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名剑之“干将莫邪”
引言
在中国古代,刀剑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和象征,它不仅代表了力量和勇气,也寄托了情感和信念。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刀剑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干将莫邪的故事。干将莫邪是一对夫妇,他们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铸剑师,为楚王铸造了一对雌雄双剑,却遭到楚王的杀害。他们的儿子赤鼻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与一位侠客合作,用雄剑杀死了楚王,为父亲报仇。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汉代刘向的《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后来被收录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并成为最流行的版本。这个故事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中国古代铸剑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神秘色彩。本文将根据《搜神记》中的故事,分析干将莫邪的铸造过程、复仇故事和历史考证,探讨干将莫邪故事对中国文化和刀剑艺术的贡献和价值。
一、干将莫邪的铸造过程
干将莫邪是一对夫妇,他们都是吴国人,擅长铸剑。他们曾经为吴王阖闾打造了一把名为“吴钩”的宝剑,锋利无比,能够斩断金属。后来,楚王闻听他们的名声,就命令他们为自己铸造一把宝剑。干将莫邪接受了楚王的命令,开始了艰苦的铸造过程。
干将莫邪为了铸造出最好的宝剑,他们采集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三百童男童女鼓橐装炭,用三年时间熔炼锻造。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跳入炉中或投入头发指甲,使得宝剑充满了人性和灵性。最终,他们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一把叫做“干将”,一把叫做“莫邪”。这两把剑相互呼应,相互吸引,相互保护。它们是干将莫邪夫妇对铸剑艺术的执着和热爱的结晶。
干将莫邪为了保留雄剑,“干将”,只献上雌剑,“莫邪”,给楚王。他预感到自己会遭到楚王的杀害,于是在临行前对妻子说:“我为大王铸剑,三年才成,大王为此愤怒,我这一去,必遭杀身之祸。你若生一男孩,等他长大后,就告诉他——‘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雄剑就藏在树后’。”于是别了妻子,干将就把雌剑献给了楚王。
二、干将莫邪的复仇故事
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后,他们的儿子赤长大后,按照母亲的话找到雄剑,“干将”,立志要为父亲报仇。楚王梦见一个眉间广尺的青年欲报仇,悬赏千金捉拿他。赤听闻后逃入山中。
赤在山中遇到一个刺客,愿意用自己的头和剑换取刺客为他报仇的机会。刺客被感动后答应。赤于是用剑自刎,双手捧着头颅和雄剑献给刺客。刺客带着赤的头和雄剑进见楚王。楚王大喜。刺客说:“此乃勇士的头颅,应当用烹煮之刑煮烂了才可高枕无忧。”楚王听从建议立刻安排大锅烹煮。
但是赤的头颅在锅中煮了三天三夜也不烂。最后跳出锅中,目眦欲裂,愤怒之极。刺客建言道:“这小儿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去察看,这样头颅必然烂掉。”大王于是临近察看。刺客趁机用雄剑刺杀楚王,并自刎跟随赤。
三个头颅在锅中相斗相笑,最终化为灰烬。人们分别埋葬了锅内灰烬和肉块,并命名为“三王冢”。这就是干将莫邪夫妇和他们儿子赤鼻为父亲报仇杀死楚王的故事。
三、干将莫邪的历史考证和艺术形象
干将莫邪故事虽然广为流传,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刀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但是它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性。首先,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出现过能够斩断金属或者具有灵性的宝剑。其次,在《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并没有提到赤鼻与侠客合作杀死楚王的情节。这可能是后人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而虚构出来的。再次,在《搜神记》中所说的楚王,并不清楚是哪位楚国君主。有人认为是春秋时期最强盛时期的楚庄王或者春秋末期最衰落时期的楚怀王。但是无论哪位楚王,在历史上都没有被记录过被弑杀的事实。因此,干将莫邪故事在历史上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尽管如此,干将莫邪故事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影响力。它在考古、纪念、文学、影视、游戏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成为中国文化和刀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考古方面,有人发现了一些与干将莫邪相关的遗物,如雌雄双剑、铸剑炉、三王冢等,证明了干将莫邪故事在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和信仰。在纪念方面,有人为了纪念干将莫邪夫妇和他们儿子赤鼻,建立了一些祠堂、碑刻、雕像等,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缅怀。
老规矩,作诗一首:
铸剑干将莫邪
三年炼剑不辞劳,雌雄双剑惊天造。
忠义爱情铭心骨,生死相随入炉烧。
儿子赤鼻继父志,雄剑复仇杀楚王。
三头相笑汤中斗,千古传奇永流芳。
网址:古代十大名剑之“干将莫邪” https://mxgxt.com/news/view/800680
相关内容
干将莫邪剑在哪个博物馆?干将莫邪剑是否真实存在?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是什么关系 干将莫邪的故事
莫邪的故事与干将铸剑的传奇,背后故事是什么样的?
干将与莫邪是什么关系
揭秘三王墓:干将莫邪的神秘传说
干将和莫邪是什么关系啊?
干将莫邪的故事,太精彩了,你一定要知道
干将莫邪为什么藏宝剑在这座小城市?它有什么奇特处!
苏州为什么有干将路和莫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