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 思
编辑|友 子
07快乐男声vs 09快乐女声、R1SE vs 草蜢乐队、火箭少女vs声入人心、大张伟vs张信哲、毛不易vs范丞丞…
恐怕很多人会满脑问号:这是什么组合?可比性在哪?
找来以上阵容对阵的,正是腾讯视频的《合唱吧!300》。这档购买了韩国版权的音乐真人秀,采取了明星和素人的合唱模式,由歌手们召集300名歌迷展开合唱PK。
虽然阵容搭配让人看不懂,这档综艺播出后却在豆瓣上评分上7,颇令人惊讶。
被阵容搭配引起好奇心的数娱君发现,《合唱吧!300》在星素互动形式上的表现着实有些老派,依旧停留在最原始的素人讲故事阶段,但仍有不少观众因感动和情怀而选择了支持节目。
不过湖南卫视的《我想和你唱》珠玉在前,对比之下《合唱吧!300》在“星素社交关系”建立上明显不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构建明星与素人的情感联系?如何能让场外观众产生共鸣?或者进一步,如何真正能实现音乐社交?这些都关系着这档节目能否长期发展。
又见合唱,《我想和你唱》升级版?
说起“星素结合”的音乐类节目,就不得不提到湖南卫视前几年推出的《我想和你唱》。
每一期《我想和你唱》都会邀请知名歌手来跟素人合唱,素人的参赛模式是通过在指定的唱歌APP上传合唱视频,经节目组挑选后来到节目现场,和歌手合唱。
这次《合唱吧!300》也采取了明星和素人的合唱模式,但节目竞技玩法和呈现方式上稍有不同。
节目组邀请了07届快乐男声、09届快乐女声、R1SE、草蜢乐队、火箭少女101、声入人心、大张伟、张信哲、毛不易、范丞丞共10组歌手,这些歌手均以合唱发起人的身份分别召集300名歌迷展开合唱PK。
在赛制方面,在前5期“1对1对抗战”中,每期PK胜负结果将由现场各方合唱团的实际到场人数、4名VIP观众的点赞分数及场外观众限时48小时的点赞率决定,每期综合得分较高者将有资格进入第七期的终极合唱夜。
如今很多音乐竞技类节目将导师作为重要看点,并严格筛选导师资历。
《合唱吧300》却用“VIP观众”替代了“导师”,首期的VIP观众由臧鸿飞、影子、袁成杰、陆思恒组成。从节目表现来看,这批VIP观众自身资历较为有限,评价和选择多从私人情感出发,并非纯粹音乐角度出发。
(第一期的VIP观众)
主持人多次提及的“无彩排创意秀”也是这档节目主打的看点之一,目的是强调明星和粉丝之间上场表演前,并无私下互动彩排,希望强化惊喜感。这一桥段设计相比《我想和你唱》可以说难度系数有明显提升。
韩式应援合唱入华,形式大于内容?
节目模式有意求新,《合唱吧!300》到底表现如何?
《我想和你唱3》总导演王琴在过往采访中曾谈到经验:主打“星素结合”的综艺主题,就要将“星”、“素”、“唱”各个元素展开来,充分发挥音乐的主线作用,打造一个素人和明星双C位的互动型社交舞台。
那么,数娱就从“星”、“素”、“唱”三个元素分析《合唱吧300》到底表现如何。
星素结合节目中,最重要的是呈现出明星和素人之间的互动性及背后的“星素社交关系”上。
从“星”、“素”元素来看,《合唱吧!300》开始花了极大篇幅介绍明星的过往史,剪辑了漫长的选歌过程,这部分是给场外观众看的。
因为在录制前,素人与明星之间没有产生直接联系,所以素人的笔墨多放在录制时与明星产生的互动上。
而在场内社交上,节目组仍停留在最原始的“素人讲故事、明星表达感动诉衷肠”的模式上。在环节设置上,新颖度不高,这些片段传播价值较低,也并未出现增进全民参与互动性的话题点。
(传统的素人讲故事环节)
而在综艺的娱乐性上,《合唱吧!300》也并无突出表现。相比之下,《我想和你唱》到了第三季,还增添了Call out 台、10秒现场同框合唱、想唱KTV等娱乐性和互动性兼具的环节。
前两期节目在星素互动形式上表现一般,节目组的现存问题是:如何提升明星与素人情感粘连度?如何与场外观众建立共鸣?
而在“唱”元素上,从前两期的节目呈现来看,节目时长约一个半小时,其中只有两首歌曲合唱,其他的时长都放在寒暄上。
在选曲上,歌手会倾向于观众熟知的歌曲。虽然这些歌曲的传唱度比较广,但在合唱舞台上,这些歌曲也受限不少。一方面,合唱的形式难以鉴赏到歌手的音乐优势;另一方面,为了兼顾合唱团的表演,固有歌曲很难做出改编曲等歌曲设计,所以传唱度也难以扩展。
从播出的歌曲呈现来看,合唱的音乐性稍显不足,但歌曲过程中由观众完成的舞台设计可圈可点。素人合唱团和艺人之间的互动也在意料之中,素人合唱团目前看来的表现也并未达到惊艳的程度。也因此能看出,节目更多将重点放在了合唱秀的视觉呈现而非音乐性上。
(《baby sister》舞台)
至于事先张扬的无排练创意秀,首期主持人多次cue“在无彩排情况下合唱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惊喜”拉高期待,演出时却出现多次有彩排经验的作品,让观众看来格外尴尬。到了第二期,主持人对“无彩排”的强调开始降低,观看舒适度显著提高。
总体来看,《合唱吧300》更像是场“以诉衷肠为主、音乐为辅”的粉丝见面会。
(豆瓣评价批评集中在音乐部分)
从观众反馈来看,第一期的节目,在快男快女的强情怀IP加持下,确实有很多粉丝表示被情怀感动地戳中泪点,但除了老粉狂欢自嗨,留给部分年轻观众的只有不知所谓的尴尬。
相比之下,第二期中,男团发展历史对比、初代男团和全新男团之间的历史延续性等内容,明显更具可看性。
从节目主线来看,韩国原版节目能够成立,在于韩国有自己独特的应援文化,直接将韩式应援合唱搬过来,很容易水土不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