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予除了演技之外,也非常的热衷于收藏古董,对于明清家具类可以说是非常痴迷,经过长达多年的兴趣爱好,他在圈内也很有地位,虽然他收藏的很少展露公众视野,但是想必也都是价值连城,加之张涵予一些大明星头号,简直可以称上一位隐形富豪。
据说,他所有的钱都贡献给了古董家具,甚至经常借钱去买,而且还只买不卖。他不仅在古董商那里买宝贝,在各地拍戏的间隙看到当地人的老玩意,也会搬回家。
张涵予,中国著名男演员。2008年,凭借《集结号》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等奖项,一举成为五料影帝。
20多岁时,张涵予开始学画画,艺术的熏陶,自然使他对收藏有了最初的好感和喜爱。但那个时候,他还不懂收藏,也没什么钱,就总去潘家园溜达积累经验。那时候潘家园还只是野地,大土坡大土坑的,自然不像现在这样琳琅满目。为了淘到宝贝,张涵予早市鬼市都去转过。他先从便宜的瓷器和工艺品入手,即便这样,买到假货的几率也很大,但这丝毫未影响张涵予的兴致,他说:“回家当宝贝似的包起来搁在床底下”。
收藏是一种既耗钱又耗精力的爱好。张涵予怎么就喜欢上了这个呢?“要说什么特别的缘起也没有,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于古代的文物可谓耳濡目染,那些遗留下来的古代符号就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想当年海淀区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麦地,满眼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碑、石刻,我姥姥家里面也都是老式鱼缸、鸟笼子等老北京四合院的标准物件,这些东西带来的记忆都是挥之不去的。”
说起收藏,马未都也与张涵予颇有渊源,二人因对同一藏品有兴趣而结识,此后情谊也越结越深。
真正喜欢家具是从1990年左右开始,正好我在北京拍电影《大腕》,有一场戏的拍摄现场对面就是一个经营古典家具的大院子,梁广平的,北京收藏界很有名的一个老行家。一进去,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对四出头,大漆的官帽椅,在一个黄花梨的大画案后面摆着。我特别喜欢这把椅子,就跟老板谈,挺贵的,花了一万八买下来了。当时我刚买的新房,家具正好可以陈设。我记得我把那对椅子摆在家里的白墙底下,没多久,马未都来我家,直奔过去,端详半天,说了一句:“我真高兴,中国人现在已经知道用家具作为陈设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喜欢家具了。它可以陈设,不怕摔不怕碰,坏了可以修,离生活很近,可以在使用中慢慢体会和欣赏。
关于他最得意的宋代古床的收藏段子更为经典。是一张价值20万元的黑大漆柴木罗汉床,是明早期的作品。“那床一开始险些流到美国。当年一位美国买家只交了定金,还没来得及把床拉走就办其他事去了。结果,‘9·11’的时候,他正在世贸大楼里……按照合同,3个月不来提货,卖家就可以重新卖。于是我借钱把这床买了,后来证明这是一个国宝级的古床。”这张床珍贵到什么程度?据说马未都也惦记着要拉它到他的博物馆展览一下,最后张涵予摆出一副“我得天天摸到这张床才踏实”的架势,马未都才作罢。
搞收藏以来,张涵予说他从来没有卖过任何一件:“有时候我也想,花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将来干吗?传给后代?但我女儿对这个丝毫不感兴趣。卖掉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些东西陪伴我十几年了,每天晚上都要抚摸它们才能睡……我估计这些藏品最后就是捐给博物馆吧。”
“痛”与“快乐”的极致体验,牵扯着张涵予,也让他更加明白,收藏于自己不是演戏生活之外的“调剂”,而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情结”,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他的计划里,关于收藏方面出书倒是更有可能。“我现在的精力还不太够。但我有这个想法,我想把我收藏的那点藏品出个画册,让大家看看我的眼力怎么样。这个东西要出,就得前期准备工作做充分,可我现在分身乏术。”
张涵予说,只要你能在收藏中找到快乐,学到东西,并且有所增值,就很好。不一定要很贵,糖纸、剪纸、报纸,什么都可以。另外,不要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多学习多看,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用眼睛来买东西,不要用耳朵来买东西。收藏是一生的爱好,一生的生活态度。
闻名。不如相识!订阅《艺周刊》官方公众号:artweekly,艺术无微不至!合作微信:hujiayi1399,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海南省珍宝博物院官方公众号:zbmuseu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