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美术教案参考(汇总2篇)

发布时间:2025-04-04 22:17

小学美术第七册

林海

授课人:罗习智

教学目的:1、用遮挡关系描绘林海。

2、运用适当的*彩表现树木,提高学生的*彩表现能力。

3、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遮挡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颜*表现林海。

教学用具:cai课件,油画棒,绘画纸等。

学生用具:绘画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坐好,检查绘画用具。

二、导入新课

观察一棵树,树林,林海的图片。

告诉学生,很多树在一起称为树林,多得无边无际的树称为林海。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林海》这一课!

三、出示课题

四、教授新课

1、欣赏林海图片

2、讲解画法

(1)林海的表现,用“遮挡法”。(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解决)

(2)表现自然的树

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自然的树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而是错落有致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大有小,这样才是自然界的树!

(3)涂*

观看图片,看看图片中林海的*彩,都有哪些*,比比看,哪种*最多!

3、强调绘画步骤

先画最前面的一棵树??再画近处的树??较远的树??很远的树

(有空白处再进行添加,整幅画都要运用遮挡法)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学生四人一小组,在圆形的纸上完成林海!

六、德育渗透

让学生说说我们画满林海的纸像什么?(山丘、地球……)

(生答)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

《林海》教案2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旨在深入学习《林海》的第二课时内容,重点关注课文第2至5自然段。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大兴安岭的自然景观特点,体验课文语言的生动和细腻之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情投入和审美能力。

认知目标:

理解并掌握课文第2至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和深入讨论,激发学生对大兴安岭景物的情感体验,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

技能目标:

分析课文中句子和句式的表达方式,能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和讨论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的投入,特别是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细腻之美。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与导入

展示《林海》相关的图片或画面,启发学生思考:上节课初读后,你对林海有什么印象?

自由阅读与选段

学生自主选择并分享自己认为最美的课文片段,鼓励互相分享和比较。

深入阅读与个人领悟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片段的景物描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独特的见解。

创意表达

激励学生用诗歌或简笔画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赞美,展示并互相欣赏作品。

四、板书设计

林、海、岭——大兴安岭的自然特点和景观;

温柔、美——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感表达。


网址:林海美术教案参考(汇总2篇) https://mxgxt.com/news/view/766990

相关内容

《林海》教案
美术教案-林海.docx 免费在线阅读
音乐教学计划模板汇总7篇
教师技能协会年终工作总结与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汇编
演员选秀活动策划方案(推荐2篇)
编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00个最新),参考文献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齐白石》教案2浙美版.doc
小学美术教育教案
最新综艺节目策划方案(汇总8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8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