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城的千年之狐

发布时间:2025-04-03 19:42

(昭武城相对位置图)

秦地俗谚有云:“千年之狐(胡),姓赵姓张,五百年狐(胡),姓白姓康。”

出张掖,沿黑河往西北行约50公里,在黑水河的西岸,有一个村子名字叫昭武村(隶属张掖市临泽县鸭暖乡)。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就是个典型的西北农村,但由于有黑河的润泽,相对于西北农村而言,这里显然是物阜民丰的风水宝地,除了村头那堆不知何年何月的古人留下来的、已经被风沙雨水剥蚀得只剩下半个墙头的土城偶尔会迎来一些文化人的凭吊怀古,这里的生活是安宁而平静的。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这里曾经的刀光剑影引发的民族迁徙,却对中国 文明史的发展和以姓氏为基础的宗族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大凡中国的姓氏,远的追溯到炎黄后裔,稍近的追溯到周王朝的姬姓分封。比如曹姓,一是颛顼(黄帝的孙子,姬姓)玄孙的后代,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曹,后代有人把曹作为姓。另一个来源周武王姬发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在了曹,建立了曹国,后代以国为姓。再如曾姓、康姓、史姓等主要源流都是出自姬姓,或因分封,或因爵授,总还是追溯能追溯到炎黄先祖。还有以官职为姓、以技艺为姓,以居住地为姓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一类姓氏是外国人世代定居中国之后带进来的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支中亚移居的外族居民,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于在一定意义上讲,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就是与本文“昭武城”的源流密不可分的“昭武九姓”。

“昭武”一词是一个很中国化的词,有着致力于武备,显扬武力之意。甚至于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举兵反叛,在湖南衡阳称帝的时候,其定的年号就叫“昭武”。而据史家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地理志》,讲的就是张掖郡昭武县。汉武帝在霍去病北逐匈奴,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走廊之后,于公元前111年置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而在原来月氏人所筑昭武城的地域设置“昭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为避司马昭讳改昭武县为临泽县。今天用的就是当年的名字,设临泽县。当年昭武城遗址所在地仍名叫昭武村,只是更多史迹已无可考。

从后面史书持续的记载来看,当年汉武帝设置“昭武县”并非是“显扬武力”的意思,或许只是汉译名词,昭武城本来就是月氏人所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月氏人就在祁连山一带游牧,据《北史·西域传》记载,“其王本姓温,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

而关于月氏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在战国末期,中国北方游牧部落里,最强大的并不是匈奴,而是大月氏。屡战屡败的匈奴,为示屈服,都要送王子来做人质。后来匈奴部落在其曾经在大月氏做过人质的雄才大略的单于冒顿的领导下,东击东胡,西取月氏,取得不断的军事胜利。公元前174年,匈奴与乌孙合军攻占祁连山,月氏人被迫率众西迁,到达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61年,乌孙依靠匈奴支持,远征月氏,杀月氏王,占居伊犁河流域。月氏人只好继续向西南远徙,到达今天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

匈奴的强大,不仅把月氏人赶出了河西走廊,也是大汉政权的心腹大患。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率领32万大军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差点就回不了长安。此后,汉高祖及后来几位皇帝,深知初生的汉政权还不是匈奴的对手,只好对外韬光养晦,对内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国力,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而为了反击匈奴,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寻找被匈奴逐出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试图说服大月氏夹击匈奴。可是等到张骞辗转找到大月氏的时候,大月氏人已在阿姆河定居30多年,新的大月氏王觉得现在生活的地区一点不比祁连山差,其“地肥沃,少寇,志安乐”,于是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为由,拒绝共计匈奴。一年后,张骞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此后,汉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在卫青、霍去病等军事天才的带领下,荡平北寇,把匈奴逐出漠南,河西四郡也纳入汉朝的版图,也就有了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及其中月氏故地“昭武县”。

而大月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公元前125年,大月氏征服今天阿富汗北吐火罗地区的大夏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由留守东方的希腊人建立的希腊化中亚国家---巴克特里亚),此后大月氏部落不断强大,到公元50年,其中的一个大月氏部族--贵霜,建立贵霜帝国,到迦腻色伽王时,帝国达到鼎盛,疆域向西扩张至亚欧大陆腹地里海、向南扩张至今印度恒河流域,成为当时与中国东汉、罗马、安息并列齐名的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公元3世纪的时候,贵霜王朝日益衰落,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直到公元425年,贵霜被白匈奴嚈哒灭国。

