配江州,而后作了这首《西江月》来抒发心中的感触和愤懑。
到了明末清初,施耐庵便根据他的故事写成小说,而这首词和作者一并纳入小说的情节当中,可谓无缝衔接,也因此宋江再无其他路可走,只得投奔水泊梁山,入火起义。那么这首词为啥被引用为反诗,我们具体来解析一下。
上片,以自己的身世遭遇入笔。“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两句语言通俗易懂,相当于自我介绍。词人说,自己从小就读通经史,受到很多文化的熏陶,长大后亦有谋略和报国之志,这样的人朝廷应该要重视。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这两句词人将自己比作猛虎,虽如此却也只能睡卧于荒丘之外,得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为当时的朝廷是由蔡京、童贯两大奸臣当道,致使朝里朝外,人心涣散,民不聊生。即使自己是猛虎,也只能收敛起锋利的爪牙,以待时机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下片,写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志向。“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由于自己被小人迫害,不幸被官府施以酷刑,并在面颊刺字后,发配江州。
这种酷刑非常不人道,特别是遭人陷害或被冤枉的人,这将是终生抹不掉的耻辱,宋江既是如此。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将词人洗刷屈辱的心声,写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词人一定要去斗争,去除掉朝中的那些奸宦,还朝廷一片清新。最后梁山好汉还真的“血染浔阳江口”。
综上就是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和词人的心境。那么这首词究竟是不是反诗呢?
有人说不是,这是宋江酒后的牢骚话而已,但,我觉得是,主要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潜伏爪牙忍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的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而事实上,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他却是反了朝廷,因此,将此词定为反诗不为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宋江这首《西江月》,被水浒传直接引用为反诗,内容究竟写了啥? https://mxgxt.com/news/view/864898
相关内容
水浒传中,连宋江都被杀了,为何这位梁山好汉,却能官至封疆大吏《水浒传》:宋江为何能得众好汉支持?
历史上,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和《水浒传》究竟有多大悬差?
水浒梁山第一把交椅:及时雨宋江的武功水平究竟如何?
《水浒传》中的人生赢家,不是宋江吴用等首领,而是这三类配角
解密水浒传中公孙胜与宋江是什么关系
《水浒传》此人被梁山众人活剐,并烤其肉吃,宋江对他恨之入骨
《水浒传》的水浒是什么意思?竟然跟黄帝的第16世孙有关!
水浒中,那个被“假宋江”抢去的女人有多惨?
《水浒传》宋江与这三人究竟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