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第三季开播,蒋方舟被喷惨,社交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33

我的观点:有,一定有。但关于边界的事情,一定是比较难以捉摸的,因人而异。

我对整集的观感:我喜欢马爷的观点,就是这个东西如果跟社会学老师那样解构分析实在是太累了,这个太残酷。我们只能在一种模糊的状态中,说出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宽容。你对社会首先要有认知,你才可能宽容。

窦文涛说,是否宽容跟自己如何料理、安顿自己的人生有关系,这个话就接得很好,说出古人的“难得糊涂”,对现在的意义是:既包括对别人人性当中偶尔的一种宽容和理解,也包括对自己承受能力的一种认识,有些东西弄得太清楚了,两口子之间对大家都很残忍。

把事情放到极端就特别清楚,这只能是一个人活到了晚年才能有的生活智慧啊。蒋方舟说的这种不基于人生阅历,而基于网上不知道谁写出来的经验,也是当下的很多人的一种状态。

马家辉说,以前学爸妈、学老师、学课本,后来学网络了,基本上白痴跟白痴学,他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不能同意得更多了。

窦文涛又把话圆回来,说可能这种控制欲来自于想要拥有。看到这里我想,圆桌派,原则上就是老中青三代人,破冰的一个谈话或者说聊天,蒋方舟永远是被调侃最多的那个,因为年轻,阅历不深,且观点中总是冒出新时代的新词,也只是新瓶装老酒而已。她说有些人可能不需要爱情,这话只有她嘴里能说出来,窦文涛、马未都、马家辉都说不出来这种话,缘于个人的生活阅历。

说点题外话:其实沟通这种事儿,就不能靠怼,只能靠聊,谁都不能把谁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那怼个什么劲呢?不如好好说话,昨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就没忍住发了一条微博,也怼了回去,今天让我转成了只有自己可见,我想留到以后的岁月里提醒自己,做事不要冲动。怼,在我看来毫无意义,那为什么自己还会被拉近那场“战争”呢?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和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喜好,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事,我们都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又没什么不同,其实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古人的智慧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诸子百家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代,等到一家独大的时候,就知道必然走向了消亡之路。

百家争鸣,用什么方式争鸣是现代人可以考虑并进步的事情,靠骂街一样的方式,注定是落后的,当然你也不能否认那是一种手段,只是不太高明,这又是每个人的标准不同而异的。

我们在看清楚人类个体差异的同时,去求得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而不是平等的社会氛围,才是文明的进步。不问西东。

就男女之防的问题,其实就是把公平的社会环境缩小到家庭之中,反之也可以把男女之事放大到社会,在不断放大与缩小之间,求得人生存状态的平衡。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把锁,不问性别,马家辉和马爷都说现代社会需要多把钥匙才能同时开一把锁,而这就是精神需要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而变得更深、更细,我觉得跟男女也没什么关系,如果开这把锁的不是异性,能打开也行吧?所以为什么只能是贴着异性标签的人,才是打开这把锁的关键呢?讨论文学,同性之间也可以讨论啊,异性之间也可以讨论啊,谁愿意跟你讨论,你就跟谁讨论啊,跟男女没多大关系。

所以这个主题上的男女之防,我觉得主要还是关于爱情上的,关于性的,关于私事与公共话题的分割的,这个就很私人,根本不能拿来讨论,它是每个人的底线,底线有什么好讨论的,不应该受社会的影响,而应该受个人内心的影响,马爷说年轻时候的出轨会成为老年的谈资,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谁能从30岁一跃跳到70岁,然后跟昨天刚出轨的另一半,相逢一笑泯恩仇?那肯定是精神有问题啊。就算是蒋方舟说因为酒后乱性的出轨可以原谅,那她也很难做到说:嗯,昨晚的事我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吧?

出轨以后选不选择原谅和要不要设防,这其实是两件事,如果不设防,那就只能考虑好要离婚还是将就的问题了,因为日子还要自己过。如果设防,说清楚哪些是公共话题,哪些是私事,哪些不能作为公共话题分享,对方一旦越界,你就知道,他/她是故意的,你的底线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那原不原谅还是看个人,就像大不大度也是看个人,谁也没规定人生生而要大度。不问男女。

