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雷神》.docx
大班音乐教案《雷神》 设计意图: 《雷神》即为英国作曲家爱尔加所作的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是大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这首进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是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是ABA结构,幼儿较能掌握。本活动是按照第二教时设计,它需要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同时尝试为乐曲配器和指挥。活动重点是根据节奏朗诵内容匹配相应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拍头等动作,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乐器的特点进行匹配演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2.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2.乐曲《雷神》。 3.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理解A段音乐,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 3.难点过渡句练习。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雷声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听一听,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教师:我们来用小手试一试。重点练习。 教师出示C段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谱C段和身体动作。 1.教师朗诵语音图谱。 教师:雷声停了,天气终于放晴了。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件事。 2.幼儿跟着音乐朗读图谱。 3.幼儿自主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教师:你们能看着图谱动作提示,让小手也参加第三段的表演吗?教师分别问:这是什么动作?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明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能够用乐器为音乐演奏,并能够进行分声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雷神》
网址:大班音乐教案《雷神》.docx https://mxgxt.com/news/view/769827
相关内容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雷神》及教学反思.docx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雷神》(通用3篇)
大班语言教案:夸夸武术大明星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恐龙》大班科学教案.docx
大班节奏乐《雷神》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夸夸武术大明星
小班音乐教案《小象》
小班音乐教案《小蜗牛》
【幼儿教案】小班音乐教案《小蜗牛》.pdf
大班数学教案:学做点心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