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天国与地狱》
我第一次听说“男德”,是在吴磊的一个采访里——他觉得杂志提供的服装太“暴露”,用了一个词:不守男德。
男星自己的着装偏好,完全属于个人审美,不必评判。但我没想到的是网友的评价——吴磊竟然因此被封为“男德守门员”。
在这之后,他与范丞丞、钟楚曦同时出席一场活动,当天钟楚曦穿着性感,就有媒体以“大型守男德现场!吴磊范丞丞不敢看钟楚曦”标题做报道。
有粉丝敏锐地感觉到这种评价的不必要,在评论里做出“澄清”——两位男明星只是害羞,与“男德”无关。
所以“男德”到底是什么?
它原本是针对“女德”的一种反讽,希望通过对男性的奇葩要求,让人们认识到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但这种反讽,逐渐变了味道。
“男德”成了正常的道德标准之外 ,对明星“灭人欲”的要求。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他们不能有;七情六欲,更是想都不要想;就连正常的异性往来,也最好避免。(不然最后可能会连带女明星一起被骂……
“男德”不只没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反讽 ,反而还成了被讽刺内容本身。
粉丝会放大偶像的照片,查看是否穿了内衬或者有没有缝过开口过大的衣领
在娱乐圈里,与“男德”类似的词还很多,比如绅士手、求生欲……这些词仿佛成了一种道德标配,代表着他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对女性的尊重。
明星作为偶像,要面对各种苛刻的要求;粉丝作为偶像的“供养人”,自然也会产生超常的控制欲。这好像也是一种公平交易。
那作为观看者的我们呢?当“男德”、“求生欲”被用来褒奖男明星,这同时也是一种对女性受众的“侮辱”,或者一群道德洁癖的自证。我们总不能一边抱怨现在的微博真无聊,一边又拿着放大镜观看彼此的每一个动作。
这种奇怪的审美癖好,用陈粒的一句歌词放在这里,倒是格外妥帖:要我阳光还要我风情不摇晃。
而跳出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在更广的范畴内,“男德”到底是种什么德,也令人疑惑。
《赘婿》里的男德学院
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赘婿》里,男德拥有一个专门的培训机构—— 男德学院。 “赘婿”们在其中学习三从四德、做煮夫、奶孩子。
而现实生活中,全国首个男德班早在 2015 年就在北京开班了:
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寥寥,仅有两个学员主动报名。
2015年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现实生活中的男德班,更接近 “男德”原本的意味, 但远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受欢迎。
在《赘婿》的屏幕外,观众好像打了一场翻身仗一样,大呼过瘾。
这到底是不是剧方设计好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剧中女性角色设计的呆板,倒确实是鲜有人讨论了。
via 《赘婿》
“男德”词义的削弱,跟这个情节如出一辙。
我们面对 “男德”,想到的不是女性在遭受什么样的歧视,而是检查自己身边的男性有没有达标。 对没达标的开启嘲讽,对达标了的大加赞赏。
刚过去没多久的 520,就有很多女性在社交平台 po 出男朋友给自己发红包的微信截图,配上了类似“男德第一名”的文案。
当真实的爱,被当成了虚伪的守则,又或者是别人心底对女性的看不起和敷衍,被当作了尊重与爱,与其追逐这样的“男德”标签,倒不如让所有行为回归最简单的评价维度。
《非正式会谈》有一期主题为男色经济,嘉宾们讨论如果男友做身材主播,自己能否接受时,颜如晶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不在意男德,但要有职业道德。
其实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道德标准哪分什么男女呢?
- 今日话题 -
“男德”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男德”是否有意义?
作者 - heym
本期编辑 - 博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