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记 明星自立做老板
是受人剥削还是自主创业?是受制于模式化生产还是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娱乐圈虽然看起来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很远,却也遵循着一切职场规则。
明星自立做老板
从做“旗下艺人”到成为“娱乐商人”,明星脱离大公司、自主创建工作室已不是新鲜事。徐静蕾、范冰冰是早年成功先例,而从今年开始,周迅、黄晓明、陈坤等大牌明星也相继踏入明星老板的行当。
是受人剥削还是自主创业?是受制于模式化生产还是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娱乐圈虽然看起来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很远,却也遵循着一切职场规则。艺人之于经纪公司,是员工,也是商品,有其价码,产其利润。无奈艺人这一商品也是活物,有智慧、有思虑也有其保质期限,与其为人打工、不如自己为自己打工。这或许是每个艺人在自身价值最大化时思考的事情。
创立明星工作室:
从一个艺人,到一个商人
10月15日,华谊兄弟迎来了在创业板上市的一周年庆,然而,早在一个月前就有消息指出,旗下艺人周迅合约期满后将不再续约。不久之后,黄晓明、李冰冰这两位华谊艺人也被传准备解约自立。
这家曾经引领时代潮流的民营影视大鳄,正在被新的时代潮流赶超。曾经,那些演员纷纷脱离国有单位,和这些民营影视公司签下一纸契约;如今,这些艺人纷纷离开,从“公司的商品”蜕变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商人,规模小巧却无一不打着艺人名字品牌的工作室成为他们的首选。
这并不是出现在华谊这一家公司的单独现象。从早年就已自主的徐静蕾、范冰冰,到今年的陈坤、韩庚等人,成功艺人自立门户、创立私人工作室,俨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娱乐圈职场趋势。
根源:以“个性化”对抗“流程化”
在上个世纪,明星们往往把“编制”落到固定的艺术团体或事业单位,这样相对稳定,而且“进可攻,退可守”。从2000年左右开始,随着华谊、橙天等大型娱乐经纪公司的发迹,这些公司逐渐成了艺人们争相傍靠的“大树”。对此,资深娱乐包装人士、AD工作室的负责人戴炎成解释,“那些公司资源广,能为艺人拿到更多片约和代言约”。2007年,范冰冰离开华谊自组工作室。戴炎成认为,范冰冰的离开,“说明国内演艺经纪的流程化、模式化包装开始出现问题,对一些大牌艺人来说,‘流程化’很难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大多数明星来说,这不只是为了过“老板瘾”,更是为了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更广阔的出路。单飞已获得普遍肯定的范冰冰并不否认当初开工作室只是因为“一股冲动”,但是,“如果自己干会是什么样子呢?”比范冰冰更早成立工作室的徐静蕾,组建公司的内心冲动殊路同归:“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圈中公认的“劳模”李冰冰则说得更露骨:“演员就像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永远面临着被选择的境地,读再多剧本,选择余地也很有限。”
与原属公司间的关系往往成为明星单飞的催化剂。坊间传闻,周迅离开华谊是一年前华谊上市时“股权风波”的阴影所致。当时,黄晓明和李冰冰都成为华谊股东,分别持有180万股和36万股,同样作为华谊旗下一线艺人的周迅,却没有分得一股。这让周迅对华谊心灰意冷。华谊旗下艺人胡可,虽持有36万股股票,却长年被安排接拍电视剧,这让想进军电影圈的她十分不满。知情人士透露,“艺人自己当老板最缺的就是钱。胡可凭着在浙江卫视主持《太可乐了》,认识了很多浙商,不少人愿意以资金支持的形式与她合作”。
把脉:必须有资金,必须有远见
目前创建工作室有所成就的艺人,绝大多数是一线明星,有其名字的无形资产可利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戴炎成认为,明星开工作室,有两点非常重要:一、要有强大的资金注入。最起码要拥有融入资金的本事和优势,有人愿为你出钱。二、能自己进行事业预测和风险指数预测。如果抱着明星的心态去经营,必死无疑,只有以商人或者准商人心态去经营,才可能达到良好的娱乐走势和商业收益。
成功之如徐静蕾,刚开始也不是没走过弯路,但逐渐进行了自我调整。“节奏特慢的文艺闷片肯定不看了,你别教我人生什么的,也别太惨,最好让我做美梦,别让我做噩梦。”徐静蕾对市场问题看得十分清楚:“我没有用大众市场的东西去做小众市场的事,也没有用小众市场的东西去做大众市场的事,这个分寸感我是有的。”
范冰冰单飞后并没有急于冲击电影圈,而是制作并主演了电视剧 《胭脂雪》《金大班》,收视、口碑皆让人满意,工作室靠这两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打开了局面,她也在此期间逐渐摆脱 “负面女星”的身份。
但并不是每一个艺人都适合开公司。不管“股票问题”事实如何,周迅的确多次公开表示不懂经营和理财,离开华谊之后,她的经营计划怎样,将成为星途成败的重中之重。也并非每个艺人都能经营好工作室。杨采妮在演艺事业高峰期急流勇退和男友一起从商,但经济问题不断,强撑多年终以破产告终;刘德华曾经的天幕公司以惨败收场,也是公众每次谈到艺人经商问题时,最爱引用的失败案例。
前景:“跨界生存”考验成败
很多明星在如日中天时选择单飞,完成的身份转换,不仅仅是“从演员到老板”这一笼统说法能概括的。
女星成立工作室后,可以成为自己的制片人,除了选剧本的自由,还能解决年龄容貌老化后转型的现实问题;很多男星成立工作室则是为了转型成为导演,比如胡军就在成立工作室后坦陈自己很想做导演。对心怀大志的这些人来说,“跨界生存”是一项艺术技能,也是一项商业技能。做演员、当导演、写博客、办杂志、建网站,样样做得好,徐静蕾已经竖起了标杆。
有人统计,明星们多把工作室设立在北京的CBD或泛CBD区域。“工作室模式”的涌动,正在并且也将给雄心勃勃的艺人们带来更广泛的机会。戴炎成对此很乐观:“如果五年后艺人单干的工作室布满整个北京,也不必感到惊讶。”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一样,没有个性、不想做老板的明星,或许也不是个好明星。
明星自立做老板的风潮对于整个产业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可以预见的是,脱离了流水线的个性化与个体带来的创新,能惠及普通人民的娱乐生活。我们采访了其中的一些先驱者,并抛出同样的问题,从中能看出他们的雄心,同时,看客们也能在心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网址:单飞记 明星自立做老板 https://mxgxt.com/news/view/795526
相关内容
老板与明星员工的关系,从董宇辉单飞谈起当女明星、做女老板、离婚后独身,王汉伦谈女性:一定要自立自养
任泉自己做老板?有副业的明星很多!
老板张国立
真不能小觑!贾玲不单单是喜剧演员,还是这些明星的老板
奈飞老板与明星的深度合作与影响
人气明星背后的老板,龙丹妮杜华李飞,谁是老板中的顶流
企业老板不利用自媒体做自品牌自明星就是大傻瓜?
明星当老板成土豪 做生意比演戏还厉害
徐艺洋的老板,赵小棠的老板,看到陈飞宇老板:难怪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