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有网友曾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
有一天,公公婆婆来看孩子,孩子很新鲜,缠着他们一直玩,以至于到了他们要忙工作离开的时候,孩子还缠着不让奶奶爷爷走。
网友直接告诉孩子,他们要工作,挣钱,跟爷爷奶奶说再见。
孩子嚷着说“不行”,其实朋友知道,如果选择好好说再见,孩子是可以不哭着接受的。网友也告诉公婆,直接跟孩子“拜拜”就可以。
偏偏公婆采用了“欺骗”的方式,爷爷自以为聪明,让奶奶先提着垃圾,假装去扔垃圾,告诉孩子“奶奶在楼下等着你呢”,然后爷爷也提着垃圾“我去楼下等你啊”,孩子信以为真。
最后,孩子缠着朋友下楼玩,当孩子站在楼下问“奶奶呢?奶奶等着我呢?”
网友顿时语塞,不知作何解释才能不伤害她幼小的心灵。
同时,对公婆的行为极为气愤,看透了公婆的行为,也就瞬间明白了老公喜欢撒谎的毛病从何而来。
父母的教育方式至少能影响三代人。
心理专家李玫瑾在研究了40年的上千例罪案后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看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就猜到了孩子的结局。
大人的言行终究复刻到孩子身上
有人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如果作画的人了了草草,那张白纸也会变得杂乱无章。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有个片段。
新月玩滑梯不慎摔倒,新月爸爸以为是苏醒的儿子奚望推得,为此新月的爸爸去找苏醒,
扬称要对方道歉,而事实是新月自己摔倒的,可是爸爸并不知道。
饭桌上,新月爸爸问新月,那个男孩给她道歉了吗?
新月有模有样地回答:“是啊,他和我道过歉了,还哭了呢”,还表示自己和妈妈一起听了电话。
因为妈妈对爸爸撒谎说对方打电话跟自己道歉,所以孩子对爸爸也学会了撒谎。
妈妈询问孩子为何要撒谎,孩子反问,妈妈自己也撒谎了,对方明明没有打电话。
此时妈妈嘴里的“小孩子不能撒谎”轻若鸿毛,毫无说服力,孩子眼里更深刻的是妈妈撒谎,自己也就跟着撒谎。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做好一面镜子,照镜子的人就不会变歪。
每时每刻,当我们看见孩子,也就看见了自己。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父母的模板,造就了孩子的样子。
人如陶瓷,小时候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期好比粘土,给于何种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大人好的坏的一言一行,孩子无法分辨,只能照单全收。最后孩子的问题,又成了父母的难题。
父母有好的修养,孩子才会有好的教养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要先学会做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好了,行有余力,才能去学习更多知识。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善良、有担当的孩子,我们也总是倾尽全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一点:育儿先育己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
正如杨绛所说:
“ 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而是启发学习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便是如此。”
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一个乡村牧师,家境贫穷,但生性乐观、活泼有趣,对生活充满热爱。
林语堂曾经评价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敏锐而热心,富于想象,幽默诙谐。”
林至诚性格平和,热心助人,爱打抱不平,经常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父亲的乐观、热心、善良深深的影响了年幼的林语堂。
逐渐长大后林语堂,成长为了和善、有爱、自尊并且懂得尊重他人的一代文学大家。
并且,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豁达的因子。
温暖的家庭,能滋养出心中有爱的孩子。
而家长的修养,则能养育出有教养、有责任、眼中有光芒、心中有大爱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
好的父母是孩子向世界出发的起始点,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奠定了底色。
父母好修养,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父母修炼自己便是提升孩子
01
修炼谈吐
杨绛先生曾说,说话有讲究,听话有艺术。
父母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说话的分寸,三思而后言。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在他们面前肆无忌惮。
你若总是大呼小叫、口出恶言,孩子也会照单全收,并且有样学样。很快你就会在他的嘴里听到和你一样的粗言秽语。
一对言语粗俗的父母养不出一个举止谈吐优雅的孩子。
02
修炼外表
孩子的初期是通过眼睛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衣着打扮对孩子意义深远,是孩子对审美的启蒙。
孩子从你的外表里,看到的是你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邋里邋遢的父母,永远也养不出知礼得体、品味高雅、热爱生活的孩子。
03
修炼举止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指的就是,不学会礼仪礼貌,难以立身处世。
孩子开始说话,便要教他礼貌问候他人。
孩子3岁左右,便要开始给他示范待客之道。
孩子上学了,便叮嘱孩子要尊师敬友。
礼貌待人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也是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
04
修炼品性
李玫瑾教授也曾说:“不教而善,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是善良的、真诚的,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向上向善。
05
修炼情绪
一个喜怒无常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阴晴不定的父母。
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遇事少责备,平常多宽容。
这样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之幸,是家庭之幸,也是自身之幸。
06
修炼心态
等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就会发现,以前焦虑的种种问题,其实完全是没必要的内耗。
父母的焦虑,只会耗尽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疲惫不堪,甚至走向抑郁。
放下焦虑,稳住心态,怀揣着信任和期待养孩子,他们会比我们以为的更强大更出色。
07
修炼能力
想要改变孩子,先从审视自己开始。
你若是每天躺在沙发上,不学习,不看书,孩子又怎会自律上进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身教”的影响。
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打造一个学习型家庭,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浸润。
为人父母最忌讳的,就是用喋喋不休的说教逼迫孩子,却用松松垮垮的懈怠放纵自己。
08
修炼格局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的眼里,只能看到一个世俗、渺小的世界,那么孩子的发展空间也会很小,你的短视会成为困住孩子的枷锁。
教育孩子,更应该放眼未来。
纽扣家庭教育说
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看的就是父母的修行。
一个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可悲的。
一个没有被好好教育的孩子,是可怜的。
要想孩子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父母健康呈现。
先做没问题的父母,后有没问题的孩子,如此亲子关系才会氧气充沛又勃勃生机。
网址:李玫瑾: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851646
相关内容
李玫瑾: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亲子关系李玫瑾:如何养大一个善良的孩子
加餐丨李玫瑾:疫情期的婚姻危机,是感情基础有问题
李玫瑾: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过的是两种人生
李玫瑾: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李玫瑾:话多和话少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李玫瑾:你什么语气,孩子就是什么态度
李玫瑾女儿,现状如何?与“娃哭不抱”理论提出者的子女截然不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成长不可人为用力过度 最好的养育是“适合”
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李玫瑾:这2种沟通方式,90%父母还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