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在清朝究竟是何地位?一路走下坡路,清末满大街的贝勒爷
说到清朝的皇室宗亲,相信大家不由得会想到几种称谓:亲王、郡王以及贝勒。由于清朝是一个由满族统治的朝代,所以在管理上,自然要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沿着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进行的。
提及贝勒爷,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皇室宗亲。他们大多与皇帝有着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有的是亲兄弟,也有的是皇帝亲自册封的爵位。总而言之,贝勒爷这个职位在清朝,实际是一个非常尊贵的职位。
说到这里,相信有很多人对清朝的“贝勒”十分好奇,想知道贝勒爷究竟在清朝是何种地位?实际贝勒爷这一爵位的发展,与整个清朝的发展略微有些相似。从清初到清末,由高贵到平庸,贝勒爷这一职位仿佛一路走着下坡路,在清朝末年,最终滑向底端。
什么样的人是“贝勒爷”
实际上,贝勒这个词语最早起源于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时期,其主要代表的是部落内部核心成员的意义。随着与女真逐渐发展,贝勒的职位也被发展的越发广泛,这一时期,不仅是本部落的首领可以被称之为贝勒,其他部落的同盟也可以称之为贝勒,由此可见,贝勒在后金时期,是作为部落首领一般的存在,本人可以掌管一部分势力,但同时效忠于大汗。
在后金时期,能当上贝勒的人,并不是像清朝末年那种凭借血缘关系便可以直接获得的。在后金时期,想要当上贝勒,首先你必须称得上这个职位,清朝初期,大多数的贝乐身上都是背着军功的,军功数量越多,其身份地位变越高。反之,军功数越少,所获得的爵位和地位自然也要低于其他人。随着后金发展越来越好,作为首领的努尔哈赤自然需要妥善管理朝政以及议政人员。而贝勒作为议政人员中最重要的一环,努尔哈赤自然要进行制度规范贝勒的选举。于是在天命六年,努尔哈赤首次定下八和硕贝勒参政的制度,实际也是为贝勒爷这一爵位奠定了地位基础。
由此可见,在努尔哈赤时代,贝勒爷是风光无限的,此时的贝勒爵位,完全可以被称为朝中上等爵位。但这一切,都在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发生了改变。
亲王等爵位出现,贝勒地位下降
随着皇太极建立清朝,自然要建立全新的制度体系,使得清朝能够妥善发展下去。而皇太极在改革时,确实用了很大的功夫。改革后的清朝制度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贝勒外,皇太极又添加了许多其他官位用于爵位世袭中,一再的削弱贝勒爵位在朝中的地位。而亲王、郡王这一类,则站上历史舞台,同贝勒爵位同分这一杯羹。
不仅如此,皇太极彻底将爵位制度划分为九个等级,严格划分每一等级的尊贵地位。可见是在刻意将后金时期贝勒职位掌握大权的现象改观。而后经过顺治等皇帝对皇太极所制定下来的爵位制度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定版为十四等级,尽管贝勒仍旧在爵位制度中排名高位,但远远不如从前排名第一那种殊荣,而是被一将再降,变成了爵位制度中的第三名。
贝勒人数在逐渐增多
随着制度体系的改革,清朝册封贝勒的制度也与努尔哈赤时期完全不同。在清朝时期,能够被册封为贝勒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人:第一种是皇帝亲生的子嗣,这一类人当之无愧被封为贝勒。第二种则是亲王的后裔可被封为贝勒。亲王作为清朝制度体系中最高的一等,自然有严格的数量把控。清朝为了在爵位体系中加强亲王的地位,所以只允许一人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儿子降级册封为郡王等。由此一来,贝勒的数量自然会成倍增长,以至于到清朝末年时,似乎在朝中没有什么重要职位,也可以被封为贝勒爷。
由此可见,贝勒爷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城下坡路再走。从一开始后金时期的至高权力,到清朝建立以后的逐渐削弱,无疑不是在降低贝勒的权势和地位。当然,皇帝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使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贝勒数量增多的同时,自然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许多贝勒根本没实力,只是通过世袭继承得到爵位,早已失去了努尔哈赤时期对贝勒的定位。
网址:贝勒爷在清朝究竟是何地位?一路走下坡路,清末满大街的贝勒爷 https://mxgxt.com/news/view/816141
相关内容
贝勒爷与王爷:清朝贵族等级的辨析清朝时期的贝勒爷是什么爵位
清朝时期的“贝勒”是什么级别,其地位又是怎样的?
庆余年贝勒爷
湖人贝勒爷多少个亚军
老九门贝勒爷是谁真实身份介绍 贝勒爷为什么帮张启山
贝勒爷为什么火,为何贝勒爷这么火?
贝勒爷是皇上的什么人(贝勒爷跟皇上是什么亲戚关系)
织田显荣和贝勒爷的关系
织田显荣和贝勒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