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素:我永远成不了梅兰芳,我只能尽力成为最好的李胜素

发布时间:2025-04-22 02:41

所谓戏剧范畴广大,戏曲艺术便是其中一者。荒诞离奇又或脍炙人口的故事,经由艺术加工之后得到还原,同时又被赋予了深层次的内在精神。而这些内在特质随着戏曲艺术家的一字一词、一音一调直抵人们心灵,引发向往与共鸣。

经由历史辗转,一代代艺术家在戏曲艺术之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墨,形成了中国深厚悠久的戏曲艺术。时至今日依旧有无数戏曲艺术家继往开来,将之传承并弘扬,而作为梅派后学者翘楚的李胜素,无疑是其中一者。

李胜素

一、李胜素的戏曲人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念及戏曲艺术家,台上的光鲜亮丽一目了然,然而这一切皆是经由时间千锤百炼后得来的。通常能够在戏曲领域有所成就者,往往自幼便开始了贯穿一生的漫长打磨。

作为公认戏曲艺术家的李胜素在此也不例外,早在她十岁时便拉开了戏曲人生的帷幕。从豫剧团、河北艺校到邯郸京剧团,最初与李胜素结缘的虽是戏曲之中的豫剧,但京剧才是最终伴随她漫长戏曲人生的主旋律。而这一选择也为李胜素“梅派继承者”身份埋下伏笔。

13岁时李胜素凭借一曲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艺校学习,在这里更遇到了她京剧艺术的领路人齐兰秋。齐兰秋乃是著名京剧旦角,亦是东北鼓王齐襄阳的女儿,当代戏曲艺术家接受过她指导的人不计其数,李胜素便是其中之一。

在齐兰秋不遗余力地教导下,李胜素悉心学习青衣、花旦等戏曲艺术,长年累月不断积累着自身的戏曲认知。值得一提的是梅派的基础便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而来,所以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也让李胜素与梅派之间渐行渐近。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在戏曲等多个领域,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但师傅的指导同样不可或缺。因此李胜素虽然仰慕梅派已久,但并没有学习深造的途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越努力越幸运”的李胜素终究还是遇到了她人生中的伯乐梅葆玖,由此真正的踏足梅派。

作为梅兰芳最小的孩子,梅葆玖乃是根正苗红的梅派传人,而他本人亦是戏曲领域中的一代巨匠。因此李胜素师从梅葆玖,对于她整个戏曲人生而言是一次根本性的转折。

梅葆玖

从《贵妃醉酒》到《凤还巢》梅葆玖的言传身教之下,李胜素一点一滴的发生质变,从根本上逐渐贴近于梅派,掌握了梅派表演形式下的实质内涵,由最初的一块璞玉渐渐糟粕尽褪,流露出真正的温润光泽。

此后历经打磨的李胜素在戏曲艺术上渐行渐远,从继承者一步步成为了中流砥柱。正因饱受梅派真传,李胜素常被人与梅兰芳相提并论。然而李胜素直言“我永远成不了梅兰芳,我只能尽力成为最好的李胜素。”

此一句乍一看乃是李胜素令人赞赏的谦逊姿态,实质上却深深凸显着李胜素对戏曲艺术的深层次认知。

二、成为最好的李胜素

李胜素一语中点明了一个事实,也就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梅兰芳”。站在李胜素的角度,梅兰芳本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而李胜素同样也在阐述着她的致敬之意。

在那个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年代,梅兰芳力压群雄一枝独秀。对于国内,他一手开辟的梅派乃是京剧领域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完成了一系列历史性的京剧改革。

对于国际,他堪称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无数外国著名人士因梅兰芳而构建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

总而言之,梅兰芳的戏曲艺术成就达到了近代的一个巅峰,不仅李胜素包括所有的戏曲艺术家,想要撼动梅兰芳的深入人心,又或达到与其持平的高度都是及其不易的。

梅兰芳

由此李胜素自认无法成为梅兰芳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已然超越了戏曲艺术范畴,在书、画等诸多领域有所成就,此外更有抗日浪潮下“蓄须明志”的慷慨气节。在他的身上凝聚着超越戏曲本身的众目所归。

正因如此,对于李胜素而言她无法去成为梅兰芳,只能够令自己的影响力尽可能地趋近于梅兰芳。而与此同时她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成为梅兰芳,如她所言成为最好的李胜素才是唯一的选择。

