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的“穿山甲公主”算躺枪吗?
第二季的“穿山甲公主”算躺枪吗?
2017年02月14日 11:12 来源:光明网
“穿山甲公子”事件尚未平息,又来一个“穿山甲公主”。2月12日有网友曝出,新浪博主“绽放的多多”2011年曾发微博称其吃过穿山甲。2月13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微博称,深圳市森林公安分局监测到网友“绽放的多多”微博涉食用穿山甲等内容,立即开展调查,相关结果将及时公布。广东省林业厅称,目前深圳市森林公安和刑警已参与调查。(2月13日中国青年网)
这位被网友慧眼识网红的“穿山甲公主”,接档了李加和的热度。有人说,这简直是“穿山甲公子”的升级版:2011年,其自曝曾喝了“穿山甲、蛇、天鹅肉”等八种动物熬制成的汤,并吃了“穿山甲血炒饭”。微博配图显示,一个小锅中有近30块疑似穿山甲肉块。2012年3月6日,该博主再次发布微博称,“好客的廖总提前叫人炖了四个小时的冬虫夏草穿山甲汤,非常美味”……这些陈年旧账一经扒出,惊倒一众吃瓜群众。
不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要不是“穿山甲公子”事件的横空出世,估计很多人都未必会知道:不好吃的穿山甲,都快被中国人吃光了。我国是穿山甲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根据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的报告,2007~2016年,我国共查获209 起穿山甲走私案件,其中活体2405只,死体11419只。早有民间戏谑称,如果有一种野生动物能在中国大量繁殖,那一定是因为它不好吃。
从“穿山甲公子”到“穿山甲公主”,当然,如果删除微博没有那么方便,我们兴许还能找到“穿山甲大爷”“穿山甲阿姨”……那些闻风而删的微博,那些只吃而不发微博的事主,仅仅靠着网友们的“人肉搜索”,显然难以穷尽这条诡异吃路上的别样风景。保护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机智网友的力量,终究还是偶然而有限的。别忘了当年杨达才的手表事件,据说“吃一堑长一智”的官员们,早就千锤百炼出“捂表”法则,于是,眼尖的网友再也搜索不到名表官员了。同理,经过“穿山甲公子”事件的洗礼,不难预见,恐怕香港地区的网友也会对“微博有风险、嘚瑟须谨慎”的规矩心有戚戚。一旦大家只吃不发微博、只吃不发朋友圈,公共监督的所谓“伟力”,恐怕立刻就要泄了气。
这倒不是对公共监督心存悲观,而是须时刻谨记的是:就算坐实了“穿山甲公主”的疑似违法问题,动物保护的路数,恐怕还是要回到正道上去。
第二季的“穿山甲公主”算躺枪吗?概率上说,这是属于心太大。但从“不作不死”的规律上说,这业障也是迟早要消的。不过,“穿山甲公主”纵使吃了穿山甲,是否是野生还是未知;而即便是野生,道德诘责与法律问责恐怕也有自己的边界。抡起棒子就鞭挞个人隐私的暴力,和戕害野生动物之祸,也许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第二季的“穿山甲公主”算躺枪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810571
相关内容
穿山甲真的能穿山吗?人类为何要大规模地捕杀穿山甲?穿山甲是什么梗
细思极恐,穿山甲公寓的老板为何是犰狳?
穿山甲肉
穿山甲
穿山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真的能穿山吗?
穿山甲: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灭绝了吗?它们的现状如何?
穿山甲到底说了什么是啥梗 穿山甲到底说了什么出处
穿山甲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穿山甲的祖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