第一集

这一集,我并不喜欢。因为聊的有些幼稚了。所谓幼稚是指,平时你讲的都是18岁孩子该说的内容,这次说的是13岁孩子的话,而且整整讲了一集,不喜欢就不喜欢在这里。

唯一一个有趣的点,我觉得就是,看优酷评论底下,这么一个算是常识的事情吧,也会有一些有趣争论。还挺好玩的。

不剧透,下面我要想说说这个节目,谈谈窦文涛。

一、

我的理解所有的节目都是面向大众的,那么节目语言就会偏简单化,低龄化,这个度一般掌握在主持人手中。

看看当初《鲁豫有约》,多么火,我很小的时候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但是我知道鲁豫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那么它能火到这个程度,我猜测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跟我们今天对她的诟病原因一样的,语言的模式的选择上选择了大众的模式。直接的反应,简单的问句,每句都是大众的好奇,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不代表鲁豫的观点,都是为了观众。

我还看过一个节目《易时间》,有几期节目特别好,比如李雪健老师的,还有陈坤的,我都有下载下来保存起来。这个节目主持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的问法和鲁豫完全不一样,更深刻,更代表她自己的好奇。完全是一种文人式的对谈,她喜欢更好的思想,更直接的说是喜欢任何有关于深刻的东西,一文艺青年,在我理解中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只有一线之隔,它们乐于陶醉在这种深刻当中。那么这种基因决定了,这个节目绝对火不了。

再转回来说《圆桌派》,它不同于上面两个节目,节目的特性可以说完全是基于窦文涛这个主持人身上。和别的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意义不一样,何炅之于快本,汪涵之于天天,窦文涛对于节目,我想不到有任何一个主持人对于能一个节目如此重要。

很显然,锵锵和圆桌不是一问一答的访谈节目,那么他是个怎么定义的节目呢?

老观众清楚,他的节目定位是聊天节目,所以不得不说他,窦文涛,后面再谈,好瞌睡。

二、

继续写,插一个,说说这个节目的观众吧,

我有时候猜想,不了解窦文涛的人,我想观看的时候一定会丢失很多,丢失很多言外之意和必要的举一反三。

还好他的观众大部分是原来《锵锵》的老观众,这部分老观众和新观众不一样,看优酷评论一眼就知道哪些是老观众,哪些是新观众。

老观众,经过锵锵多年的教育有一个基本观念,叫,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个观念特别重要,所以老观众的评论总是会发出我多么爱你啊这类,没有其他的了。和说吧文涛微博底下一样,翻译一下就是我多么想你,我多么爱你这些,顶天了这样。再看优酷底下就明白了,那些提出问题,发出质疑,说出不满的大部分是新观众。因为老观众心里关于这些都是能够理解且自恰的,它们不会有这些疑问,因为有基于锵锵多年的经验,她们能够理解。

理解,这个特别关键。

有一网友玩笑,给粉丝做了两个分类,一类是不喜欢蒋方舟的人,二是其他人。

喜不喜欢取决于能不能够理解。

还记得当初看锵锵王朔那几期的时候,评论底下也是一样的情形,看的有些过分,就是理解的问题。你有没有办法去喜欢一个人。喜欢也许是一种能力吧,看着她们聊天,听她们说什么,按文涛的话,你平常听都听不到,安静听啊,见评论中竟然因为不喜欢一个人而不看节目,感觉真是好可惜啊。能看到别人的好啊,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很喜欢蒋方舟,时间长了感觉和这个节目很搭,我非常理解窦老师,我给大家一个角度,你看蒋方舟,看她眼睛下有没有暗暗的光,你再去看看圆桌派第一季发布会底下一群人的眼神,我这个记忆很深刻,眼神一模一样,都是暗暗的,再看看镜子里的你,是不是有些熟悉。都是一类人啊,大家觉得呢?

跑一下题,说道眼神,鲁豫有约窦文涛讲大漠两万里的时候,镜头切底下观众有一姑娘,眼神会发光哦,那个大概就是喜欢的眼神,可以找找看如果知道这个梗的话。

老观众对于锵锵爱意的表达,我们都熟悉,最多的的大概就是,……改变了我们,影响了我们很多。

这个是很神奇的,我一直这么觉得,当初我很爱这个节目,我想了很多对锵锵看法,都不足以表达,最后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后来看知乎、看一些节目,我发现,大家也是这么总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而且是一模一样的话,我觉得真很神奇,他们一定和我一样想了很久很久吧。

跑远了,这可真是跑题跑不停。

三、

再跑题一下,我看到一个评论说,这主持人一看就好色。大概是热巴的粉丝过来的,很纯真很直接特有趣,真是慧眼识真相啊,我现在已经沦落到看不出他好色了,我好像记得我第一次看窦文涛也是这个感觉。