梅兰芳乃是京剧梅派的开辟者,李胜素则是当代梅派的中流砥柱,因此想要不了解梅派,便无法了解梅兰芳又或李胜素的艺术坚持,更无法理解李胜素这一句话真正的内在含义。

何为梅派?梅派的特点便是“不强调特点”,换而言之在没有特点的同时又处处是特点。对于梅派艺人而言,他们学习戏曲艺术的开端同样是模仿前辈,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与特点作出相应的改观。

因此严格意义上,梅派本身并没有任何特点,而梅派众人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因为他们皆是在原有剧目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认知与特质,将前辈开创的戏本与角色转变成了自己的。

一如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大师,他曾师从吴菱仙学习青衣,由此踏入了戏曲领域,在对内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他积累了自身浑厚的基础,此处可以视为学习传统。而与此同时他更是不断作出新的尝试,以打造演出效果为核心,作出灯光、服装等多方面转变,是为创新。

此外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大分支,与其它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贯通性,而梅兰芳在书画、鉴宝等诸多领域的成就,也从侧面打造除了他整体的艺术气息,而这些同样属于他自身的特点。一如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对梅兰芳的评价:

“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 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

由此可以窥见,梅兰芳又或梅派的核心,在于融入自身特点的不断创新,那么对于梅派传人李胜素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李胜素一味地去“成为梅兰芳”,那么她便注定无法成为梅兰芳,甚至与之渐行渐远,反之如果她根据自身特质去不断融入戏曲当中,为梅派带来新的变化,她反倒能够更贴近于梅兰芳,并成为更好的李胜素。简而言之便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三、李胜素的求变之路

时代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任何艺术想要存活皆要紧随时代转变,作出自身的变化,戏曲同样如此。因此梅派想要永远作为京剧之中的常青树,紧随时代潮流的变化必不可少。

而对李胜素个人而言,有鉴于梅派艺术不断创新的要求,以及戏曲艺术紧随时代的发展,她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同时务必要作出自身的转变。而这一点李胜素确确实实在不断践行,由此也就成就了当代戏曲领域李胜素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李胜素的诸多评价之中,“创新性强”是其中较为一致的,而这一特质便源自于上述梅派的核心精神。因此秉承这一理念的李胜素也在不断尝试着将为原有的戏曲艺术以及梅派带来符合时代的全新变化。

1991年李胜素便已被调到山西省京剧院担任主演,出任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此后于2001年调入中国京剧院二团,时至2010年担任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成为当代戏曲艺术界的一棵常青树。

这一光鲜履历看似是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但实质上却是李胜素另一层次的升华过程。梅派的创新理念可以简称为“继往开来”,第一阶段对于传统戏曲的学习便是继往,第二阶段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便是开来。李胜素在这一期间所做出的努力便是一个“开来”的过程。

从旁来看,早在1991年成为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之时,李胜素便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此时的她并未因此而驻足,依旧保有着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她不断地去找到戏曲领域的前辈们学习,如刘元彤、何君英等著名艺术家,丰富自身对于传统戏曲的认知与积累。

而在得到这些宝贵财富之后,李胜素并没有一味地照搬传统,而是结合现有认知以及自身对角色的理解作出相应的转变,为一场场老戏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如同梅兰芳大师曾在书画等领域的交流当中,为戏曲艺术带来变化思路,李胜素也同样持续着对于自身的深造。一如参加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全国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为期三年的学习,在掌握戏曲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后,更为她带来了新的思路。

总而言之李胜素注定不可能成为梅兰芳,因为处于不同时代的不同两人,在戏曲发展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但是不容否认的则是对于戏曲发展,无论梅兰芳又或李胜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一代代如他们这般的创新者,令戏曲艺术在一个又一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方能不断传承下去。

无论戏曲艺术或其他艺术门类,想要在新的时代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唯有做出蜕变不可。而如李胜素一般的艺术传承者,不仅要继承传统艺术,更要为之注入新的活力,方可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传承。

网址:李胜素:我永远成不了梅兰芳,我只能尽力成为最好的李胜素 https://mxgxt.com/news/view/827852

相关内容

京剧名家李胜素婚姻成谜,其虽是当红大青衣却成不了梅兰芳
李胜素为什么不结婚?
李胜素琴书
图文:李胜素与梅葆玖
李胜素老公?李胜素老公简历 现任?
李胜素唱大鼓
亦师徒,亦父女:梅葆玖与李胜素的师徒情缘
白燕生的妻子李胜素(著名京剧明星李胜素的丈夫)(谁是著名京剧明星李胜素的丈夫?)
李胜素唱大鼓全集
李胜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