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穿山甲“药典除名”,保护必须跟上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09 17:35 47369
□ 李晓亮
这年头,啥事儿都讲个“破圈”效应。这是营销界的头等大事,特别对文娱影视而言。明星偶像以及作品,是否有热度,不是看圈内反应,也不是看预期受众表现,而是看大众层面的话题度。
打破既定圈层,突破次元壁,影响了最多潜在受众,则爆款无疑。前些年年度影视、综艺、明星,都可参考这一评选标准。当然,八卦娱乐,破圈容易,而在相对高冷的学术领域话题,就未必人人关心了。
能成学术网红的,无一不是在专业科普之外,裹了一层糖衣。比如,除著名俩罗胖子之外,还有一位知性罗老师,也近年爆红。就是以“法外狂徒张三君”刷屏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做到让你觉得法律与生活是非常贴近的。”当然,也因普法案例中性犯罪和暴力犯罪自带言说的张力,听起来和悬疑罪案剧一样刺激。
被戏称“法考郭德纲”,也引起“法学娱乐化”担忧,但他实则是处身于网红与教授的“中间点”,用一种合适的距离和姿势,去做法学大众化传播而已。“我们与法的距离”,寓教于“乐”,有何不可?
生僻冷门,要引起足够关注,就需要破圈“吉祥物”。普法,需要“形象代表”。比如,野生动保最近就迎来一个标志性“形象担当”:穿山甲。
6月5日,穿山甲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紧接着“不再入药!穿山甲终于从药典‘除名’”。升级,除名,几天之内,数次提档加码。可见,形势严峻。“国内穿山甲种群数量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下降了90%,甚至还多”,距灭绝仅一步之遥。
这些年,我们“吃绝”了多少动物?提升保护级别,空喊多年,今年雷厉风行,或与疫情相关。从最严“禁野令”,到穿山甲保护升级,可见的改变,正在发生。但“升级和除名”之外,还有很多系统性保护措施必须细化跟进。包括这种动保明星物种的宣传普法,以及对盗猎,买卖,乃至所谓药用的打击升级。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提到穿山甲,首先想到的是动保明星,而非药用价值,可能才谈得上真正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