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编辑 | 趙英雄
在山西洪洞县,广泛流传赵匡胤是罗云村人的传说。但在赵城镇罗云村,现在该村村民却全部姓“贾”,没有一户姓“赵”。究其原因,这一问题与金、元统治者先后屠杀赵宋皇家后裔有关。据当地传说:蒙古人消灭南宋后,为了平息广大汉族人的反抗,发起了追杀、屠戮宋朝皇室赵氏一家的浪潮,当时有赵宋后裔赵受之、赵和之兄弟二人,从河南逃回当时人所不知的故乡赵城县罗云村老家,以保全性命。为防止被蒙古人“一网打尽”,赵受之一家留居罗云,赵和之一家则徙居汾阳。为了保护赵氏一族的生命安全,罗云村赵氏决定全村改为“贾”姓,以避灾祸。“贾”者“假”也,真者“赵”也。至今,罗云村东堡门上端还镌有“受氏遗风”的砖雕横楣。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生五子:长曹王,末岐王,俱蚤世弗嗣。次太祖,三太宗,四魏王,鼎分三派”。四子魏王讳匡美,更名光美,复名廷美。有子十人。其行辈为: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在《宋史?宗室世系表》二十八,魏王派第五代,均记有“赵受之”、“赵和之”叔伯兄弟之名。可见金初逃难回到赵城县罗云村的赵受之、赵和之叔伯兄弟二人,就是赵宋皇室魏王赵廷美一族后裔。 延伸阅读:建国后修谱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关金、元统治者屠戮赵宋皇室后裔的史实,虽然鲜见于正史记载,在野史中却有所记录,据宋?王明清《挥尘录》载:“秦桧之尝对外舅自言:‘靖康末,与莫俦俱在虏寨。粘罕二太子谓:搜寻宗室,有所未尽。(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编辑赵英雄)俦陈计于二贼,乞下宗正司取玉牒,其中有名者尽行根刷,无能逃矣……”“玉牒”指皇室家谱;“根刷”是从根本上清洗,诛杀殆尽。可见赵和之、赵受之兄弟二人在宋朝灭亡以后,逃回故乡赵城罗云村的说法并非虚构。据罗云村贾善道撰《南六门及全村家谱略记》记载:“阅《贾氏家谱》后确知……吾贾氏诚系宋室后裔……”说明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并被记入家谱之中。而且,在抗战以前,罗云村贾氏宗长处还一直保存着赵弘殷、赵匡胤、赵光义等赵氏祖先的画像。
又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南宋祥兴年间(1279年),元军攻破广东崖山。宋朝宗室“闽冲郡王”赵若和为躲避元军捉拿,带领全族,改为“黄”姓,隐居于福建省洋浦县赵家堡村。“黄”者,“皇”也。这一无独有偶的事实,也可以证明罗云村“贾”氏就是“赵宋皇室”后裔改姓而来。
不过,罗云村贾姓至今仍然没有恢复赵姓。但罗云村人一说起“八月十五杀鞑子”来,就个个浑身是劲,恨不得报仇!虽然原来这一段饱含血泪的亡家、亡国痛史,罗云村人已经视为历史故事传说,并不过分追究和在意。但也有不少人念念不忘这一段奇异独特的祖先改姓历史。
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