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揭秘:主办方才是黄牛票最大源头
今年夏天,一场又一场万人演唱会点燃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激情,同时也点燃了另一个市场——黄牛市场。朋友圈里、社交平台上,溢价数倍的演唱会门票比比皆是,让人不禁感叹:想看一场演唱会,钱包真的要“瑟瑟发抖”。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票价战争”的幕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主办方,或许才是这场狂欢中最大的“黄牛”。
一、盛宴背后的隐秘:黄牛的暴利与强实名制的无奈
今年的演出市场,可以用“井喷”来形容。沉寂已久的演唱会、音乐节,突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无数歌迷兴奋不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猖獗的黄牛市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黄牛阿荣告诉我们,他今年的流水已经超过千万。几年前,他还在为几百张门票的销售而奔波,如今,他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取数百万的利润。这暴利,并非来自他个人的“神通广大”,而是来自庞大的利益链条。
今年,强实名制购票成为了许多演唱会的标配。主办方希望以此打击黄牛,保障公平。然而,阿荣却表示,强实名制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让黄牛的操作模式更加精细化。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身份证信息,然后批量购买门票,再以更高的价格转售。
“强实名制,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限购’而已,”阿荣无奈地说到,“真正的黄牛,早就找到应对方法了。” 他甚至透露,一些大型票务公司内部,就存在专门倒卖门票的“内鬼”。
二、70%的秘密:主办方与票务公司的“利益联盟”
那么,这些黄牛手中的门票,究竟从何而来呢?调查发现,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惊人:大部分门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主办方。
一位拥有十年以上大型演唱会售票经验的资深票务人士王伟向我们透露了一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演唱会开票前,主办方通常会将70%甚至80%的门票“打包”给各大票务公司,这些票务公司,正是黄牛的主要供货商。
“主办方这么做,是为了规避风险,”王伟解释道,“演出行业的不确定性很大,前期投入巨大,如果票房不好,很容易亏损。把大部分门票交给票务公司,相当于把风险转嫁出去了。票务公司赚取差价,主办方也能保证一定的收益。”
然而,这个“风险转嫁”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益空间。王伟举例说,某知名歌手的演唱会,主办方给票务公司的价格,就已经比官方票价高出数百甚至上千元。这些票到了黄牛手中,价格自然会再次翻倍。
“主办方和票务公司,其实是一伙的,”一位资深黄牛陈标直言不讳,“我们这些小黄牛,只是在帮他们打工而已,赚取微薄的利润。真正的暴利,都在他们手里。”
三、强实名制的另一面:价格控制与利益输送
强实名制,本意是打击黄牛,维护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它却成为了一种新的“价格控制”手段。
王伟告诉我们,实施强实名制后,虽然减少了普通渠道的黄牛票,但主办方会选择性地向一些合作的票务公司放出“邀请函”。这些邀请函,可以直接兑换演唱会门票,价格甚至比市场价高出数倍。
“这相当于主办方在暗中操控价格,”王伟分析道,“他们通过减少公开渠道的票源,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然后通过‘邀请函’等方式,将高价票卖给特定的渠道,从而最大化利益。”
四、演出行业的生存困境:风险与收益的博弈
为什么主办方要冒着风险,选择这种“与虎谋皮”的方式呢?
陈标表示,近年来,演出行业竞争激烈,很多演出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保证利润。
“很多主办方,其实都在亏钱,”陈标说道,“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回血,而黄牛市场,就成了他们重要的‘输血’渠道。”
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商业模式,让演出行业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主办方、票务公司、黄牛,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利益链条,而最终买单的,却是那些热爱音乐的歌迷们。
五、结语:一场需要反思的“狂欢”
这场演唱会“狂欢”的背后,是演出行业利益链条的复杂与畸形。高昂的票价、猖獗的黄牛,以及强实名制下的“潜规则”,都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规范演出市场,打破这种畸形的利益链条,保护歌迷的权益,这需要主办方、票务平台、监管部门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否则,这场“狂欢”,最终只会变成一场“割韭菜”的盛宴。我们期待一个更加透明、公平、健康的演出市场,让音乐真正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成为人们生活中纯粹的享受,而不是一场场令人心寒的“价格战”。
网址:黄牛揭秘:主办方才是黄牛票最大源头 https://mxgxt.com/news/view/791304
相关内容
黄牛揭秘:主办方才是黄牛票最大源头六公主揭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内幕,曝光3种票源,难根治有苦衷?
赵雷质疑演唱会票务问题 网友称最大的黄牛是主办方和总票代
黄牛是演出票房的价格杠杆?
“黄牛票”究竟从何而来?
热门演出开票即售罄,“黄牛”票从哪里来?
六公主揭露演唱会黄牛内幕,周杰伦TFBOYS等明星被坑惨
“黄牛”为何无法根除?
黄牛票哪里来的?“内部邀请函”怎么回事?
演唱会门票炒上天,黄牛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