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从小镇牙医到著名作家,娇妻一句话让他写出巨著,狂赚1550万版税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余华
从默默无闻的县城牙医,到年收入1550万的顶级作家,余华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等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与其他作家相比,余华并不是高产的作家。
有人说余华的文字冷静而又充满力量,就像一把闪烁着银光的手术刀。
在投身文学创作之前,他曾在牙医岗位上工作了五年,拔过一万多颗牙齿。余华曾感慨道:“别人张开的嘴巴,是世界上最无趣的风景。”于是,余华选择从头开始,走向了自己最喜爱的写作。
就这样,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就此冉冉升起。
他的作品远每一本都堪称佳作,每一页都散发着引人深思的魅力。他笔下的故事,如诗如画,深入人心。无疑,余华本人,也是个深藏不露的故事家。
1991年,32岁的余华还是一个穷酸的作家,住在北京9平米的小屋里,奋笔疾书。
一开始余华不知道怎么写,在那个9平米的出租屋中大发雷霆,幸好妻子陈虹给了他一些建议:“如果用第三人称写得不顺,可以试试第一人称,把自己代入其中。”
妻子的建议让余华茅塞顿开,他马上推翻前面所有已经完成的稿子,开始使用第一人称写作。然后他就顺利地完成了这本书,这本书就是《活着》。
霎时间,这本书引起巨大轰动,迅速占领全国各大书店,并且一举拿下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1994年,《活着》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也获得大量国际电影节奖项。
之后,《活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他的版税收入超过了1550万,他成为了最高收入的作家之一。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余华曾说:“当你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你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放到一边去,进入到别人的人生、别人的生活经历中去,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
当然这种解脱是阶段性的,但是可以帮助你度过比较焦虑的一段时间。
所以如果你说文学有什么实际作用的话,就是减少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我为什么那么快乐?就是因为我写小说。”
多年过去了,有人问余华:你《活着》去年版税多少?余华回答:我靠《活着》活着!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活着的苦难,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在书中,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篇章,读者面前也只是一个个的悲惨故事,小说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却用寥寥无几的语言描绘生死。
余华的笔触相当简洁,凌虐的命运下,总是寥寥数语击中人心,达到人性悲悯的高度共鸣。在经历或是未曾经历过穷困的人们,对他笔下的世界都会无形中感同身受......
正如余华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写的那样:“《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痛,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徐福贵的一生,是忍耐的一生,千钧一发,为活着而活着!
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也没有特殊的情节设计,而是像一个老人向我述说他的人生,朴素而真诚,却更能触动人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时我们需要一本经典之作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
当我们感到内心脆弱、对命运不公和面对低谷时,或许可以去读一读余华的《活着》,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得到一股重新开始的力量!
而且,这样一本好书,不过一顿外卖钱,就帮助你更好地解决人生中的难题,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再说了,读书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也可以让你受益一生,让人豁然开朗,何不来试一试?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正版书籍!
注:本文不代表海峡导报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余华从小镇牙医到著名作家,娇妻一句话让他写出巨著,狂赚1550万版税 https://mxgxt.com/news/view/771117
相关内容
余华靠一部《活着》晋升文坛顶流,狂赚1550万版税,却因采访时口吐国粹段子频出走红网络,被称为“摆烂大师”余华离婚后半年另娶,娇妻一句话让他写出《活着》迎来了事业巅峰
余华和妻子离婚后娶了红颜知己,窝在地下室靠写作维持生计,这时“抠门儿”的张艺谋找上了他,让余华狂赚1550万
余华原本窝在地下室写作,靠400元稿费维持生活,随后一个男人的到来,给他送上了1550万的大礼
从牙医到作家,余华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女人
从拔牙匠到作家富豪,活着就是信仰
余华因长相“奇特”被美女作家看中,美女一句话,成就他一生富贵
余华:守着太平间长大,从牙医改行作家,写死29条人命后,火了!
余华靠着12万字的《活着》狂赚1500万,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他笑称:我靠《活着》活着
顶流作家余华弃6年发妻,转身娶知己赚1550w,暴露婚姻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