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注重边防呢?
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但是只有宋朝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经济史上的巅峰。据历史学家统计,全世界70%以上的白银都流入到宋朝。
宋朝因为这些白银的流入,也使得经济、民生、政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在宋朝出现许许多多的文人,堪称文人盛世,风气一时盛行,比如''三苏''''二晏''父子,以及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等文章大家,甚至是流连花间柳巷的柳永等等,都成为一时盛景,包括现在,他们的许多篇目都被刊印在小初高的语文教科书上,成为学生必背的篇目。
可是在宋朝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但是他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那就是宋朝极不注意边防。
无论是西夏亦或是辽,一旦对宋开战,宋朝必定是割块求和,当然这也可能有宋朝本身财大气粗的部分原因,但是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边防的话,那么肯定是不行的。
而宋朝不注重的边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宋太祖时期军事力量强劲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而后宦官掌权使得唐朝国力一降再降,最终藩镇割据的形象出现,还有黄巢起义等诸多起义现象的出现,最后导致唐朝的覆灭,随后也就开启了长达近百年的五代十国的中原大混战时期。
五代十国诸国混战,相互攻伐,使得中原大地的民生、经济、政治变得一塌糊涂,最终后周太祖皇帝郭威,建立起后周王朝。
他的继承人养子柴荣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强大的御下能力,使得后周君臣和谐,兵强马壮,愈发强大,渐渐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国,隐隐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只是可惜,柴荣年纪轻轻,尚未完成全国一统就遗憾去世了。
而柴荣的年长的孩子们都已经在叛乱之中被敌人杀死,所剩下的孩子中也仅仅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最长,但是由于年岁尚小还是不能理政。
因此在柴宗训登上王位之后,朝政大权就掌握在当时的殿前督检点赵匡胤手中。
毕竟他当属掌握着后周兵马的精锐力量,在乱世之中,有了军队就有了权力,再加上近百年来的''榜样''力量,都是武将夺取政权,产生政变。
那么作为当时权力最大的军队指挥官赵匡胤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争夺皇位的念头,于是趁着发兵攻伐他国之际,兵至陈桥,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帝位。
登上帝位的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开启了一代新王朝,原本以为他仅仅是乱世中的一个小国而已,没想到他凭借后周积累的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打败了其他小国后蜀、南汉。
直到公元974年,南唐后主李煜投降,由此,赵匡胤基本上统一了除幽云十六州以外所有的中原国土。
这个时期的大宋王朝,军事实力十分强盛,于是也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诸多场战役打赢,但是有一点十分可惜,那就是幽云十六州一直掌握在辽国势力范围之内。
而终宋朝未能将幽云十六州重新夺回,事实上宋国仅仅是统一了中原以及偏南地区,而北方地区一直未曾纳入宋朝的版图。
因此在许多史学家眼里,宋朝仅仅是属于偏安一方,而并非是一统的王朝,但是由于他结束了中原地区的战乱后的经济实力以及超强的战斗力,不得不说宋可以说得上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强盛的王朝了。
重文轻武,矫枉过正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造反出身,这里的''造反''仅仅指的上是陈桥兵变被众将拥护,自己手掌军权才能够夺得的地位,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然而就是这样的登基方式,使得赵匡胤忧心忡忡,毕竟他手里面掌握军队可以当上皇帝,那么其他将领是否也会像自己再来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呢?
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赵匡胤开始极力打压武将的权力,当然他将打压武将权力直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杯酒释兵权。
在全国一统之后,大宋基本上没有了大型战争的可能性,于是将开国将领们统统聚集在皇宫之中,与他们饮酒作乐,然后借酒醉说出让他们交出兵权这一想法,而那些武将也都是聪明人,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么,于是也就纷纷交出了兵权。
第二,提高文人士子的地位。
科举制自隋炀帝开始,至唐太宗、唐高宗时期逐渐完善,开始了寒门士子入仕的巅峰,也开启了延续近千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宋太祖赵匡胤这里,他开启了属于士子的最高等级考试--殿试。而殿试正式将科举中的头甲十名进行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面试。
考核中的十名按照士子顺序依次排列称为头甲 并且由皇帝亲点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由于皇帝的这番操作,使得文人士子的地位可以大幅度提高。
第三,更改调兵制度。
自宋朝以前,兵部只是负责提供军械以及军用物资,而掌兵、调兵完全是将军的事情,在赵匡胤时期,进行改制。
为了使将军的权力得到分化,将军只是负责统兵,而调兵完全是由皇帝负责,兵部除了提供军备物资之外,还需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向将军负责下达调兵的命令,这样才能调动军队。
这样一来将军的权力也会变得逐渐窄了许多。
内患重于外忧
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坚决实行消极的对外政策。在赵光义心目中以及他所了解的历史中,向来都是内患重于外忧。
毕竟一个国家的覆灭一般都是从内部开始的,文臣弄权,武将作乱,而受到外来攻击使国家灭亡是极少的,因此宋太宗开始消极对抗辽国。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赵光义的三次对辽军事失败,并且在宋真宗赵恒时期,宋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虽然这次战役虽然是宋朝获得了胜利,但是依旧还是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而合约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国和平共处,每年宋国需要向辽国付年费多少多少,而绫罗绸缎又多少多少,当然宋朝财大气粗,自然不会在乎这些。
因此两国自澶渊之盟后,双方互使380余次,开启了宋辽之间的和平时期,虽然在此之后宋辽也有相对来说也有敌视的情况出现,但是也仅仅是小小摩擦,但是多给一些钱也就是了。
结语
宋朝的经济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但是由于宋朝一直以来的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以及宋朝皇帝对于武将的打压和宋朝有钱的程度,压根就不怕赔付那些赔款。
于是也就开始了宋朝不太重视边防现象的出现,而宋朝的御兵方式也是宋朝军事的一个巨大弊端,依靠更戍法这一制度使得宋朝''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无法协同作战,宽松的军法使得军队中贪腐现象严重,将士毫无斗争之心。
网址:宋朝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注重边防呢? https://mxgxt.com/news/view/848341
相关内容
明星为什么都那么白呢?宋威龙那么帅怎么不火了 为什么粉丝称呼他麻九呢?
为什么很多明星那么有钱但是做医美还是不好看呢?
生意人为什么叫“商人”?“商人”跟商朝有什么关系?
宋小睿的真名是什么 宋小睿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黑
九重紫是什么朝代 窦昭和宋墨前世是怎么样的
日本跟宋朝有什么关系
《水浒传》宋江请戴宗吃饭想喝鲜鱼汤,江边的店家为什么没有呢?
《九重紫》为何宋墨和宋翰同样是儿子?宋宜春为什么不喜欢宋墨呢?
宋江身边的花瓶式跟班都有谁?为什么说他们是花瓶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