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实践”调研行丨守护“海上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5-04-12 12:05

【“厦门实践”调研行】

原标题:守护“海上大熊猫”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陈曦 罗娟

福建厦门海沧大桥西段腹下,有一座安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小岛—火烧屿。它是厦门西海域最大的无居民海岛,也是厦门“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所在地。

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厦门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这里流传着“海豚救渔姑”的美丽传说,因而中华白海豚又有“妈祖鱼”“镇港鱼”的美称。

“中华白海豚被视为海洋生态的指标物种。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片海域有中华白海豚,表示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较为健康。”1月24日上午,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监测与宣教科科长许静向记者介绍,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物种,如果处于其下游的鱼类、浮游生物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威胁白海豚的生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港口航道开发建设、航运发展、近岸养殖的影响下,厦门的中华白海豚群数量急剧减少。为了留住“海上大熊猫”,2000年初,厦门整合中华白海豚、文昌鱼和白鹭三个自然保护区,向国家申报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获批;2005年,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落地火烧屿,集救助、驯养、繁育及声学研究功能于一体。

此外,许静告诉记者,近年来,厦门持续开展海域生态修复、海提开口改造、海上作业施工监管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经过多年努力,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进入稳定期(60-80只),白海豚在鹭江道、厦大白城、东渡等海面上“遛娃”的身影又回来了。

28岁的涛涛和9岁的欢欢,是基地里的“大明星”。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科员袁万军回忆称,这两只瓶鼻海豚因在渔网附近觅食,被渔民误捕受伤。初步康复后,被转移到基地精心照顾,每个月进行抽血化验,定期接受口腔检查。“除了白海豚外,我们还救助了不少珍贵的水生野生动物,目前有4只绿海龟在基地暂养。”袁万军说。

“中华白海豚怀孕、哺乳期较长,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种群岌岌可危。”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透露,基地正在积极探索人工繁育技术,瓶鼻海豚的形态和习性与中华白海豚接近,为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出台全国第一部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规章,制作全国第一首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公益歌曲,在全国首先倡议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近年来,厦门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方面做了很多首创性工作,保护区管护工作在农业部对全国保护区考核中接连位居第一名。

当天,乘船前往火烧屿时,“厦门实践”采访团的记者们心中都满怀期待,眼睛紧盯着海面,希望与白海豚来一场邂逅。“快看!”随着一声惊呼,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同一个方向:碧海晴空之间,白色的精灵突然跃出水面,这是属于鹭岛的浪漫记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网址:“厦门实践”调研行丨守护“海上大熊猫” https://mxgxt.com/news/view/791621

相关内容

首对海归大熊猫双胞胎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海上大熊猫现身:网友拍到中华白海豚逐浪嬉戏厦门湾
旅美大熊猫“高高”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LPL全明星公益活动:守护大熊猫,捐赠雅安“成长守护未来教室”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想去成都看“熊猫届顶流女明星”花花?它的哥哥们就在厦门!
大熊猫四海
上岗头件事:与明星熊猫结对子
中国“海归”大熊猫已有20只 成大熊猫明星种群
外媒:中国大熊猫保护成果斐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