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2023|对体育明星“饭圈式”崇拜,不是真正的热爱

发布时间:2025-04-21 07:04

见习记者 胡玲玲 记者 路董萌

2023年,中超、CBA全面恢复主客场,大运会、亚运会相继在国内举办,夹杂在各大体育赛事间隙,体育“饭圈化”也成为热议话题。

身着球队队服,手持助威道具,搭配有节奏的欢呼声,体育迷所营造的仪式感已成为竞技体育的一部分。然而,一些粉丝则将对运动员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赛场之外,有组织地投票、“控评”,以流量为导向“互撕”,形成灰色产业链的“代拍”屡遭诟病。

山东泰山队在济南奥体中心比赛

专家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但是对于体育“饭圈化”,应以“去流量化、去资本化、去包装化”为主加以引导,也要让粉丝团正确认识所崇拜的体育明星,“对体育明星疯狂崇拜,不是真正的热爱。”

饭圈蔓延到体育领域

今年,有多位运动员明确表示拒绝体育“饭圈化”。国乒球员樊振东发布声明,称有粉丝于他外出期间多次非法侵入其酒店房间,网传的报警回执属实。女篮球员杨舒予发文拒绝粉丝接机,表示这样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和行程的事情,让自己感觉很恐怖。全红婵没能在比赛中获得冠军,粉丝大喊裁判不公,一度导致现场出现混乱。

运动员被粉丝围起来索要签名(网图)

饭圈这种原本属于娱乐界的现象,如今也蔓延到了体育领域。

以前大多数体育消息只集中于虎扑、懂球帝等体育论坛,现在慢慢扩展到了微博、微信、豆瓣这样的社交平台,运动员赛场内外的表现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有些营销号跟风截取片段制作视频,通过引导“磕运动员cp”等方式增加热度。平台还时不时推波助澜,举办以“年度体育大赏”为名头的投票活动。

多位受访者均感受到体育赛事直播间中无端骂战增多,饭圈的极端和非理性影响了观看比赛的氛围。足球迷张元就经常看到有人在网络中造谣、抹黑俱乐部和球员,“这些人完全不关注比赛进程,纯粹就是攻击运动员私生活、叫运动员黑称发泄情绪。”

在应援方式上,也发生了从“给队伍加油”到“为个人喝彩”的变化。篮球迷王忆梦在前几年观赛时,发现周围人所拿的应援物大多以给整个球队加油为主,今年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明显看到个人应援物数量有所增多。前不久在名古屋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有日本媒体也发现,以往举着国旗支持国家队的球迷,如今以各选手粉丝的身份组成应援团,为选手加油打气。

“披着粉丝外衣的乱舞者”

杭州亚运会召开前发布的通知中,将“挑唆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等粉丝群体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应援打榜等”列为集中整治的突出问题。

11月,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发文称,这种“低级粉”看似是出于对偶像的热爱,一时冲动做出了非理性举动,但实际上,其中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极其理智和清醒。

部分具有号召力的“体育圈大粉”,通过开启社交平台的“共享计划”,引导其他粉丝参与骂战,通过以此产生的转赞评数量、阅读量获取收益,这样的行为的确是将娱乐圈的“舶来品”发挥得淋漓尽致。

“体育圈大粉”通过社交平台的“共享计划”获取收益(网图)

体育“饭圈化”还意味着内部形成了明确的分工机制。不少运动员的后援会内部设有管理组、文案组、美工组等不同部门,一些管理员在“上任”之前还会接受粉丝投票。后援会通常明确表示,观赛群设有门槛限制,不是“唯粉”不能进,不满足“超话”等级不能进……

除了后援会这类大型组织,运动员的个人应援站也不在少数。这些“站子”盈利来源一般是拍摄运动员的赛场、机场高清照片,随后制作成周边贩卖。这其中,不少“站姐”为购买运动员的行程信息,也会选择和主要从事娱乐明星“代拍”的人合作。

为拍摄独家照片,一些粉丝还会想方设法获得内部活动名额。体育赛事资深从业者Yami就曾目睹过媒体中心挤满了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涌进的粉丝,导致活动被迫推迟。

体育“饭圈化”背后的隐忧

一位体育迷表示,体育“饭圈化”在提升项目知名度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很多比赛门票从“卖不出”演变到“不愁卖”,主要就是靠“明星运动员”所起的作用。饭圈化也意味着这些粉丝不再奉行“唯成绩论”,而是会挖掘运动员多方面的个性。

“当一个运动员拥有颜值、个性等和饭圈审美相符的特征,这些都将给运动员带来具有粘性和消费力的粉丝,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众关注度和媒体好感度,进而给运动员带来包括广告收益等在赛场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体育营销从业者Hansen坦言,体育“饭圈化”的确存在促进体育商业价值提升的一面。当然,在强调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领域,过度饭圈化会导致竞技体育丧失本身的纯粹性,娱乐圈的追星规则不适合照搬到体育圈。

“由于训练环境比较单一,大部分运动员并不清楚如何与粉丝相处,而且一些运动员本身性格比较低调,也疲于应付粉丝。”Yami认为这些饭圈化的粉丝并不是真正热爱这些体育项目,部分粉丝只有拍摄设备都是专业级别,但并不懂得观赛礼仪,甚至对于比赛规则都很陌生。

大批粉丝接机(网图)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告诉记者,各项体育运动的体育迷群体本身形成了自有的“圈子”,其中还会有些“领头羊”带领团队,建立具有标识性的符号用以区隔身份。而且,体育领域已经形成了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背后少不了一些资本的推手。

尚重生表示,偶像崇拜是个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但是对于体育“饭圈化”应以“去流量化、去资本化、去包装化”为主加强引导,尤其很多粉丝都是年轻人,需要提升认知水平,避免盲目跟风。“对体育明星疯狂崇拜,不是真正的热爱。”

(文中张元、王忆梦均为化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网址:UP2023|对体育明星“饭圈式”崇拜,不是真正的热爱 https://mxgxt.com/news/view/824628

相关内容

谁才是值得崇拜的偶像?饭圈祸乱体育圈,竞技体育实力为王
C罗对体育明星的热爱与崇拜背后的原因揭秘
体育明星崇拜对聋生榜样教育的启示.pdf
我崇拜的体育明星刘翔【精选9篇】
我国体育明星崇拜现象研究述评
大学生体育明星崇拜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饭圈化”不能惯着:饭圈文化背后的心理
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体育明星和电影明星是其崇拜者的( )。
学者晏青:体育饭圈乱象不一定是饭圈本身的问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