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书记”李能龙:“折腾”出乡村振兴新道路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有这样一个人,常常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他就是象塘村党总支书记李能龙。李能龙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需要拄拐杖,因此,村民们称他为“拐杖书记”。
村民们常说,李能龙是个爱“折腾”的人。从生猪养殖创业到成立德宏州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再到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李能龙带领以残疾人和脱贫户为主的社员们努力创业致富,依托“合作社+电商+直播”的模式,借助新媒体账号“小龙驿站”“农村阿龙”为农产品的销售宣传引流……凭借着一股不怕失败和不怕吃苦的劲头,李能龙“折腾”出了他的新人生。
李能龙在查看向日葵幼苗(12月1日摄)。
“折腾”成为改变的源动力
以前家庭贫困,李能龙从小没少“折腾”。17岁,李能龙外出打工,做过按摩师,干过粉刷匠。因为残疾,他没少受冷眼,但外出的经历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再不学点东西,我们就要被社会淘汰了。”李能龙说。2013年,李能龙当选为象塘村村委会主任后,便踏上了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路途。
2015年,李能龙尝试生猪养殖,用打工攒下的存款加上银行贷款和亲友借款,凑了10余万元,盖起了养猪场,并购入170头商品仔猪。第一批猪出栏后净收入逾14万元,李能龙成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李能龙创业成功后,为帮助村民共同致富,他拄着拐杖挨家挨户传授养殖经验,赠送猪崽,带动村民加入规模化养殖队伍。“自己做和大家一起做是不一样的,我先富起来了,那我也要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李能龙说,如今,象塘村的生猪养殖户已扩大到200多家,年出栏生猪最多时达4000多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向日葵幼苗(12月1日摄)。
敢闯敢拼,“折腾”对方向
“生猪收购价格容易波动,村民仅靠养猪,收入很不稳定。”望着村里的土地,李能龙为村民的生活进行着另一番盘算。“经过考察,我发现村里的土地特别适合种植百香果。所以在继续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我也尝试带领村民们开始种植百香果。”李能龙说。
2018年,为更好带动村民种植、管理百香果,李能龙成立了德宏州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109个人,其中残疾人就有52名。按照“优管理、推科技、拓市场”的思路,合作社的示范种植面积扩大到360亩,产值达500余万元。
2018年,德宏州被云南省残联列为“省残疾人电商扶贫就业创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州,成立了德宏州残疾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同年,李能龙到该基地接受残疾人电商人才培训。培训结束后,李能龙开了第一家网店,迈出了电商创业的第一步。
尝到电商创业的“甜头”后,2018年,象塘村建设了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李能龙电商工作室”,通过开网店、保品质、强服务,象塘村线上、线下年均出单量“10万+”,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带动农户329户。象塘村“合作社+电商+直播”的模式,不仅拓展了村民销售农产品的渠道,还提升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效益。
顺势而变,“折腾”出成果
随着乡村特色休闲旅游热度的不断攀升,李能龙紧跟市场需求,推出小学生“开心农场”“向日葵花海”等创新型项目。“今年我们把20亩山坡地改种向日葵后,通过媒体宣传、抖音直播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赏花,20多天就有2万余人次前来‘打卡’,门票收入达4万余元。”提起村里的“向日葵花海”,李能龙的喜悦溢于言表。
看着村里蒸蒸日上的旅游产业,李能龙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再种一片油菜花田,以‘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形式,带动村民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完)(杨国芳)
网址:“拐杖书记”李能龙:“折腾”出乡村振兴新道路 https://mxgxt.com/news/view/862916
相关内容
吉林白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振兴新途径让艺术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振兴:摆样子=烂摊子
驻村干部:处理好“4个关系”,共铸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转型村落治理 乡村振兴遍地开花
【俺们的驻村故事】倾情奉献谋发展 闯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花儿绽放·乡村季》:新综艺赋能乡村振兴的乡土景观再生产
(乡村行·看振兴)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山西长子以“绿”为笔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
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新乡贤+N”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许昌建安区:创建“五星”闪耀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