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的产生及其流变
诗韵的产生及其流变 袁裕陵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
1、韵文。 讲究格律,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对偶、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如诗、词、骈赋、古风、散曲、楹联、民谣以及有韵的颂赞、箴铭、碑志、哀祭等等。
2、散文。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奏章、论辩、诏令、序跋、杂文、经传史书、笔记、小说、游记等等。
二、古文献及前贤对“诗韵”的概说
先举数例:
1、弹歌《吴越春秋》: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2、《南风歌》(先秦):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3、蒹葭《诗经.国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长干曲(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5、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7、曲江(唐代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转语风光共流传,暂时相赏莫相违。
8、浣溪沙(宋代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间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9、鹧鸪天(宋代秦观):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10、[牡丹亭 · 游园](明代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①明代文学家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也。”他非常重视韵的功能,认为它可以弥补情与景的不足,甚至可以点铁成金,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他又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②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虽有格律,而无声韵,是不过排偶之文而已。”
③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议.诗歌》中说:“……所以便讽诵,志不忘也。”诗歌在朗诵时,一般是念到句末的一个字时,便会节奏拖长。当多数的句子,句末的韵母相同,同声相应,便会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如此,韵之作用,即似一条金线,把涣散的声音像珍珠那样贯串起来,使之成为整体。
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语律学》中说:“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作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音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三、“韵”字的产生
①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也无拼音一说。要为一个汉字注音,只好用其它同音汉字来注,叫做“直音”。
即某字“读如某”或“音某”,譬如:豳(读如宾),卞(读如变),亍(读如处),籴(读如笛),汩(读如古)等等。
但“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某字没有同音字,譬如:丢、短、嗲、捯、给等等。
②“反切”法的应运而生
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来是个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反切方法的发明,是汉语音韵学的发凡。
反切法大约兴起于汉代末年,开始时叫做“反”,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具体方法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来。譬如:相(息亮切),条(徒聊切),田(徒年切),香(许良切),黄(胡光切),东(德红切),诰(古到切),宝(博抱切)等等。
③“永明体”四声的发现和运用
历史发展到南北朝时期,此时我国已逐渐和外域有了文化和经济上的交往。尤其是释教佛经的传入,翻译经文和梵呗(颂经)的需要,我国古代文人对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语言有了愈来愈多的接融,这大概也是反切法产生的条件之一。但其更大的作用是促成了“永明体”的产生。
《南齐书 · 陆厥传》:“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沈约更提出具体要求:“五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意,始可言文。”
明朝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清代文人江永《音学辨微》:
平声音长,仄声音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
四、韵书的产生及流变
① 韵书是为了文学创作目的而产生的。
韵书是反切的总汇,以韵为纲,以便诗人们依韵吟诗。然后在每一系列的同音字下注明反切,以便矫正人们的方言土音。韵书也有词义的解释,能起到字典的作用,但主要作用还是在音韵方面。
②历代所编韵书:
最早为三国魏时期李登《声类》,晋代吕静《韵集》。
最多为六朝时期,此时文学创作中声律论的兴起,“四声八病”的创立,使作家大都致力于讲求声律和形式之美,从而促使了韵书的大量产生。其中有周研《声韵》,张琼《四声韵林》,段弘《韵集》,无名氏《韵集》,王该《文章音韵》《五音韵》,阳休之《韵略》,李概《韵谱》,无名氏《纂韵钞》,刘善经《四声指归》,周彦伦《四声切韵》,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潘徽《韵纂》,释静洪《韵英》,杜台卿《韵略》等等。
隋代陆法言《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凡有文藻,即须明音韵!”
唐代孙愐《唐韵》,北宋陈彭年《广韵》,《广韵》是《切韵》系韵书之集大成者,是《切韵》和《唐韵》的继承。《广韵》共分206部:上平声28部,下平声29部,上声55部,去声60部,入声34部。
到了宋初,社会语音又有了发展,韵书不能不随之稍作修改,以符合实际的语音系统。又因科举制度的需要,将韵部合并,更名为《礼部韵略》。
至宋末1252年,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刋礼部韵略》,将韵合并成107部,后有人再合并一韵(迥并入拯),变为106部(即今“平水韵”)。
《中原音韵》,到了元代,又有了一种“曲韵”,曲韵的韵书是为了北曲的需要,曲与口语关系最为密切,必须完全符合当时口语的语音系统。作者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等人戏曲作品的用韵字编辑而成(1333年)。《中原音韵》特点:诗韵是四声分立的,声调不同就不在同一韵部。而曲韵是四声通押,平声分阴、阳,取消入声字,把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声中。所以,它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旧有的平、上、去、入四声是两回事。
《中原音韵》分为19部:
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此与平水韵出入很大,平水韵是守旧,中原音韵是革新。平水韵为了写诗,限于时局,不得不保守。中原音韵是为了作曲,可以不受官韵的约束。
五,求正容变
“法古今百家,开横塘一派”!这是2011年6月我在莫愁湖棋文馆诗社成立时提出的建社宗旨。其意为切实、认真学习诗词界前贤,撷取、综合各家优点,为我所用,从而形成横塘诗社自己的特色(横塘诗派),此做法有点类似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的杂家。
笔墨当随时代!诗词创作也应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中华诗词学会马凯先生,2010年在《中华诗词》杂志发表关于诗词创作“求正容变”的文章。
“求正”,即是尽可能地遵循正体(严格的诗词格律规定),“容变”,即同时又允许有变格、变化。容变的关键不在平仄,不在对仗,而是在“用韵”上。《平水韵》在韵部、韵字的划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性。而前人在创作时,除科举考试外,就已大量存在突破、拓宽韵部的现象,今人更不乏其例。诗词创作,需要押韵,但韵随着时代在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押韵规则。在音已有转移、韵部放宽的情形下,再过于强调、要求遵守前代之“钦定”、而实际上已过时的古韵,泥于古声调,不按实际情形,“胶柱鼓瑟”,就没有意义了!
