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新郎”竟然指的是宦官?!

发布时间:2025-04-21 21:35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一种人生四大喜的说法: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熊猫读书时 金榜题名时。

一说起新郎官,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洞房花烛夜,但其实,“新郎官”最早是和“金榜题名时”有关系的。

因为在两汉时代,新郎=宦官!

这里的新郎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新郎,宦官也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宦官。

到底是怎么回事,熊猫君反手掏出年度重磅中国史巨著 《五万年中国简史》,给各位真爱科普一波!

来自复旦、南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

9位史学名家联合创作

可能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国史

节选自《五万年中国简史》

第二章“秦汉帝国:中华帝国的框架”

文 | 南京大学 武黎嵩

在男女结成婚姻的时候,丈夫被称为“新郎”,“新郎”好像已经成为将要结婚的男性的一个标志。

然而“新郎”到底指的是什么?“郎”又是如何来的?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渊源。

“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官的名称,可是它又不是真正的官。 “新郎”这个郎官,它是中国古代宦官的一种名称

可是大家又要说了,哎呀,老师您说的宦官不就是太监吗?“新郎”这么吉利的名字,怎么能和太监联系在一起?

这是我们一个错误的认知。

早期的宦官,指的并不是我们后来讲的太监、阉人,宦官是一种特别的学习为官的方式。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 “郎官”,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

“郎”=实习宦官?

秦汉时代,为了配合官僚制度,统一的大帝国发明了全新的官僚选拔机制,架设了由地方到中央、流通的官员选拔渠道。可是这样一个渠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长期的铺垫,这种铺垫就是源自战国时期的 “宦”这样一种 特别的官吏的学习和选拔机制

秦朝曾经在焚书坑儒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想学习法令的,可以以吏为师。以官吏作为老师,这不是一句随便说的话。

《礼记》上就有“ 宦学事师”的说法。所谓“宦学事师”就是学习做官、学习成为官僚的这样一个过程。而学习的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学徒是没有工资的;他不但没有工资,还要向官吏缴纳学费。而一旦将来成为官吏之后,这种学习到的本领就成了一种谋生手段。

所以秦汉时代专门有一种职业,就是通过学习为官,为将来做官,以及官的低级官员、公务员——吏做准备。那么这是跟着低级官员学习,叫作以吏为师。

影视剧中的汉代官朝

那么跟着君主和皇帝学习,叫作什么呢?这就叫作 。而跟着皇帝和君主学习的人就被称为 宦官

这些学习的人,很多时候,君主会对他们进行赏赐,有任免,他们就被参照公务员管理,所以他们身上就有了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叫作“秩级”。在学习和见习期间,他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这个身份就叫作

郎是什么意思呢?在皇宫,皇帝居住的宫殿周围,有所谓的廊,在廊下,有侍卫执着一个戟。郎最早的意思就是拿着一个兵器值班的这些侍卫。我们知道韩信在项羽的帐下就曾做过执戟郎中。

这些郎官就是皇帝的私人卫队,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保卫的工作,一方面也向皇帝学习如何成为公务员,他们同时也被皇帝派出去参与一些使节、传达命令的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当中,就形成了对官僚、对事物的一些认识。郎官和官吏不同,在皇帝看来,郎官是属于自己的私人卫队,是自己的私属,和真正为国家服务的官存在区别。

图源自网络

我举一个例子,东汉的光武帝 刘秀,这个人其他时候对大臣都非常好,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可是,刘秀有一个毛病,他身边的这些郎官,做事情稍微让他不满意,他就用手中的手杖顺手敲打他们。这些郎官,有的就默默地忍受。

有一天,刘秀又对一个郎官不满意,就拿起自己的手杖捣了这个郎官一下,这个郎官站起来就跑,刘秀就在后面追。这个郎官一边跑一边喊:“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天子有天子的威仪,诸侯有诸侯的威仪,从来没见过哪一个国君站起来自己打郎官的。刘秀听了之后哈哈一笑,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 郎官不同于国家真正序列的公务员,他实际上是皇帝身边选拔来跟着皇帝承担侍卫工作,同时学习、见习,将来成为公务员的这样一批人。

影视剧中的刘秀

2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郎官?