笑~

第二集

这集大爱,马爷太棒了这集。

刚刷了五遍,第五遍的时候发现和第四遍不一样了,大概是重新剪了,马爷的一个例子不在了,文涛多了一段。

对于圆桌派,有时候内容并不重要,聊得什么听听就完,很多有趣的点在于她们聊天中的反应,这一句完了,下一句谁谁接了一句什么话,你就可以想为什么他要这么接,他是怎么想的。这些就太有趣了,尤其是这一集,马爷做了很多文涛的工作,而且及其精彩。唯一这集有吐槽的,中间一段剪的不好,马家辉后面明显剪走一段,蒋方舟接的根本不是上面的对话,硬剪啊这。这集真的非常棒,四个人非常熟悉,所以交流互动很融洽,就是聊开了,这真是只有熟悉的人才能有的火花,要是圆桌派请个陌生人就不好玩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这集有些碎啊,观点密密麻麻,而且跳的很,很少这种节奏这么快,必须看好几遍才能理清每个人的每句话的一期节目。以前圆桌派最多看三遍,也就是每遍角度不同的观看。像这次为了理清每句话看这么多遍也是第一次。

第一句文涛从明朝男女之防举例转到了今天发问,马爷第二句直接解释,然后举例引出了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马开个玩笑,拿一条广东谚语心和事回答了马爷,马爷举例证明了这句话。文涛接过话转到蒋方舟,举例询问了对待肉体精神出轨的看法,马爷接过方舟的话题,解释了一下,马接过,提升了话题,举例由看法转到做法,蒋方舟开始讲人的情感需求,窦文涛发问人是没有定性的,话题开始转到怎么解决界限这个问题,马爷解释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马家辉开始说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并给出了婚姻和爱情的荒谬说法,窦文涛接过,就热恋,成熟的婚姻,蒋方舟接过说了段莫名奇妙的话,这时候厉害的来了,窦文涛接过左转右转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从婚姻转到了手机,马开个玩笑,蒋又讲一句,文涛这时候接过又绕,把话题绕回来顺便交给马爷,过后文涛说做法,怎么做的问题,马爷接过说界限的重要性,转到手机,马爷文涛几个回合深入话题,慢慢就手机引发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节奏慢下来,笑点都在基本在这一段。家辉厉害的来了,话题收了回来,文涛接过、、、、

……最后文涛厉害收尾,真是功力最后总结。

能在50分钟内看到这么精彩一场聊天,真是过瘾啊。

文涛,没有话题找话题,话题偏了拉话题,照顾全场每个人,还要考虑节目可看性。中间气场还不能断,难啊,厉害啊、

方舟,换位,如果是我,我在里面连句话都说不出来,更不要说,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方舟,非常厉害了。

马爷,这集像定海神针,尤其是前三十分钟厉害了,知识和阅历确实是人生最闪光的财富。

家辉,作为锵锵元老,机智幽默风趣,这集虽然分量不多,但几次话题提升,话题引出,最后总结话题都是由家辉完成的。或许锵锵做多了吧,家辉感觉克制的力量很强,像是文涛背后的男人的感觉,你不行,我就替你上了的感觉。

看这样的聊天节目,确实不是平常老百姓聊闲天,有明确的主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嘉宾必须知道聊天中自己的位置,熟悉节目的制作,熟悉节目流程,不是说请个公知就能上的,没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是绝对做不好这节目的。

一段聊天,规定时间,还必须精彩,这样的节目太难做了。

待。

第三集

网址:《圆桌派》第三季开播,蒋方舟被喷惨,社交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https://mxgxt.com/news/view/779557

相关内容

蒋方舟在《圆桌派》节目中谈到了婚姻中的信任和包容问题
蒋方舟这是怎么了,为何被群嘲?
蒋方舟:我为什么要主动脱离社交网络?
9岁出书、清华自降60分录取的蒋方舟,今频上综艺,直言是为赚钱
蒋方舟:跟有钱有社会地位的男人谈恋爱后,我开始不喜欢自己了
蒋方舟:生活在全民表演时代
《圆桌派5》开播在即,曾在节目引发过热议的6位明星,现状如何?
蒋方舟从天才少女到没落,她的成名之路究竟发生了什么?
让“清华”破例降60分录取的蒋方舟,曾是少女作家,她现状如何?
蒋方舟自曝收到微博私信内容大半是借钱的,因谈热巴吃货人设被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