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华大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大学大门口的大横匾,
题写着三个颜体大字“清华园”。
字迹相当的厚重朴茂、典雅庄重。
“清华园”题字作于那桐宣统三年(1911年)。
1966年8月24日,
这座历史悠久的“二校门”被“清华大学红卫兵”
当作“四旧”推倒、砸毁;
20年后,
在清华广大教职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强烈要求下,
学校决定在原址重建清华“二校门”,
在清华校友的捐助下,
“清华园”牌楼才得以在原址恢复原貌。
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字即上下款,
是根据照片复制的。
他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慈禧逃跑了,
命他和庆亲王奕劻跟八国联军议和。
日本人要求签不平等条约,
答应给每位签名的人20万两黄金,
好多人都签了,只有那桐和奕劻不签。
是那桐和奕劻有骨气吗?
非也,是他们嫌少,
最后他们两人要了40万两黄金才签。
清王朝灭亡时故宫的破败场景
所以很多人感叹,拥有这样的贪官,
清王朝怎么能不倒呢?
从字迹来看,那桐写得不赖,
可谓功力深厚,端庄大方,
但他为官真是无法恭维,
简直就是一个大贪官,令人发指!
纵使是清朝重臣,仅仅只拥有才华,
却为人贪婪不作为,
自然名望和总体评价也不会太高。
没办法,在中国,
用字如其人来衡量虽有些偏颇,
但大方向评判基本不会错!
其书札行书也很耐看,点画精到
诚然,
一个真正让后世铭记不朽的,
都是那些拥有民族大义,
务实为业,一心献民的那拨人!
收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