于是我在后来的课程中就开始提倡“双轨制”:能严格按《平水韵》创作,此是正宗,当然很好!但如能避开与现代语言不谐和的韵字,则更好!因为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后因为时代的不同,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平水韵》所体现的是中古语音体系(南北朝、隋、唐、宋,它继承上古音语音,后再发展为近代语音),这也是我们现在读古人的诗时,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的根本原因。
《平水韵》中平声30部,仄声76部,每部多则数百字、少则数十字,很容易就能挑出5个既合“古”又合“新”的韵字,还有就是按词韵(词韵相比平水韵进了一大步)来创作。
“求正”就是要求诗友们了解、熟悉诗的各种创作手法,如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平仄押韵和正格、偏格、特殊句式、孤平、三平调(尾三仄可不拘,唐诗中多有)、拗救(本句救、对句救、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挤韵、撞韵,小律、阳关体、偷春体等,更有语声八病,指平头、齐足、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钮、旁钮等八种五言诗中易犯之病,后随诗格律成熟规范,已不存在或不计较,等等。只有在充分掌握它们后,才有“容变”之可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件一:
按现代汉语读音析分《平水韵》平声部分:
①适当删削不常用韵字。
②现时仍符合音韵的韵部不录。
四支:
① 支,枝,施,知,驰,池,师,姿,迟,之,芝,时,诗,辞,词,祠,丝,司,思,滋,持,卮,慈,雌,斯,私,资,缁,肢,狮,咨,嗤,辎,淄,厮,瓷,孜,澌,磁,痴。墀,螭,脂。
② 为,垂,吹,陂,碑,葵,规,危,龟,眉,帷,随,维,炊,湄,亏,蕤,陲,谁,窥,楣,追,椎,萎,累,推,睢,骓,绥,嵋,惟,痿,隋,箠,逶,锥,锤,麾。
③ 移,奇,宜,仪,皮,离,夷,棋,旗,期,基,疑,姬,弥,遗,篱,骑,曦,熙,羁,伊,饥,箕,羆,脾,嶷,骊,祁,璃,饴,牺,漪,尼,怡,䄜,蠡,漓,其,丽,贻,熹,琦,罹,丕,琪,耆,禧,居,离,簃,麒,蜞,黟,圮,黎,犁,梨。
五微:
① 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闱,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淝,威,巍,归,诽,葳,斐。
② 祈,几,畿,机,讥,矶,饥,稀,晞,衣,依,沂,颀。
六鱼:
① 鱼,居,裾,车,渠,余,予,誉,舆,馀,胥,狙,虚,嘘,徐,闾,驴,墟,疽,琚,于,蛆,据,妤。
② 初,书,舒,锄,疏,蔬,梳,猪,庐,诸,如,储,除,茹,躇,屠,滁,涂。
七虞:
① 虞,愚,娱,隅,于,盂,衢,驱,区,腴,愉,谀,榆,瑜,须,躯,俱,趋,驹,竽,吁,盱,瞿,臾,萸,揄,逾,俞,需,劬,渝,岖,拘,迂,喁,芋,枸,喻。
② 芻,无,芜,巫,儒,铢,殊,蛛,诛,株,濡,朱,珠,扶,符,凫,雛,敷,夫,肤,输,枢,厨,菰,觚,姑,辜,孤,弧,狐,壶,乎,瑚,湖,胡,蒲,徒,途,荼,图,屠,奴,呼,吾,梧,吴,租,卢,鲈,炉,芦,诬,铺,都,枯,乌,酥,苏,夫,姝,醐,糊,酤,鸪,沽,呱,蚨,扶,毋,洙,葫。
十灰:
① 灰,恢,魁,隈,回,枚,梅,媒,煤,瑰,雷,嵬,醅,杯,陪,堆,摧,催,罍,虺,培,裴,崔,莓,诙,煨,茴,桅,
② 徊,槐,该,苔,台,埃,哀,开,才,材,财,裁,栽,来,莱,哉,灾,猜,胎,孩,陔,垓,骀,崃,邰,鲐,唉。
十一真:
① 真,晨,辰,臣,人,仁,神,春,陈,尘,嗔,珍,身,绅,伸,申,淳,醇,榛,臻,轮,纶,伦,唇,纯,莼,皴,遵,振,甄,谆,呻,屯,椿,轮,纫,抡,宸。
② 因,茵,辛,新,薪,津,麟,邻,滨,宾,亲,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贫,姻,均,钧,驯,巡,旬,匀,寅,旻,彬,循,璘,辚,磷,潾,堙,莘,峋,询,豳,荀,湮,氤,斌。
十二文:
① 文,闻,纹,氛,分,纷,芬,焚,坟,葷,汾,翁,氲,汾,贲,雯。
② 云,群,芸,耘,醺,熏,曛,薰,勋,筋,斤,勤,军,君,裙,欣,芹,殷,昕,宭,垠,狺,靳,龈。
十三元:
① 元,原,源,鼋,园,媛,猿,辕,垣,轩,言,冤,喧,萱,爰,援,湲,沅,鶱,鸳,掀,芫,袁。
② 烦,繁,蕃,繁,翻,藩,反,番,幡,宛,幡,礬,樊。
③ 魂,浑,温,孙,门,尊,婚,昏,坤,论,奔,盆,村,豚,屯,暾,墩,敦,蹲,存,樽,痕,根,恩,吞,昆,琨,鲲,扪,荪,惇,贲,崙,髡,跟,惛,抡,纯,䑳。鷷。
下平八庚:
① 庚,更,横,羹,彭,棚,亨,盟,烹,生,甥,笙,牲,衡,耕,萌,氓,甍,筝,争,橙,贞,成,盛,城,诚,钲,正,征,声,酲,程,呈,赓,撑,瞠,蘅,瞪,绷,怦,砰,桢,侦,抨,珩,祯。
② 英,卿,兵,茔,鸣,荆,惊,京,评,平,瑛,擎,鲸,迎,行,睛,精,晴,情,清,樱,莺,菁,旌,晶,盈,楹,瀛,赢,营,婴,缨,倾,并,令,名,轻,丁,嘤,鹦,蜻,萦,顷。
③ 觥,兄,荣,泓,宏,闳,翃,嵘,訇,轰,吰,浤。
十蒸:
① 蒸,烝,承,丞,惩,澂,仍,缯,胜,升,塍,乘,绳,徵,称,登,灯,僧,增,曾,罾,矰,藤,滕,薨,朋,棱,能,嶒,层,扔。
② 陵,凌,绫,冰,膺,鹰,矜,凭,应,凝。
附件二:词韵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平声东、冬; 上声董、肿; 去声送、宋。
2,平声江、阳; 上声讲、养; 去声绛、漾。
3,平声支、微、齐,又灰半; 上声纸、尾、荠,又贿半; 去声寘、未、霁,又泰半、又队半。
4,平声鱼、虞; 上声语、麌; 去声御、遇。
5,平声佳半,又灰半; 上声蟹,又贿半; 去声泰半、卦半。
6,平声真、文,又元半; 上声轸、吻,又阮半; 去声震、问,又愿半。
7,平声寒、删、先,又元半; 上声旱、潸、铣、又阮半; 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平声萧、肴、豪; 上声篠、巧、皓; 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 上声哿; 去声箇。
10,平声麻,又佳半; 上声马;去声祃,又卦半。
11,平声庚、青、蒸; 上声梗、迥; 去声敬、径。
12,平声尤; 上声有; 去声宥。
13,平声侵; 上声寝; 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 上声感、俭、豏; 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1,屋、沃。
2,觉、药。
3,质、陌、锡、职、辑。
4,物、月、曷、黠、屑、叶。
5,合、洽。
网址:诗韵的产生及其流变 https://mxgxt.com/news/view/829559
相关内容
娇韵诗的明星产品是什么娇韵诗明星产品有什么娇韵诗的明星产品有哪些 爱问知识人
娇韵诗明星产品:身体护理明星产品
娇韵诗明星系列
娇韵诗和娇兰什么关系,两大法国品牌的历史渊源和产品特点介绍
娇兰和娇韵诗的区别是什么
《情越海外线》杀青 陈展鹏回应与李诗韵绯闻
港媒曝容祖儿恋情内幕 何韵诗痛哭或与其断交
古韵今声,让古典诗词焕发新生
白石先生“四绝”交响 可染先生演变“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