那么这些郎官是哪里来的?秦汉时代关于郎官的选拔有这些规定。

首先, 贵族的子弟可以优先获得成为郎官的权利。比如说我们知道,汉代初年,功臣张良的儿子就在宫中作为一个见习公务员为皇帝服务。

第二种就是所谓的“ 赀(zī)选”。所谓的赀选,就是你家里要有钱,你才能够参与郎官的选拔。

要多有钱呢?有一种郎官叫常侍郎,就是经常在皇帝身边工作的郎。这种常侍郎要有500万的家产,你才能够获得入选为常侍郎的资格。

为什么呢?在担任郎官期间,他的生活费用要自理,他的衣服要自己买,他参加国家仪仗队,骑的马要自己买,他身上别的带有仪仗性质、礼仪性质的剑要自己买。

汉代有一个担任廷尉(就是大法官)的人叫张释之,他早年跟他哥哥是同居。所谓同居,就是跟他哥哥没有分家,两个人财产在一起。他因为哥哥特别有钱,就被选为骑郎。所谓骑郎,就是皇帝出行的时候承担保卫和侍奉工作的郎官,他在汉文帝面前服务了十年,没有被升迁,没有被派出去做官,张释之就很不高兴。他说:“久宦减仲之产,不遂。”说我再这样担任郎官,我二哥的钱就要被我花光了。算了,我还是回家吧。

正因为张释之主动要求辞职,所以他的上一级的管理人员,中郎将袁盎,就知道张释之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就特别向汉文帝推荐了张释之。张释之因此就由骑郎升为谒者,成为国家更高一级的公务员。所以郎官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叫赀选。

张释之画像 | 图源自网络

第三种,是 通过门荫。父亲或哥哥做到了2000石以上郡守、部长这样的高级官吏,自己就能得到成为郎官的资格。

汉武帝时代还有一种创新,就是所谓的“孝廉郎”。什么叫“孝廉郎”呢?就是在地方的老百姓当中选拔,比如说,每到逢年过节组织大家做事情比较廉洁、侍奉父母比较仁孝的这种人,分别以“孝”和“廉”作为考核标准。这种人通过考核之后,就被推荐到中央充当宿卫官,这就是所谓的“孝廉郎”。

这种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方式,正好又符合了儒学所谓的“智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理想,就是说,你的能力和才华能够为一个官服务,你的行为能够在一个乡里得到老百姓和官员的认可,你的道德符合君主的要求,进而能够被推荐到中央去工作。

影视剧中的汉代官员

3

想当郎官,先玩行为艺术?

为了获得乡里的赞誉,我们知道很多人就开始玩起了“行为艺术”,故意做出一些大家觉着非常奇怪,但是很有道德操守的行为。比如说我们会发现,二十四孝作为中国古代24个孝子的经典案例,很多都发生在东汉时代。

例如所谓的郭巨埋儿,郭巨为了孝敬老母亲,挖个坑,准备把自己的孩子埋掉;王祥卧鱼,自己家的父母想吃鱼了,大冬天打不到鱼,自己趴在这个冰窟窿上要把冰融化,然后从里面捞到鱼,结果一个鲤鱼被感化了,主动跳上来,让他拿回去侍奉双亲。

所以,这种“行为艺术”就成为当时人为了获得乡区赞誉的一条路径。

郭巨埋儿 | 图源自网络

人才经过地方的举荐,通过入仕、选举,进入中央。选举的中心在地方,人才的荟萃也在地方,而地方的人才经过察举进入中央高层权力核心,又保证地方对中央这种向心力和流通管道的畅通。

所以在郡县制之后,通过人才的选拔,建立地方到中央的顺畅的通道,保证了国家对于人才的任用,同时也保证了地方对于中央的信任和依赖。

讲了这些,大家就知道,古代所谓的“郎”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所谓的“新郎”,就是刚刚担任郎官的年轻人,把丈夫比喻成新郎,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吉祥的说法。所谓的“新郎”就意味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所以今天我们把丈夫叫作新郎,它的历史渊源正是汉代官吏选拔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而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正是我们的先民 探索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一种合理的尝试。

《五万年中国简史》

姚大力、钱文忠、于赓哲、李山、武黎嵩、

仇鹿鸣、 吴钩、方志远、马勇 / 著

从头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到20世纪,

从基因、语言、气候、地理

到政治、军事、文化、经济,

来自复旦、南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9位史学名家,

为你理清中国上下5万年的来龙去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 Kindle电子书版

特价全套只要49.99元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也带走本书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在汉代,“新郎”竟然指的是宦官?! https://mxgxt.com/news/view/826981

相关内容

“新郎”和汉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渊源
新郎官在古代是“官”吗?浅谈新郎官的由来
「历史解密」“新郎”的来历和汉代官员选拔
“新郎”一词的来历和汉代的官员选拔密切相关,词语背后寓意美好
新郎官最早是指什么(“新郎官”在古代最早指的是)
你知道吗新郎官在古代最早指的是
新郎官最早是指什么,新郎官最早用来指什么人 – 百场汇
原来苏荣卿前世竟然是个宦官,牛牛与苏荣卿之间的纠葛如同修罗场
新郎官的由来是什么,古代结婚新郎新娘叫什么 – 百场汇
原来苏荣卿前世竟是宦官,牛牛与苏荣卿之间的修罗场真是精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