尽管贵霜帝国被白匈奴嚈哒,但白匈奴是一个文化上落后于贵霜的游牧政权,嚈哒政权在西部波斯和东部突厥政权的打击下,很快就分崩离析,中亚地区重新进行政治洗牌,小国林立。而这些小国的统治者都声称他们是贵霜王族的后裔,都以“昭武”为姓,这就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昭武九姓”。以此为据,“昭武九姓”还都是祁连山下走出去的游牧民族的后裔,和此后的中国多少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北史》《隋书》和《新唐书》都有关于“昭武九姓”的记载,其中的《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其实还包括了其他一些生活在河中地区及吐火罗地区的中亚小国。这些国家的人同时在史书上又被称为“粟特人”,长于经商。当时丝绸之路上活跃的主要就是粟特商队。从中亚直到长安的商路上,沿途城镇都有粟特商人的身影,他们还在各个主要绿洲城镇建立贸易中转仓库,培养贸易人才,形成沿途一股很强的商业势力,甚至有的商业家族在长期定居之后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而这些人进入中原之后,取汉化名字,也仿效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如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撒马尔罕)的人以“康”为姓,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布哈拉)的人以“安”为姓,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人以“石”为姓。

到盛唐时期,“昭武九姓”之后裔已经广布大唐,其中除了商业家族,也不乏领有功名的名门望族,而出身于“昭武九姓”的优秀将领更是灿若群星。当然,最后也在这灿若群星的将领中出了差点把唐王朝送入坟墓的叛将,就是“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反以前的民族宽容和民族融合的包容政策,对“昭武九姓”在大唐的后裔开始排斥和打击,以致于连“安”字都不愿意看到,唐肃宗进入长安后“宫省名带安字改之”连坊门也不能带“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那些还在朝廷任职的“昭武”后裔什么处境。而饱受安史之乱摧残的百姓对“粟特胡人”变得不那么友好。

于是一些有建功立业、忠于王室的“粟特胡人”官僚则由朝廷赐姓,淡化胡人身份。大户完整则修改族谱,篡改谱系的家世郡望,不再承认自己的“粟特”血统,普通百姓则迁居到还能比较宽容,仍由“粟特”地方军阀控制的河北等地区。

即使现在,我们在内地甚至江南地区,偶尔也能看到其长相基因里明显有中亚血统的汉族人,你问他的怎么是汉族人的时候,他只能告诉你,他的族谱代代相传就是汉人,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有了隆鼻深目的基因。

“昭武城”、“昭武九姓”以及现在内地“康、安、曹、石、米、何、穆、毕、史”诸姓中的部分居民都曾经与今天河西走廊黑河畔临泽县这个小乡村有着千年的渊源。古秦地(陇右)民谚所谓“千年之狐(胡),姓赵姓张,五百年狐(胡),姓白姓康。”,如今姓白姓康也已经是“千年之狐”,而今日的“昭武九姓”的中亚故地已经自称蒙古血统的后裔。

如此凭吊矗立在黑河边上的那个传说中的月氏人“昭武城”遗址,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附图:大月氏西迁地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昭武城的千年之狐 https://mxgxt.com/news/view/762876

相关内容

展昭的武艺高强,连武榜眼都无法与之抗衡,共赏的传奇,再启之旅…
唐朝欧阳飞燕武昭仪武则天的关系
楚昭王
又野又飒,窦昭的眼神戏绝了孟子义窦昭 演技 武则天
金庸武侠之最
江慈不仅修复了童年的秋千,还治愈了卫昭的心
千年狼妖闲卿与女扮男装的短命家主洛昭言…
08封面盘点男星篇之:金城武:08年时尚杂志封面天王(图片)
月落城少城主萧无瑕,忍辱负重潜伏梁国多年,化名为卫昭 @任嘉伦Allen …
木兰不夜城《楚地长歌》在武汉黄陂震撼首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