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除了中医的方剂里经常加入此药,平时在民间,也将其作为利尿、降火的药茶,煮开日常饮用。但是近两年,关于药食两用的鱼腥草是否含有马兜铃酸,是否有肾毒性并致癌的争论此起彼伏,一直未有定论。那么,鱼腥草到底是安全的还是有致癌风险?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的新鲜全草,是临床应用多年的传统中药,它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因为有一股鱼腥味所以叫鱼腥草,在有些地方也被叫作折耳根、岑草或蕺菜等。鱼腥草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
鱼腥草中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等,此外,还含有部分有机酸、脂肪酸、甾醇以及氯化钾等无机盐成分,这之中并没有马兜铃酸。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啦!
1.抗菌作用
研究者曾做过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鱼腥草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试管稀释法对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中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鱼腥草抑菌效果远超金银花和连翘。
2.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对亚洲甲型病毒、流感病毒、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观察到鱼腥草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研究表明合成鱼腥草素对脾切除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明显增强作用。
4.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浆液渗出,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
5.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现,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临床试验表明,鱼腥草提高体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机体抗感染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力。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衰老、抗癌的功效。
6.镇痛、止血和利尿作用
有学者认为,鱼腥草利尿的机理是由于其提取物中含有的槲皮甙水溶液,因此具有强力的利尿和防止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鱼腥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以及一定的平喘作用。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期间,鱼腥草作为很重要的一种防治药材被使用。
7.保健作用
除了上述作用外,鱼腥草还有抗辐射的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和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鱼腥草茶能够保持血管柔软,可防治因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坚持喝鱼腥草花茶还能治风湿性关节肿痛、过敏性鼻炎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医疗保健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生物活性较高,用途广,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曾带领众人食用鱼腥草充饥。而在现代,鱼腥草被纳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中国药典》第一部(2015年版)也都将鱼腥草归入药食两用的名单。凉拌鱼腥草是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叶片茂盛、颜色翠绿、鱼腥气浓的新鲜鱼腥草,还可以用来煲汤、清炒。药店购买的干燥鱼腥草,可以用来泡水当茶喝。
因鱼腥草药性偏寒,所以虚寒性体质及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食用;对鱼腥草过敏的人也不宜食用。如果是新鲜鱼腥草,用量为100克;如果是干燥鱼腥草,尽量控制在30克内;不要连续多次食用,一周吃2次~3次即可。
还有人担心鱼腥草滴鼻液的安全性。鱼腥草滴鼻液由鱼腥草的蒸馏液制备而成,所含成分为以甲基正壬酮为代表的挥发油类化合物,与马兜铃内酰胺成分毫无关系,更不必说与马兜铃酸及其肾损害有什么关系了。无论从所含化学成分还是临床实践应用方面来看,鱼腥草滴鼻液都是安全的。
图文皆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牧心山居
【牧心山居】
点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